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与策略探究
2022-11-14张莹
张莹
(天津达润盛世商贸有限公司,天津 300221)
一、引言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也需要良好的应变性,以应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内部控制制度需要结合企业自身业务情况和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为了完成任务而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脱离了企业实际状况,无法起到约束和震慑作用。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必须清楚认识到企业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和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探究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以科学发展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作为发展导向,全力实施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实现企业对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的预防和把控,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维护企业自身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民营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相关背景
(一)重要性
财务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各项具体财务工作的管理,为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设置的制度、方案、监控手段。在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管理,须对企业各层次、各环节进行规范化指导,财务内控管理的良好实施可以帮助企业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将全面预算管理细化到内控管理的各个环节,帮助企业提升业务管理及财务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内控管理可以准确及时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二)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1996年底颁布的《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明确表明,企业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且由会计师担任这一岗位职责。随后1999年新《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内控原则。此后,陆陆续续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如2014年有人提出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2017年有人提出社会经济制度和技术变革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强调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大企业及经营者都开始重视并试图应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实现高质量的企业管理。
三、民营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部分企业内控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整个财务内部控制会过分注重采购业务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比如理论上来说,严格的采购流程是从选择参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支付结束,这样一来,财务就能够通过参与采购环节对供应商进行源头管理,及时制止不符合采购规章制度的行为。而且采购工作还需要与商务决策人员合作,日常开销、预算的金额都由商务决策岗人员根据采购周期、用量、库存需求计算。如果对采购环节不严加管控,很容易造成商务决策岗人员的工作不尽职尽责,导致预算过高、实际用量远远小于预算的情况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资金使用率。
(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无法落实的一大原因是缺乏相关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现阶段,多元化的知识渗透进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中,企业经营迫切需要全新的、先进的、创新的财务模式。虽然很多员工都具备多年财务管理经验,但是他们在思想上和观念上都比较保守,不会主动学习当代新型财务管理技术及各种会计管理知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落后。如果民营企业继续纵容财务内部管理人员不及时学习先进理念及知识,人员和企业终会被时代淘汰。与此同时,对于员工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并没有设置完善的考核机制,不能激励员工更好地创新、学习,使内部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内部控制工作也就不能落实到位。
(三)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内控风险高
如果应收账款回款及时,这部分资金可以在企业中快速周转,进而获得更多利润。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存在应收账款不及时的问题,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比例逐年上升(据调查评估,国外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总体应收账款不足10%,但我国高达60%以上),导致我国各大企业本应该用于升值的资金被逾期应收账款占用,增加了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具体应收账款不当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企业对合作方销售产品时,出货及时,但是收款不及时,而且对逾期客户没有采取一定的催款措施,就会使企业大部分流动资金被占用,久而久之,必然影响企业流动资金使用率、周转率,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二是无形中夸大了企业经营效果,将企业置于损失或潜在盈利的困境中。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处理赊销账款时仍然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具体指应收账款记为借,营业收入记为贷,把赊销带来的收入全部列为当前收入,这样企业当期利润的增长就不能体现当期的具体现金收入。三是引发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赊销账虽然代表产品出售了,表面看利润增加了,但是并没有收到回款,企业无法将这部分现金流用于日常经营,需要企业自己先垫付部分资金用于缴税或者其他各种支出,反而加快了企业资金的流出。四是导致资金机会成本损失加大。比如应收账款费用的回收周期延长,各种利息也随之增加,这些成本费用的增加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盈利,还增加了机会成本。
(四)缺乏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高
很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并没有设置财务预警机制,对于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提前拟好有效方案,可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再加上财务部门对企业各层面、各环节的了解有限,无法抓住内控业务的薄弱环节及风险点,制订的内控方案无法与业务流程契合。内控管理需要的是业财融合,财务层面的内控管理没有业务层面的支持,无法正常实施,即使勉强实施也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文章以有着长达200多年发展史,曾经称霸一方的巴林银行为例进行分析。巴林银行曾经是英国所有银行中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有着超过200年的经营年限,后来却宣告破产。新加坡分行总经理一直负责日本和新加坡交易所之间关于日经指数期、货套期的对冲和债券买卖工作,总计损失资金量达10多亿美元,以至于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不得不宣布破产,被迫被荷兰一家ING企业收购。事后调查巴林银行案件发现,巴林银行高层对新加坡分行总经理的业务活动并不了解,所以在事发的三年内,并没有人发现分行经理的问题。实际上,在1994年,总部银行发现分行总经理在账上有高达5 000多万英镑的差额,但是没有人深究,反而被分行经理人轻松蒙混过关。
造成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巴林银行员工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担任总经理的人同时兼任分行交易员和结算员,这也给他伪造文件提供了更便捷的机会,最终对银行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第二,巴林银行高管的失职在于忽略了银行内部各种具体财务报表,也就是财务内部控制不当。后来巴林董事长说,如果单纯认为只要审查很多资产负债表的表面基础数据就可以加深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年幼无知的行为。但是如果有人能够在1995年2月事发之前的任何一天查看巴林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发现总经理的问题,报表中有着详细的记录。但是该银行中高层领导并没有一个人重视过财务报表,因此遭受了严重惩罚。
后来新加坡分行总经理表示疑惑,自己所犯的错误到底是因为上级领导的监管缺失,还是因为自身思想进入误区,对于自己的犯罪,难道上级领导就没有任何责任吗?从整个案例不难看出财务内控对任何组织的重要性。
四、提高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可以通过以下两步。第一,建立预算定额标准制度,通过定额标准制度的限制能够合理分配资源,强化成本管控。预算定额标准制度的实施也可以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通过绩效考核评级对员工进行预算全过程管理,确保预算执行率的提升,也能帮助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第二,确定员工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目标,同时实行预算控制机制。将目标落实到个人,通过预算控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预算控制机制管控业务活动全过程,避免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财务费用收支遗漏、不完整、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二)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完善考核机制
首先,完善业财融合管理机制,从领导到员工,自上而下地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其次,在人事招聘环节应该注重对业财融合人才的招聘,以高薪吸引有经验、有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员工,带领企业员工落实业财融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业财融合人员的水平。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领导层要注重对业财融合知识的宣传,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业财融合主题讲座、座谈会和召开培训会议等,让员工更好地了解业财融合,以便更好地配合业财融合管理中的工作,促进业财融合能够在企业中快速落实。最后,可以在业财融合实施环节挑选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员工,共同组建复合型储备人才团队,作为企业储备人才进行培训,丰富其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水平。
(三)改进应收账款管控
应收账款是企业向客户展示的商业信用,是客户赊销产生的费用,可以帮助企业增加销路、增加销售额,但是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风险,导致内部控制混乱,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要注重应收账款问题。
企业应收账款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不同项目的账目,并设置明细账,记录每个欠款方应收账款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二是定期进行欠款时间的统计,并且与欠账负责人取得联系,询问其欠款具体原因,制订后续要账计划;三是对欠款方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要账,可以通过打电话、邮寄账单、登门拜访等方式催款,必要的时候也可运用法律武器;四是按时核查应收账款回收金额,确保回收账款数据准确;五是可以与客户签订按月结算的合同,进行月末盘点。
另外,可以设置专门的赊销账和征信部门,负责整理客户的应收账款,并对其回款时间、效率进行信用等级分类。也负责对企业即将合作的客户进行信用情况、还款能力调查和评价,以便企业能够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决定是否与其合作,尽可能减少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四)推进风险评估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风险评估是必须重点关注的环节,如果因为风险管控不当出现经济损失,就会使企业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有效实施风险评估能够帮助企业提前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不受损害。
可以建立独立的风险管控小组,履行风险防范职责。管理者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风险管理应有主次之分,不是随意投入成本;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内部控制机制,制订应急预案管理方案,减少企业损失;分散管理重要文件资料,保障资料档案的安全性;完善资产管理风险机制,完善设备仪器、软件系统、硬件设施及相关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从自身经营及其他企业失败或成功的经营中吸取教训,建立完善且适合本企业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风险评估机制提升企业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还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执行,可以定期举办风险识别座谈会,将各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集中在一起,对某一阶段内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其风险防御措施是否完善,风险防御方案是否合理等。通过这样的讨论使风险评估工作更加规范,从而推动风险评估工作在企业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另外,税务知识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企业可以定期聘请税务专家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机会,防范税务风险。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要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不断改进优化现有制度。文章针对内部控制机制、专业人才、应收账款、风险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培训专业人才、完善应收账款机制、推进风险评估的策略,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收益,实现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