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研究

2022-11-14湖北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杨欢英

办公室业务 2022年8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立德立德树人

文/湖北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杨欢英

高校就业工作应“坚持硬实力,牢抓软实力”,拓宽就业渠道,及时调整职业方向和就业预期,创新招聘方式、优化招聘服务。主动培育适合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形成特色鲜明、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利好政策为毕业学子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毕业生心理素质亟待提高。高校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概念模糊,对相关选修课程投入不够;学生缺乏理性判断与竞争意识,从而逃避现实;职业规划教师专业性有待加强,多数教师对职业规划课程并未潜心研究,也未曾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没有结合时代热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信息,难以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二)学生转职场“无缝对接”成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奢望。纵使高校与招聘单位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展“职等你来”“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优质资源专题宣讲会,但参与度并不高,原因千差万别,就业辅导员推荐的岗位不敢尝试,怕面试无果丢面子;一批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学子坚持暂不就业;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导致笔试不过关;部分学生面试容易紧张焦虑;学生心目中的职业与现实不吻合。经历了打击极易出现倦怠情绪,求职道路并非一片坦途,需要对职业规划做充分准备。

(三)求职落差与不适应性建构机制需完善。学历一再贬值导致毕业生求职压力增大。期望值越高,求职中越自负,越容易产生焦虑恐慌心理。求职专业不对口,工作提不起兴趣;校内佼佼者却成了单位打杂人员,频繁跳槽司空见惯;在校生找到了心仪的实习单位,信誓旦旦以为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可以轻松转正签约,却因实践操作能力不过关导致事与愿违。部分学生缺乏自我心理定向学习能力,很少有学生将精力投入升学、深造进修、就业创业及为自己充电的行动中,缺乏蓄势力量以至于面对求职出现极度不适应的情况;工资与安全感往往不成正比;平时不重视职业规划课程,不能恰到好处地应对复杂局面。对顺利升学就业同学产生嫉妒心理;女毕业生面临求职碰壁与职场歧视,这“当头一击”让大学生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大。

二、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所面临的困境

(一)实践教育与职业教育“双提升”有待加强。高校应与时俱进深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改革,刻不容缓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实践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提高高校教师管理服务能力与课堂教授互动能力,“关注学生注意力,聚焦学生思维力”,在职业教育中深刻启迪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在实践中潜心琢磨求职意义。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多渠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周。选用在学生群体中热度较高的社交软件作为育人载体,并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引入教育宣传文案、视频设计中,以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塑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校应重视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周,在游戏中感受职业生涯乐趣;大二开设职业规划大赛周,通过展示PPT、演讲等形式,真切感受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大三开展入驻校园孵化基地创业周,模拟创办自己的企业,通过完整版创业手册及创业模型及盈利状况评选最优作品;大四开展就业双选周,通过互换角色,模拟职场面试环节,强化无领导小组与结构化面试的真实性,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

(三)瞄准新方向强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咨询测评体系建设。高校应发挥就业辅导员作用,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建设融创一流课程,革新教学方法,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坚持逻辑重启发,紧抓学术聚前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完整完备,核心要素突出清晰,课程设计形式多样,将课程思政融于职业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时时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课程建设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基础,强化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择业与就业,顺利步入未来的职业生涯。健全职业生涯咨询服务体系,能够根据个性化的群体进行多方面指导,满足学生切实需求。强化职业生涯测评建设,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健全科学完备的测评方式,配备专业人员定期测评,让受评对象科学的认知自我,确立切合实际的人生定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一)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为求职提前做足准备。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较重视专业课程和能力实践课程,而忽视立德树人教育,并没有将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贯穿到教学当中。“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高校应打造“三全育人”格局,鼓励大学生清晰认知职业规划,勾画职业发展蓝图,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培根铸魂的根本。1.提高专业技能,为职业化素养提高赋予更多可能。毕业生应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心无旁骛做学问,志如磐石当学生,锲而不舍塑品格。高校应提供更多平台,充分释放发展动力,为学生提供干事创业的资源,激发人才活力,提供专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试点,高维度畅通学术、专业双渠道,合理规划人才轨道空间。高校应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紧跟时代前沿,为新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活水”,创新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从职业发展角度探索多元化人才发展路径,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企业技师传帮带作用,推进学校专业教师实行“新型学徒制”,利用工学交替与双师型教书育人共同指导模式,把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让学生掌握职业素养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达到超常发挥技能水平、符合企业硬性指标的目的。2.细化体验活动环节提高学生求职应变潜能。高校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利用活动内容掌握自我认知、努力方向、职业类别、生涯决策等各方面能力,唤醒学生未来求职意识,增强自身求职竞争力。生涯体验主要从游戏及互换面试官与求职者的角色中感悟求职技巧,利用真人版演技再现求职场景,在现实中了解自身求职意向,明确求职动向,认清自身求职优势与劣势,从而梳理未来职业规划发展新路径,夯实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以不变应万变,增强求职的竞争力。开展别开生面的职业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并寻找问题,主动为学生解疑释惑,帮助学生摆脱求职过程中的迷茫与困惑。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职业信息领域的新模式。德字为先育青年,先做人再做事最后做学问,将教育公平体现在发展素质教育各层面,开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从“多层次”到“多类型”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纵向贯通。职业规划重在求稳,多层次分析求职意愿与匹配度,多类型观摩职业道路中的路径方法。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开展校企联谊活动,引领学生确立高质量求职观。鼓励学生奔走于宣讲会与招聘会之间,参加校内外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企业实习、实训积攒经验,提高技能。社团、实习、参赛、获奖经历都是择业竞争筹码。教师在培桃育李前需“爬书山、攻难关、博学识、广技能、深功底”,教学是科研成果的系统演绎,求职是知识理论探索的实践沉淀,从实践探索的视角看待知识点,重归纳演绎与实验佐证,重旁征博引与结构严密,扎实职业规划生涯学科专业知识,持续提高就业、创业、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思辨启迪,提升并转化理性思维,拓展求职更替输送信息,正确引导学生发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理论与实践技巧。2.从“教育链”到“人才链”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横向融通。高校应将“立德树人”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高校教师应鼓励学生迈出求职第一步,抓住机会,大胆尝试,“知差距,找原因”,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本着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关心社会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目标,正确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任课教师要鼓励提问,坚持教学反思、教学相长、学问互促。以“勇气、底气、功底”合理评价学生。努力搭建院企、校企合作平台,坚持“扩渠道、强服务、高标准、严要求”,为社会精准输送人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聚焦重点,精准宣讲”,鼓励毕业生“明确方向,把握机遇”,投递简历需趁早,企业签约需及时,从产教融合中培养高质量人才,充分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探索教书新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升育人新本领,呕心沥血点亮学生梦想。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的优良教风、学风代代相传,用耐心演绎严格师爱,毫无保留教化传授,达到高校育人育才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立德树人,长远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本质处解决教育评价体系指挥棒,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标准严要求,打好教育工作基础,常抓不懈,驰而不息,以德塑魂,久久为功。思考清楚怎样培养及如何培养这一问题,才可真正在教育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水滴石穿、铸魂育人效果,以点带面引发圈层运动,终将汇聚起铸就新时代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立德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