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事战略的几点思考

2015-04-23左晓强张吉涛

中国水运 2015年2期
关键词:海洋权益

左晓强 张吉涛

摘 要:建设海洋强国,航行安全离不开海事,维护海洋权益,海事更是一支重要执法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在中国,建设一支全面适应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航运安全的需要,在国际上具备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海事队伍,将是几代海事人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海事战略 海洋权益 监管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013年12月3日,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如何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作为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国内最大经济类执法监管力量,中国海事面临着新命题。

我国的海洋权益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和广泛的海洋权益。我们的海洋权益体现在战略、政治、经济和环境等几个方面:战略方面主要是指我们开发利用沿岸带、岛屿、领海的权力,以及中国籍船队航海自由的权力。政治方面是指合理有效地管理我们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蓝色国土,并且通过与地区内的邻国合作来共同维持良好的海洋秩序。经济方面主要指传统的海上运输、海上贸易以及新能源等等。环境方面包括维持一个健康的海洋环境,掌握更多的海洋科学知识、更精确的海道测量数据,建立更好的海洋管理制度。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继而控制世界本身。”500多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年吞吐量万吨以上港口已有2000多个,其中对外开放港口130多个,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十大港口中,中国稳居8席。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9%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10.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20.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中国也要更加重视自己的海事利益。积极调整和制订新的海事战略。

中国海事利益所面临的威胁

当然,中国海事利益还面临着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威胁还在不断的增大。直接威胁包括海上不规范交通、海洋污染、海上恐怖活动、海上犯罪等等。间接威胁是指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海上能源线安全保障、气候变化和气候异常。直接威胁如索马里海盗等,已经对中国的海事利益造成了明显的危害,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2012年江阴化学品船泄露事件曾造成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引起了不良社会反响。然而间接威胁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能看出危害,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关注还不够。任由这些间接威胁发展的话,其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我们需要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协商出更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减少间接威胁。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相继建立和完善海事战略,综合应对海事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应成为中国的紧迫任务,中国不仅要紧跟世界潮流,而且要发挥较以前更大的作用,提前布局,建立中国的海事战略。

中国海事战略目标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和庞大运输船队,中国在国际海事事务中应努力扮演大国角色,特别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维护和保护中国的海事利益就成了中国海事义不容辞的负责。因此,中国海事战略的目标就应该是:维护海事安全,扮演大国角色。

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保护中国籍船舶的航路安全,②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③引领国际海事的新秩序。

保护中国籍船舶的航路安全:中国应积极有效履行国际海事机构的有关公约,保障中国籍船舶在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应对国际海运安全所面临的共同威胁。

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中国有义务保护包括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海洋环境,应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贯彻预防为主的管理机制。

引领国际海事的新秩序:海事管理具有整体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因此,在建立国际海事的新秩序过程中,中国在保障自身权利和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要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方面,建立共同负责的新机制。

中国海事战略路线图

中国海事战略的实施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走的方式进行:

第一阶段,2014—2036年为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起以公共管理服务为中心,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海事管理体系;海洋环境综合管理体制形成,多职能、现代化的海上执法队伍能力明显提高。

第二阶段,2036—206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海事管理体系、海洋环境综合管理和保护达到或接近亚洲发达国家水平;海事科技能力进一步提高、海事高素质人才队伍基本建成,进入区域性海事强国行列。

第三阶段,2060——2100年为全面腾飞阶段。这个阶段新兴造船高新技术、海洋污染监控技术等进入全面开发阶段;海事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的综合实力居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在国际海事事务中具有相当的话语权,中国由一个海洋大国跨入世界海洋强国之列。

中国海事战略举措

1、大国战略

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是中国梦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我们首先要启动海事战略布局,主动谋划大国角色。

倡导成立亚太海事局。中国要想在国际海事组织内发辉更大作用,首先要在亚太地区发辉更大作用,但目前,中国在东京备忘录组织中的主导地位不是特别强,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中国可以尝试在中国大陆或香港成立亚太海事局,该机构的主要功能为提供海事技术指导,对缔约国进行技术监督及履约监督,逐步加强中国在亚洲海事的主导作用。

高层协调,形成合力。在中国,海事机构设在交通运输部,其职能与国土资源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部分职能存在一定的交叉,互相之间没有形成对外的合力,且中国海事的总体级别偏低,在防海盗、人员救助等方面的职能弱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成立更高级别的海事管理机构,强化或统一海事管理的各项职能,共同面对与海事有关的各种挑战,国内形成一致力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加大国际人才输送。中国海事要有规划、大批量的培养和派遣高素质人才参加IMO、ILO、IHO、IACS等国际海事机构,让国际海事机构中能够经常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听到中国人的声音。特别是有目的地培养国际海事机构的秘书长级的人才。以IMO秘书长的人选为例:IMO秘书长大概沿袭欧洲、亚洲、美洲的循环模式,任期一般为8年,现任秘书长于2012年上任,中国为培养有竞争力的候选人,要着手培养35岁以下的船长、轮机长和PSCO,通过在各分委会任职以期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时机成熟后可参加IMO秘书长竞争。

专题开展概念船研究。借助GBS理论的研究,专题开展概念船的试验和研究,特别在散货船、集装箱船和移动式钻井平台方面,提出新理念、新技术,特别是新型动力(如核动力)、防污染技术(监测技术)、保安技术(防海盗攀爬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科技力量支持我国在国际海事组织的话语权。

在南北极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要积极参加南极和北极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北极新航道和南北极相关海域的海道测量。投入更多的科考船加入到南北极的科研开发。

2、经济子战略

沿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中国沿海应至少设立三个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应建立类似新加坡的管理制度,为海事界提供卓有成效的船舶管理服务、货物中转服务、高端金融服务,使船舶有效降低营运成本,让中国船队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实施东南亚经济援助计划。目前,对东南亚的经济援助多以日本为主,中国打破日本的经济援助垄断,主动实施中国在东南亚的“马歇尔计划”,在东南亚建立中国更多的同盟国,通过海峡沿岸国和海峡利用国间的合作,建立马六甲海峡安全合作框架,有效保障中国籍船舶在马六甲海峡的航行安全,与东南亚各国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共同应对海盗、偷渡等海上威胁,保障东南亚水域的安全。

扩大投资,掌控关键水道。中国80%以上的石油和60%以上的铁矿石依赖进口,而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重要海上通道安全并不掌握在中国手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重创中国经济发展。目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航运市场低迷使港口运营变得艰难,港口资产严重贬值,为缓解流动性短缺,原有的港口运营商不得不出售港口资产以缩小规模,这给市场创造了更多的收购机会。加之金融危机之后,为筹集资金而疲于奔命的海外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都放松了对中资企业的监管和审查,减少了海外港口投资的政治障碍和隐性成本。在当前的有利时机下,中国企业通过独资或合资经营等多种方式加入海外港口、水道的投资,企业不但可以完全控制港口的服务与生产过程,同时还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服务结构,以降低港口服务成本,增加收益。

实行中中国籍船舶单轨制管理。在我国航运初始起步阶段,为了扶持国内运输行业的发展,国内航行船舶与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的建造和管理一直实行两套不同的要求,国内航行船舶的建造和管理标准低于国际航行船舶,这就人为造成了两类船舶的不平等竞争,同时,也造成了国内船舶运力的无序膨胀,这也是国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中国籍船舶的双轨制,提高国内船舶的建造和管理标准,提高海事公共服务能力,同时也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3、安全子战略

强化海事安全控制。要确保中国籍船舶在海上自由航行的权力,中国海事就必须提高现代化水平,针对不同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海上安全管理,维护中国沿海的海上秩序和海上安全。力争中国海事成为准军事队伍,特别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后,中国海事要力争代表国家建立中国主导的亚洲海上安全新秩序,强化海事安全。

保障中国籍船舶航路安全。海事作为船舶安全航行的主管部门,应保障中国籍船舶在世界上的所有咽喉水道的安全,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咽喉水道的安全,海事部门可以通过提供导航、助航及引航等海事服务,加强中国籍船舶在通过咽喉水道的安全保障。同时,还应参与和鼓励航运企业开发新航路,如北冰洋航路,同时,为保障中国海上能源通道的安全,中国应积极促进和参与泰国克拉地峡的运河建设,使船舶可以不必绕经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太平洋的泰国湾进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而缩短我国到欧洲、非洲贸易航程,海事安全性也得到提高,同时还应积极开展相关水域的水文气象测量,争取控股开发新运河。

加快北斗系统在船舶运输中的应用。北斗系统是中国独立研发的通信导航系统,目前在中国船队上的应用还不普遍,中国应使用专项资金,促进北斗系统在中国船队上的应用,努力改变GPS一方独大的局面。同时还应加大北斗系统在AIS、LRIT、VTS、CCTV等系统中的应用力度。

强化航保中心的职能。中国应开发基于航标的视频监控系统,以监控船舶非法行为、交通违章和污染排放。加大无人岛礁的航标建设,宣示主权,保障通航安全。强化中国籍船舶的习惯航路的中国沿海巡航力度,避免外国Argo浮标对中国沿海海洋环境资料的盗取。

加强台湾、香港、澳门等海事部门的合作。由于历史原因,少数国家利用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不断制造事端,牵制中国的发展,同为炎黄子孙,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应有清醒的认识,海事部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保障海事安全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的基础和语言,因此,大陆方面应主动加强与港澳台在海事方面的合作,以及与新加坡海事当局的合作,充分发挥新加坡在东南亚各国中的特殊作用。

4、环境战略

加强海洋沿岸带的管理。海洋环境的管理具有综合性,特别是海洋污染具有陆域污染、石油勘探污染、船舶污染等多重性,而海洋沿岸带尤其具有上述特点,因此要加强沿岸规划和管理,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理念将海洋沿岸管理和近海管理相结合,建立海洋污染的综合分析体系,使海事管理综合化、社会化。

建立公海保护区。参照美国设立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夏威夷群岛国家海洋保护区的作法,中国应在南海建立中国南海公海保护区,保护中国南海的生态环境。

设立特殊敏感水域。渤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内海,近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海事部门应依据MARPOL公约联合有关部门发布渤海为特殊敏感水域,保护渤海的海洋环境。禁止渔业捕捞,严格港口建设,促进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大连、烟台的海底隧道建设,改善渤海生态环境。

提早介入海上风力发电场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是近年蓬勃发展的事物,海事应及早介入,避免风力发电场与船舶航路的矛盾,同时,也为风力发电场人员的海上遇险搜救提供帮助。

5、文化战略

加大海事科技投入。中国应加大海事科技投入,举办高科技的中国海事展,多方位引入外国企业参加,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为海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北斗系统,围绕海事进行前沿性战略科技研究,攻克急需的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对海事规律的认识水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

加强海事教育。中国海事教育战略即国民海洋观念的重塑。海事教育有四个战略要点:①根据各地不同的条件和特点,实行不同措施。②要大力发展海洋类高等院校,各类各级学校均要开设“海洋知识”、“海洋历史”和“海洋科普”课程,积极尽快地编写与海洋有关的教学和教育用书和丛书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海洋高等教育体系。③加快海事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高公民的海事法律意识,并培养专业人才,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四、加强海事管理知识的普及,培养海事管理专业人才以便借助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对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中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设高素质海事人才队伍。海事战略的实施最终离不开人的因素,要实现“维护海事安全,扮演大国角色”的目标,就必须有一只精干的海事人才队伍,海事人才首先应该是国际人才,然后是技术专家,中国海事要建立长远的人才发展和培养规划。

(作者单位:秦皇岛海事局)

猜你喜欢

海洋权益
基于维护南海海洋权益的“反制”概念研究
基于维护南海海洋权益的“反制”概念研究
浅驳关于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提议
我国拓展极地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河清海晏心不宣保疆谋利箭在弦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我国海洋法立法现状研究
海洋权益维护背景下边远海岛的战略地位及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突出海洋权益教育
浅议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