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研究

2022-11-14韩志强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理念院校信息化

韩志强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很多产业和行业的变革,使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提升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抓手。信息化程度也逐渐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通过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形式、内容、模式及体系,让现代职业教育拥有鲜明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化及自动化的特征,更好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教育管理信息化可以依托整个网络体系,在校园内部构建一个物联场景,整合各类信息为教育服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化、数字化的转变,对传统纸质形态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有效改进,依托数字化形态将各类信息进行高度集成与分析,且可以依托主系统的定向化操控结构,实现对终端服务设定的协调处理,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的资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可以应对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剧增的挑战,搭建出实时性、共享性的信息平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逻辑性、有序性的运算,将教育管理作为一种数字化调控手段,对相关教育功能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管理系统及信息平台的综合化建设不仅可以进行信息有效集成,还可为各类教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保证各类信息集成与应用的效果,符合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要求,能真正体现出数字化应用的实际价值,为高职院校各类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2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基础建设层面。然而,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其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以及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无法达到国家信息化建设要求,建设水平与创新性较差,无法满足时代发展所需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整合,笔者发现其建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高职院校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缺乏较为深入的了解。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内涵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难以从长远与宏观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信息化建设的内涵。高职院校认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就是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从而忽视了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理念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其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建立了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管理系统、教务系统、学生系统及一卡通系统,然而不同系统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信息沟通障碍,难以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简化师生使用系统的程序和流程,极大地增加了高职院校管理者及教师的工作负担,降低了教育管理效率。此外,管理系统相对独立,相同数据又拥有不同的版本,并且不同版本的数据难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同步更新,这些都使得数据维护、整合的难度不断提升。最后,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协同创新理念。教育管理信息化对提高高职教育治理能力和职业教学质量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明显的协同合作问题,难以与企业、政府及社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资源整合力量与整合能力较差。当前,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包括购买信息产品,即院校主导开发,购买外包系统,信息系统部分定制或者少部分定制。因为高职院校熟悉业务但技术匮乏,企业擅长技术但业务不够熟悉,所以要想提升系统开发质量,就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整合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然而,协同合作理念的缺失导致优秀的教学资源、信息设备及实施方案难以得到有效而广泛的应用和实施。

3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成因

总结归纳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成因,能够为高职院校健全并优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奠定基础,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总体目标,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认识不足。高职院校对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到位,高职院校管理层、执行层难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价值和作用缺乏深刻的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信息化对现代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冲击和影响,对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难以认清信息化在未来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管理层也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进而导致相应的物质资源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其次,缺乏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的过程中应做好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体现信息化的可行性、先进性、科学性,突出其所具有的引领作用。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只做到了表面工作,二级院校、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受阻、系统重复建设、数据“孤岛”问题较为严重,顶层设计的缺乏导致领导层的管理理念与决策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得不到充分认可,进而致使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建设目标与推进方向也不够明确。最后,信息化建设能力不足。协同合作是增进校企关系,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教职员工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不足导致协同合作意识、水平及质量都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当前,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高职院校也不断推出新的管理政策,然而管理人员的更新换代速度始终难以跟上科技创新与时代发展的速度,导致管理队伍在技术能力、知识结构、学历背景方面与信息化建设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譬如,高职院校管理者难以熟练全面掌握信息科学与管理科学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意识相对薄弱。二是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更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开展成绩提交、教学评估、课题申请等工作。但是,教师难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导致信息化建设质量及校企合作效率相对较低。

4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策略

4.1 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

高职院校应提高对教育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数据化管理理念和思维优化教育管理流程和机制,拓宽教育管理的范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内化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从共享理念、管理导向两个层面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奠定基础。首先,共享理念。互联网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承担着连接学校与师生、资源与人、学生与教师、教与学及优化教学管理过程的作用,需要高职院校以共享理念为抓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教育、人、资源的融合作用,使信息创新、数据创新在技术融合中得以实现。譬如,在共享理念的支持下,教师能够构造出上下融通、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在融合共享中打破区域、学校、领域及国域的限制,形成全新的资源共建与资源共享格局。其次,以用户为主的管理导向。高职院校要树立以业务流程为抓手、将服务及软硬件融为一体的发展理念,搭建出面向学生、任务简化、师生接受的集成化平台,进而实现传统教育管理体系的变革。

4.2 积极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具有科学性、战略性、长远性的基本特征,能够确保项目目标、管理目标得到快速实现。首先,高职院校应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构建以集中为主、科学分散的投资机制,优化资金分配过程;从用户参与、治理结构出发,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机制,并通过用户为主的发展理念,创新治理模式,使教育治理呈现出民主化、灵活化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特征。然而,在智慧校园建设及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高职院校需要精心规划和设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各要素、各层次、各方面,通过完善评估体系、结构重组、利益划分、资源分配,明确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向,解决二级院校、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受阻、系统重复建设、数据“孤岛”等问题。其次,高职院校应明确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目标,确保数据维护、使用、管理、采集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使信息化建设体系合理、目标定位明确、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4.3 促进信息化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应对信息建设进行职能定位分析及协同发展。比如,将各类信息交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与把控,此过程可以减少信息传输的中间环节,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减少教职工的工作压力。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设职能定位还可以将整个平台功能、教学规划、教学服务、教学管理功能进行整合,真正发挥出学校战略制定与实施效用,保障信息化与教育服务之间的配套与相互补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宏观层面,高职院校领导层通常在标准制定、制度建立、顶层设计等宏观层面上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通过制定符合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要求的规定,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对院校各类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和解决,并且借助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加大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力度,即在共享理念的支持下努力打破各部门的信息壁垒,疏通“信息交流、数据互用、协同合作”的通道,为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搭建桥梁和通道,并通过发挥管理部门的服务价值,重构信息化建设机制,让服务成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次,要增强信息化意识,加大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注重提升管理人员与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高职院校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优化培训内容、程序及环节,使教师和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信息化建设。

4.4 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

从实际建设过程来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实现主要是计算机软件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基于此,在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时,高职院校则应从多个层面对管理机制及教育机制进行完善,如师生管理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等通过不同层面的完善,能充分发挥信息的最大化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针对整个教育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如信息化系统需要应用到整个高职院校运营体系之内,不仅仅面向教师与学生,还应对各类教育活动起到信息管控与集成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依据信息化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定期维护,如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更新及对各类硬件设备进行维护,能够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有效性,为校园信息化服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4.5 加快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需要教职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才可以保证各类系统精准传达出教育活动所需的一系列参数信息。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促使教师实现教育理念、管理理念转变,真正将整个信息化技术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切实运用到教学服务中,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建设与发展,使教师与学生逐步形成互联网思维,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

5 结语

信息技术应用是高职教育管理机制、体系及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创新管理体系,构建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可以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从发展理念、顶层设计、协同合作的角度出发,由上而下、由里而外地夯实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使高职院校从信息共享、用户服务的层面优化信息化建设架构,明确建设目标,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理念院校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信息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