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海洋战略探析

2022-11-14于立泉王艺霖殷昭鲁

商业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海洋权益海洋发展

于立泉,王艺霖,殷昭鲁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25)

海洋兴则国家兴。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莫不与海洋发展息息相关,15 世纪的葡萄牙、16 世纪的西班牙、17世纪的荷兰、18 世纪和19 世纪的英国以及20 世纪的美国都是一个个典型的代表,都是依靠海洋走上强国之路。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国也抓住发展的机会重新经略海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洋在提供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由领海主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引发的海洋权益争端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加之,一些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展维护本国战略利益,行海上霸权之实,肆意践踏他国海洋权益,对国际海洋秩序视而不见,这对国际海洋秩序造成严峻的挑战和破坏,发展中国家缺乏国际话语权,合法权益更是无从保障。因而,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对传统的海洋战略进行现代化的优化升级,掌握核心科技、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使我国的海洋战略迎合时代需求,日益成为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海洋战略,这不仅为我国海洋发展提供了新方向,而且为各国和平开发海洋提供了新思路。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海洋战略

古代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在这种农耕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生活,人民思想保守、安土重迁情结浓厚。但幅员辽阔的中国也有着深远的海洋文明。始于殷商,盛于唐宋,中间有过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但在明清时期,随着统治阶层日益集中的中央集权,再加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使人们不愿意去探险未知的世界,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切断了联系,中西交流减少,工商业发展缓慢,海洋文明也趋于衰落。统治阶层认为海洋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海洋只是保护沿海地区不受外来之敌骚扰的一道天然屏障。其次,统治者把海外之地看作是蛮横落后之地,不需要与之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更不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保护海外贸易。反观西方,秉着善于冒险的精神,积极抓住发展的机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解放人们的思想、解放生产力。1840 年鸦片战争,英国先进的海上技术打醒了昏睡的中国人。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派,先军用后民用的工商业策略、创立北洋水师等,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949 年以崭新的姿态站在世界面前的新中国,面对外有帝国主义的岛链封锁,内有失地未收复的艰难局面,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海军蓬勃兴起,拱卫我们新中国的海防。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海洋战略主要以维护国家主权为主,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

二、中国现代海洋战略的转型升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近代中国屈辱的海洋外交史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海洋对于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因而从维护新生政权稳定和国家主权安全出发,把沿海地区作为海防前线,认为“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而海防是我国主要的国防前线。”要想真正结束旧中国有海无防、有海军也无防的历史,就必须建设一支“使敌人怕”的足够强大的海军。此外,在建国初期,面对西方国家的海洋威胁,在对我国自身海洋实力的准确判断下,把海防的重心放在近海海域,实施积极的海洋防御,拱卫新生的国家政权,这为我国海洋战略走上正轨打下了坚实基础。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邓小平审时度势紧跟世界发展大势,大开国门,与世界接轨,通过建立一系列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使我国与世界沟通的海洋之路日益活跃,一大批新生海洋产业应运而生,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注入新鲜血液。此外,面对海洋权益争端的日益加剧以及海上安全威胁的日趋复杂,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新主张,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借鉴。再次,指明了新时期我国海军建设的方向是“精干”、“顶用”。同时,他还指出,中国海军战略防御是积极的近海防御,不是消极防御。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海洋战略,海洋强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提出,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越来越重视海洋。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将海洋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一步。21 世纪的中国正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逐步迈向海洋强国。

三、中国海洋战略的发展困境

(一)陆地资源开采过度,海洋资源开发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人们对资源需求日益增加,陆上资源在被不断过度开发的同时,对海上资源进行开发就成为缓解资源紧缺的方法之一。我国拥有天然的海洋优势,海洋资源丰富。我国东、南两面濒海,拥有1.8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300 多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以及大量丰富的“蓝色家底”,其中海洋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 万平方公里,海洋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6 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6 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资源量相当于744 亿吨油当量。但由于我国对海洋开发利用起步晚,我国在海洋开发上仍存在核心技术自我研发困难、创新成果社会转化率低等问题。

(二)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岛屿主权争端不断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捍卫国家主权,历来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望。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人们对于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日益强烈。台湾问题不仅牵涉到祖国统一问题,而且是拱卫我国东部海权的重要一环。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大进大出、两头在海”高度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大国,从客观地理位置来看,正在向外向型经济转化的中国迫切需要像台湾这样的出海口。对中国而言,台湾是防护大陆沿海的天然屏障,是保护海洋交通线的理想支点,是中国海军突破岛链封锁,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延伸的一把钥匙,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其次,伴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的压力体系也随之而来。西方国家为了减缓中国发展的速度,挑衅中国的主权,如苏岩礁、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等岛屿争端问题日益突显。解决好岛屿争端问题,不仅是对国家主权的维护,更是我国海洋战略发展的需要。

(三)国际海洋秩序失衡,海洋话语渠道不畅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的国际海洋秩序,实质上如英国、葡萄牙等国家一样,都是通过确立海上霸权,限制其他国家平等的海洋发展权益,削弱海洋实力。20 世纪90 年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问世,虽然对海洋权益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准则,改变了少数国家主导海洋权益的局面,但对于发展中国家开发利用海洋尚未深入探究。中国作为日益崛起的大国,在进一步认识海洋、发展海洋、捍卫海洋中难免会引起部分世界海洋强国的无理挑衅,因此,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品质,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秩序的重构,不仅可以更好的维护我国的基本海洋权益,而且可以给世界上其它国家提供经验,完善现存的国际海洋秩序,在合作共赢中促进世界各国海洋事业的繁荣发展。

(四)海洋发展观念滞后,海洋生态污染严重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增加、陆地资源匮乏,我国对于海洋资源的需求激增,海洋开发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增长,大批海洋产业应运而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海洋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取得令人自豪的成绩。但同西方海洋强国相比,我国海洋开发起步较晚,海洋开发观念滞后,海洋被人们当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蓝色宝库。此外,由于规模和技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急功近利的政绩观等,导致盲目开发问题屡禁不止,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休止地进行资源的开采和污染的随意排放,忽略了海洋生态实际承载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无形中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可以看得见的经济利益,直接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遭遇严重危机,各类生态灾害频发,海洋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

四、中国海洋战略的发展进路

(一)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提高利用海洋的能力

2008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存在巨大潜力,建设海洋强国就要对海洋做到深度认知,进行海洋战略部署,以科技创新推动海洋发展步伐。创新是不懈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国在迈向科技强国的进程中,需要多方面的突破,海洋作为载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蛟龙”探海、“雪龙”探极等一批批深海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但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从我国海洋发展现状出发,不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以突破海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着力点,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将中国命运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往的近海科技研究不再能够满足发展的要求,走向深海远洋是未来的大势,也是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求我们加大技术投入,以核心技术研究为突破,牢牢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智慧海洋”。此外,我国海洋基础研究还较为薄弱,海洋科技成果与社会对接率低,需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推动海洋企业与高等院校的联合,借助高校创新资源,为海洋企业培养、输送专门人才,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军,致力和平解决岛屿争端问题

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我们要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海军。“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以建立一支敢打敢拼的人民海军,维护我国享有的合法海洋权益。其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感召力突飞猛进,这势必会引起一些国家的重点关注,但我们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是贯穿始终的。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策略的演进,彰显了我们开放包容的胸怀。在涉及领土争端问题,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真心实意地进行谈判、协商,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向世界宣告,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公正合理的,是为全人类的海洋事业服务。

(三)积极投身国际海洋秩序重构,搭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格局

传统的国际海洋秩序是为强权政治所服务的,它以实力为准绳,缺乏道德、法律的约束,缺乏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中国作为新兴的大国,历史上也曾面临过长期的海上威胁,但中华民族坚韧的品格使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的曙光。今日的海军,在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同时,而且还积极参与国际护航,保护地区的和平。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更是站在全人类角度,在把握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以解决人类共同海洋问题为目的,创造性的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海洋理念,标志着中国正在由被动的接受者向引领者的转变,在与世界各国的平等对话中,在维护各国的合法权益中增进互信,以交流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合力维护海洋和平与安宁,营造和平稳定的世界海洋环境。

(四)转变海洋发展理念,维护海洋生态文明

转变海洋发展理念,维护海洋生态文明。一方面,依照海洋生态保护总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区分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管控。另一方面,在一定海域设立自然保护区,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具有特殊价值的生物、湿地等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实现对海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针对性保护。此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在海上,陆上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陆上作为海洋污染物排放的源头,必须在陆地上进行有效的整治,实施陆上专项污染治理行动,促使污染防治和环境修复并举,两手发力,共同解决好污染减排问题,共塑海洋生态文明。

五、结语

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强、背海则弱,开海而盛、封海则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义无反顾地拥抱海洋、经略海洋。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建设世界一流海军,重塑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积极投身于国际友好合作中去,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实现互利共赢,为人类的海洋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海洋权益海洋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我国海洋法立法现状研究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中国海事战略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