“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研究
2022-11-14武汉轻工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史要防
文/武汉轻工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史要防
“大思政”格局是把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优化整合形成合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单纯或仅靠思政课来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局限性已日益凸显。“大思政”格局下,探寻高校在发展进程中积累个性鲜明、独具特色思政教育资源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解决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孤岛”的困境和高校校史思政教育资源闲置问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不仅对于提升高校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高校校史档案蕴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我国高校与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心同力、同行同向,在创建发展进程中真实记录着各自独特的运动轨迹,书写着各自个性鲜明、特色独特的历史,都以人、物、事、魂为载体,形成了理想信念、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学校传统、校园文化、价值追求、道德准则、法律素养等“思想政治价值的坐标和宝贵资源”。科学、全面、客观梳理高校校史思政资源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为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利用校史蕴藏的理想信念、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教育资源,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已充分认识到校史档案服务育人的重要性,已积极主动付诸实践,取得了一些可供借鉴推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整体上存在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服务质量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没有形成系统化、整体化高质量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体系。
(一)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1.校领导及档案部门领导对校史思政资源育人服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校史思政育人编研纳入学校统筹整体发展之内,没有高度认识到校史思政资源育人的极端重要性。2.缺乏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高校校史思政研发是一项长期性、前瞻性、综合性、针对性很强的常态化工作,需要根据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成立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体系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负责全校统筹安排。但多数高校缺乏校史思政研究整体战略布局,没有制定出校史思政育人体系项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3.缺乏长效保障机制。高校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全面性、持续性发展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涉及人员广、投入时间多、劳动强度较大的综合性工作,需要较稳定的人员和专项经费的投入。但由于多数高校缺乏专项运行经费和相对稳定的专兼职人员,无法有效保证工作常态化和效率的最大化,没有形成持续发展和创造创新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服务质量效果不佳。首先,服务方式灵活度不够。其次,服务方式技术含量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许多高校在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校史思政育人体系中来,但整体上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偏低。最后,服务宣传不到位。在实际宣传工作中,校史思政育人的知识、动态、观念等内容缺乏持续性、连贯性、针对性,最终效果不够理想,影响了校史思政育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纵深发展。
(三)服务主体力量不过硬。1.“大思政”格局意识不强。“大思政”格局意识强调思政教育从主渠道主部门转向各部门教育工作者,部分校史档案工作者思想意识还没彻底实现转换,没有把校史思政教育研究作为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乏探索校史思政研发的主动性。2.业务范围不够宽和服务能力不够强。高校校史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在思政资料征集范围、内容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方面往往局限于学校和国家层面,对于社会、家庭、时代、校友等方面的思想政治资源重视不够、创造转化较弱、创新服务能力不足。3.与主渠道主阵地、相关职能部门、大学生的实际结合不紧密。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提升的对策思路
(一)构筑提升高校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的根本保障。1.统筹规划,从体制上解决单打独斗、条块分割、协作不力的育人困境。首先,学校及相关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各部门各单位领导要从国家民族大局着眼,充分认识到高校立德树人这一立身之本,认识到校史思政教育在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重要地位。其次,加强顶层设计。成立由学校相关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吸收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派掌握本校情况的校史资料档案专业人员以及合适的工作人员,并邀请熟悉学校历史的退休老同志参加或当顾问,组建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体系领导小组,将校史思政教育编研工作纳入学校重要日程,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制定校史思政教育长远规划和阶段性规划。最后,完善基层组织架构。成立由校史档案部门牵头,吸纳思政工作职能部门、思政教育主阵地部门及相关单位组建校史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既要注重日常教育安排又要统筹学校“大思政”教育计划安排,制定具体校史思政教育教学计划、教育课程、实践基地。2.强化保障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随意任性、涣散拖沓、推进乏力的育人窘境。首先,人力保障。“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校史思政研发涉及部门多,涉及人员广,需建立健全人员保障制度,充分凝聚合力,形成共振。其次,物力保障。高校校史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任务,需要学校众多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工作具体实施时,联合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建立完善的物资保障制度,为工作的持续推进创造基本物质条件。最后,经费保障。结合学校“大思政”格局的整体运作,学校应预设专项项目运行经费,为该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推进提供财力保障。3.协同并进,从机制上解决各自为政、融通不畅、人心不齐的育人窘境。与显性思政理论课协同并进。单独编研开设适合本校特色的校史思政选修课(通识课)或者将高校校史思政教育资源融入高校五门核心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范围之中。搭建两支教育队伍体制、工作、资源上的优化配合;与其他隐性课程思政协同并进。将高校校史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之外的隐性课程中。搭建隐性课程之间两支育人队伍体制、内容、育人上的优化协作;与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的大思政协同并进。将高校校史思政教育研究成果融入校主管学生思政工作的学工部门,搭建两支育人队伍在体制、目标、方式上的优化整合。
(二)完善高效能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的项目内容。1.构建高校校史思政独特的教育体系,共筑育人“同心圆”。首先,校史知识内部的优化。将散落在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校史思政教育方面的资料整合起来,统一归属校史档案部门及研究机构,研发以校史思政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产品体系。其次,校史知识外部的优化。将事先整合的校史思政教育与其他隐性课程思政学科及校友资源信息整合起来,促进和实现课程思政大交叉大优化,形成一系列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政教育产品体系。最后,规划校史思政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以校史思政教育研究机构为桥梁,整合校内外大资源、大信息、大素材,从校史角度规划思政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把握社会发展动向、时代跳动脉搏、学生思想实际,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高校教育发展的思政教育创新产品新体系。2.夯实校史思政教育渗透常态化工作,打牢课外主阵地。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功运行规律,因“势”、因“群”、因“业”、因“材”,把校史思政教育融入到理论课堂之外,探索分层次、分节点、分阶段的课外育人模式。首先,分阶层教育。探索开展入学、离校教育,激发学生“健康成长”“学习成才”“立志成功”“回报母校”的积极心态。其次,分节点教育。以纪念校(院)庆、档案日或国家社会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为契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校史思政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视频竞赛等梦想抱负、时政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旧址、标志性建筑、校史馆、博物馆等实践活动。最后,分阶段教育。把一和四年级的学生分为两个教育阶段,与二、三年级的学生一起作为“六步”思政教育阶段。在第一阶段侧重校史新生入学大讲堂、走访学长奠定人生发展规划;第二阶段侧重榜样教育;第三阶段侧重校史基地参观及走访校友实践活动;第四阶段侧重反思前行教育;第五阶段侧重职业规划教育;第六阶段侧重离校使命教育。3.增强校史网络思政教育功效,稳固隐性教育主场域。校史网络思政教育以强化校史网站、网上校史馆等建设为重点,以营造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健康网络环境为中心,积极打造校史网络思政教育阵地。首先,打牢线上校史馆、校史网站。围绕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方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短视频、动漫等形式创新校园文化新产品,传播好学校好声音,讲好校园好故事。其次,建设官方QQ群、微信及公众号。秉持心灵关怀的温度、学校传统的厚度和思政影响的深度,点燃体现本校特色的校史思政的亮点。4.增强校史思政效能,形成育人氛围。首先,传播校史思政知识,传承校园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旧址、石碑石刻、古树等活动,重温校史,传承文化。其次,弘扬师德文化,践行学校精神。以先进教育工作者为学习榜样,以学校精神为践行内容,倡导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筑牢学生灵魂思政。最后,厚植学术文化,展现精神风貌。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的聆听名师、知名校友、支边支教等人员讲述关于成长、成才的素质讲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学习为了什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
(三)打造提升高校校史档案服务育人能力的主体力量。1.筑牢“大思政”格局意识,保质保量做好校史思政教育研发工作。高校以育人为根本,育人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岗位责任、工作职责。日常工作中,熟悉校史校情,培养敏锐洞察力,注重思政知识的积累,善于发现思政方面的新问题、新趋势,理论联系实际,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标杆、以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指向,创造性地开展校史思政教育的研发及推广。2.加强培训研修访学考察,着力提升校史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专项收集学生方面的档案资料,认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紧跟时代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积极配合参与校内外思政方面的学习培训;积极拓展校史档案工作人员访学考察,创新育人思维,提升思政自觉自信的高度和深度。综合打造一支本职业务能力强、校史思政研究精、实践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四好”教师标准的教育工作者。3.促进队伍互联互通,形成人、事、部门等协同合力局面。以校史思政机构为媒介,打造一支稳定有力、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校史思政混合团队,形成内外交流、上传下达、互通互补、多层立体化联动的局面,共同开创高校思政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结语
“大思政”研发,是校史档案工作者一项长期做的德政工程。坚持虚功实作、久久为功,是推动高校校史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的长远之道。坚持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是提升高校校史思政档案资源服务育人能力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