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体制机制研究

2022-11-14

活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机制党员基层

白 瑞

(沈阳大学,沈阳 110044)

一、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实践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历史征程,能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与青春活力,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党永葆生机的信仰之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得以拥护,维持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大力选拔优秀人才,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是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的智力保证;始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是党守正创新、保持生机的动力要素;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新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保证党内政治生活风清气正、团结统一的重要保障。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坚持“顶层设计、重点突破”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机制构建是一个涉及顶层设计和实践逻辑的复合性、系统性问题,既要根据整体性角度设计一个通用的“底线制度”,又要根据不同的区位因素、行业因素与民族因素的差异性,“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制定能发挥实际效用的制度细节。

(二)坚持“实践导向、改革创新”的原则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任务。保持生机活力的制度建设必须以“回应新时代、直面新问题、运用新思维、实现新目标”为导向,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坚持“人民中心、遏制特权”的原则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党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泉。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没有自己的特权,也不能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获得私利或其他特殊利益。党永葆生机的机制建设必须夯实“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建设、政治立场建设,同时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等特权行为,加强廉政建设,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幸福而用。唯有如此,党才能取信于民,获得恒久支持,稳固执政之基。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制度设计

(一)完善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学习教育制度

(1)明确提升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是新时代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的首要目标。坚定的政治意识是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广大党员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本领,抵御思想侵蚀,保持政治清醒,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一核心,才能统领党的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2)突出新时代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的针对性。新时代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有特定的目标人群,以及特殊的教育内容。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的设立目标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学习教育的基本对象是广大的共产党人,尤其是关键党员干部,扩大对象包括预备党员、共青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广大群众;学习的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学习,锻炼科学思维,在工作实践中学思践悟,弄懂弄通,夯实理论理解,提升理论素养与业务能力。

(3)创新新时代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模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要强调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

一方面,要优化教育方式内容,“注重因材施教,提升党员综合素质;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另一方面,新时代党员学习教育活动要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创新教育形式。在传统会议、报告、讲座、小组学习等的基础上,利用全新的网络技术开展相应的线上课程、会议、讲座等,进一步扩大教育辐射的面积。

(4)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在已有规定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党员学习教育指导规范性文件,使党员教育活动有章可依。

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等载体建设。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同步推进,能够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总体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既是经验传统,也是未来加强党员教育需要注意的方面。

(二)完善激励党员勇于守正创新的动力机制

(1)在制度建设上不断推进党内民主,为党员不断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具体包括党内选举、党内决策、党内监督等方面的建设,探索党内民主建设的最佳路径,维护党员参加选举,表达意见观点、民主决策等方面的权益,促进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党的凝聚力与执政能力。

(2)畅通党员参与党务渠道。

首先,畅通党务公开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更好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时回应党员和群众关切。

其次,充分发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作用,避免流于形式。

最后,畅通党员举报的渠道和权益,鼓励党员实名且如实地对贪污腐败分子、潜在分子和不正之风进行举报,并对举报党员进行保护。

(3)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为党员队伍保持活力提供机制动力。

首先,在选人标准方面,要以“忠诚干净担当”为党员干部选拔和任用的前提,突出政治标准,大力提拔那些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作风优良,勇于担当的干部。同时,也要注重专业化、能力强等“硬性条件”,确保党员干部真正有能力“勤政务实、为民服务”。

其次,在选人用人方面,加强纪律监督。保证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落到实处,依法依规完成推荐、选拔、任命等流程,坚决执行回避、辞职、降职等情况的适用原则。

再次,注重年轻党员干部的培养、任用与考察,推进年轻干部工作规范化。

最后,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可以同晋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及情感激励等方式保障党员合理权益,维护其成长空间,激发维护党中央、支持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

(三)完善利于从严治党的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度

1.制定执规责任清单

在责任机制中,既要从宏观层面对各执规主体设置具有一定程度指导性、原则性和规范性的责任内容,也要在微观层面赋予其根据具体需要制定责任清单的权限。细化与明确主体责任、统筹责任、牵头责任、配合责任,以及监督责任的具体责任内容,明确各执规主体的职责边界等。

2.完善监督机制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常规化的党内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责任机制落实常规报告制度、常规考核评价制度。同时,实现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监督标准等内容的具体化、规范化,强化党内监督机制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另一方面,应在动员机制中建立非常规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包括在常规巡视机制之外,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具有灵活性、常态性、经常性特征的巡视巡察机制与督查检查机制等,以确保监督机制能够因时因事,根据问题需要灵活发动,最终促进动员机制的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

(四)基层党建的创新路径

1.坚持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坚持思想建党,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是治理形式主义的“总开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增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反对形式主义成为一种转变作风的思想自觉。

第二,提升党员的思想境界,其关键在于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个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提升党员思想境界,必须全面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弄懂弄通、学思践悟。同时,多采用体验式党课、情景式党课的方式,提升基层党员主动参与教育学习的兴趣,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党建工作、行业特点和个人岗位结合起来。

2.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党建的实效性

第一,制定科学的党建考核制度,破除评价体系中的教条主义,消除以学习记录、会议记录、制度台账、活动简报等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的机械做法,增加对实效性结果的认定评价。

第二,评价结果要与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发挥真抓实干的高质量党建才是最大政绩这一“风向标”作用。

3.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

第一,把好“关键少数”的选拔标准。选配讲政治、懂业务、精党务的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将党务工作经历和党务工作实绩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硬性条件。

第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站位伟大工程的高度来理解“最大政绩”的真正含义,确保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引领下,始终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履行岗位职责。

第三,发挥党内监督在治理形式主义上的积极作用,建立监督形式主义的下沉机制,赋予基层党员干部更多识别监督形式主义的党内民主权利。

4.坚持综合提质,解决党员干部的本领恐慌

第一,政治建设是首要建设。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解决本领恐慌的前提。

第二,强化业务能力,避免只重视培训,重理论、轻实务。引导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思路、完善知识结构,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党建工作实务培训。

5.坚持分类施策,做好不同组织的基层党建工作

第一,以牢固意识形态阵地为目标,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思想建设、强化价值引领的作用。帮助教师与学生群体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学生党建方面,要规范组织建设,发挥育人职能。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作风建设促进优良师风、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

第二,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探索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机制。深化网格化党建工作,全面推动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的组织架构,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以党组织为核心,健全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制定基层协商章程,明确协商主体、协商事项、协商程序、公示办法等,发挥基层党建在基层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中统筹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开展“红心公益”,加大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培育力度,组建由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专职社工等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关爱老幼、义务劳动、爱心扶贫等服务活动。

第三,“党建与业务”双管齐下,推进国企的“融入式党建”。提高企业基层党员的思想认知水平。加强其接纳新思想的意识,掌握党及政府部门先进的思想理论、政策方针。做好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把“领学、领跑、领先”作为先锋岗建设标准,积极培养年轻储备干部,激发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做好人才分配和调控工作。

第四,以乡村振兴为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首先,广大党员干部吃透理论、弄通政策,深入学习领悟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与基层治理深度互融,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

其次,强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带领村民实现小康生活过程中的凝心聚力作用,落实“主心骨”的责任担当。通过农村“两委”主干的能力素质培训,切实提升政治素养,提升致富带富和做好群众工作等综合能力。

最后,通过教育培训、队伍建设、选优培强、科学激励、有效监督等方式凝聚合力,补足短板,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党建工作发挥实效。

(五)加强党内外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建设

(1)加强对党的宣传,争取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的了解与理解,夯实执政之基。加强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对党的工作相关内容及成果的传播,尤其要创新利用微博、微信官方账号,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创新宣传途径与模式,让党员及广大人民群众能多渠道、全面性、无负担地了解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相关工作内容及效果,加强人民对党的支持,减少外界不实信息对党的形象及公信力的破坏。

(2)加深对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加强对于党永葆生机的理论研究。积极依托高校、党校、社科院等学术科研院所,通过国家社科专项课题、专项调研等多重学术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多重学科视角,整合科研力量,进行系统性研究、阐释,从而为其提供理论支撑。

(3)继续加强对党内外舆情的监测与反馈,完善党内外良性沟通机制。

首先,通过网络大数据技术建立“即时性”党内外舆情监测与反馈平台,做到能以最快速度,在不良舆论发酵之前向人民群众表明立场,说明工作开展情况,澄清不实信息,消解谣言的传播范围和危害程度。

其次,畅通传统上访、纪委监察委、热线电话等党内外沟通路径,听取党外群众意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并通过各级党委政治巡视巡察与群众接触渠道,建立临时性与常态化有机结合的信息反馈机制。

最后,可以建立党的新闻发布制度或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人民日报》《求是》等权威媒体的线上线下渠道建立重大信息通报平台,畅通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途径。

猜你喜欢

机制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党员标准是什么?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