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企业全面布阵数字化转型

2022-11-14

现代国企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智能化转型数字化

文=本刊记者

从数字基建到数据要素再到如今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经过多年发展,数字经济已迈入新阶段,即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用户产品和服务、商业运营模式、产业内部格局、产业之间协作方式等都将被重构,这是数字化浪潮下的必然趋势。

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纵深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动装备数字化,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中央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实体经济的顶梁柱,在推进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战略性支撑作用。近年来,中央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主动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生产、管理、营销、产业协作等各个方面,有效提高运营效率,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

中核集团:数字赋能、变革重构,培育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围绕数据、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互动创新,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中核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持续推动核工业数字化建设,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核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产业链升级。系统规划人工智能与核科技产业融合应用的顶层架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发布《中核集团人工智能与核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指南》,成立核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同创新联盟,有效推动中核集团产业链创新体系建设。在数字核电领域,不断迭代升级数字核电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促成实现核电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程、数字化交付、数字化运行以及数字化退役,逐步提升数字核电产业链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在核燃料智能生产领域,着力应用工控安全技术、装备智能化技术、数字孪生与仿真验证技术,加速核燃料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数字铀矿山领域,建立我国首个铀矿山数字化基础数据库,构建中铀矿冶云平台,自主研发国内领先的数字铀矿勘查系统并全面推广应用,实现铀矿勘查全流程数字化。二是以数据治理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中核集团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汇聚了我国完整的核工业数据资源,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中核集团正在着力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全面梳理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进而不断提升集团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以“新基建”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石。“新基建”是国内大循环加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核工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中核集团正有序推进核工业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一期建成后将首先面向集团内部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IT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围绕核电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积极策划并推动5G网络部署和应用工作,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国家能源集团:积极探索智能生产,赋能全产业提质增效

国家能源集团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全产业链业务,传统、多元的产业类型为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提质增效带来巨大挑战,快速发展的先进信息技术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大机遇。我们编制实施各产业智能化建设专项规划,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积极推动能源生产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力探索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全方位推进智能矿山、智能电站、智能运输和智能化工建设,努力占领“智慧+能源”生产的技术制高点。一是建设“智能矿山”。认真贯彻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煤炭智能化安全高效绿色开发,明确到2022年实现所有煤矿智能开采全覆盖的目标。已建成一批智能采煤工作面、智能掘进工作面、智能洗煤厂,9家煤矿入选国家示范智能化煤矿。在上湾煤矿建成世界首套8.8米超大采高智能工作面,在锦界煤矿建成国内首个数字矿山示范矿井,在大柳塔煤矿建成世界首座智能煤矿地面集中控制中心。宝日希勒煤矿实现世界首个极寒工况“5G+无人驾驶”卡车编组重载运行。黑岱沟及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率先在爆破作业中上线北斗定位和智能布孔系统,依靠安全保障系统实现自动预警和智能刹车等主动安全驾驶功能。通过数字化实现无人化、少人化,有效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建设“智能电站”。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推动传统煤电产业清洁化发展和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争当排头兵。所属国电电力建成国内首个5G+智慧火电厂,自主研发28纳米物联网智能芯片,在火电行业智能边缘计算领域实现新突破。科环集团燃煤电厂智慧管控系统IMS达国际领先水平。京燃热电率先建成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用人最少、近零排放的智能生态燃气电厂,实现一键启停、无人值守、三维展示、智能巡检等关键应用。推进智能风电试点建设,龙源电力依托数字化、智能化风场和区域化集中监控,搭建国内首个风电运营商“大数据”平台。提升水电产业智能化水平,建成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管控平台。三是建设“智能运输”。提高运输系统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试点项目,为推动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更大力量。研发重载铁路LTE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终端等成套设备,在全球首次实现基于LTE技术的重载铁路应用业务。铁路调度系统上线运行,打造铁路运输指挥运行的“智慧大脑”和“中枢神经”。黄骅港世界首家实现“翻堆、取装”全流程设备智能管控。建设“智能化工”。推动化工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到2022年建成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体系、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和智慧化经营决策体系。通过智能化系统控制,实现世界唯100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和世界单套投资规模最大的400万吨级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安全稳定清洁运行。

南航集团:推动数字化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南航立足客户视角、立足管理改进、立足先进理念,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化发展,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率、效益。一是以数字化保障航空安全。将科技创新作为安全七大体系之一,推动安全管理从“人盯人”向“盯系统”转变,为安全管理赋能。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快速存取记录器(QAR)、发动机监控、驾驶舱语音记录仪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快速改进。建立飞行档案,构建智能化数据分析平台,做到精准培训、精细管理、精益飞行。二是以智能化提高运行效率。打造统一的运行指挥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和流程,为航路优化、航班编排、飞行跟踪、航延优化、机型调配、精益维修、航材库存优化等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不断提高运行效率。2020年,南航航班正常率89.88%,比全行业高1.36个百分点,连续5年排名国内三大航第一。三是以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打造“南航e行”,梳理完善全流程300多项服务点,优化航班动态、选座值机、全渠道退改、选餐等服务,大力推行行李全流程追踪,不断提升旅客体验。目前“南航e行”APP累计下载激活超6800万次、月活跃用户280万,位居中国民航首位。四是以数字化推动绿色发展。2019年4月,全球首家启动“绿色飞行”项目,通过提前获取旅客用餐需求、建设全流程跟踪平台,实现餐食数量灵活可调、配餐信息实时可查、节能降耗精准可控。截至2020年底,参与“绿色飞行”的旅客达120万人次,减少的机上餐食浪费相当于节约了570吨粮食。五是以数字化提升管理水平。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将科技信息作为十个领域重点任务之一。在机队规划、航线网络、成本核算、航油管理、经营分析等领域实施数字化变革,建成网络收益管理、采购管理等系统,完成“航油e云”、财务机器人三期项目,打造“南航e家”办公平台,不断提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招商局集团:以数字化打造新竞争力 推动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

招商局集团对标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的六个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重点,以“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数字化招商局的建设目标,在“立足长远,把握当下,科技引领,拥抱变化”的战略引领下,推动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招商局集团旗下各产业板块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多。结合集团的产业特点,未来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发挥大型集团整体优势,以“一体化”推进集团数字化建设。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中在于领先技术水平、平台能力和数据规模的掌握,招商局集团在行业规模和体量具有显著优势,港口、物流、航运板块世界一流,银行、证券、地产国内领先,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数据资源,理应成为数字化转型时代的主角。面向全面实现数字化招商局这一目标,要以一体化战略聚合和打通集团的产业场景、IT人才、技术标准和数据资产,促进跨板块协同和数据资产赋能,打造招商局特色面向产业生态开放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数字经济时代集团新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发挥产业“多元化”优势,着力深化融合。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集团各产业公司,成果体现为其竞争力的提升。要充分发挥集团多元产业优势,以数字化技术连接和融合产业链场景,以技术创新促进传统经验模式改变,同时发挥交通物流、园区地产和金融服务板块间横向协同能力,促进各板块内和板块间的数字化融合、共享和协同。未来,应以数字化手段推动三个协同,一是加强业务与技术协同融合,二是加强金融与实业板块、实业板块间的协同,三是加强数字化技术线全面协同,解决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业务和客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第三,以信创建设为契机,构建自主研发能力,打造稳定可控的数字化核心技术能力。数字化转型是以技术为核心能力的转型,IT技术将成为一个数字化企业运营、发展和持续创新的基础和支持。打造以信息化创新发展应用为基础的“自主可控”核心技术能力,是国家所倡,也是企业的“命门”所在。在数字化转型中,我们将立足长远、把握当下聚焦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业务场景,依托集团自主研发招商云平台和产业资源优势,以“自主+合作”的模式形成集团稳定可控的数字化能力,从而为数字化招商局的长远发展奠定技术基础。第四,要发挥国有企业带动作用,推动“生态化”的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自身数字化能力,夯实产业整体合作水平、带动相关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招商局作为大型央企的使命与担当。招商局集团将按照“平台建设、应用上云、板块融合、产业生态、能力输出”的五步走策略,构建产业数字化平台,并围绕连接生态形成数字化共生能力,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猜你喜欢

智能化转型数字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重磅!证监会表态:支持房企转型!支持民营房企融资!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迈向智能化:艺达电驱动高端制造之路
数字化起舞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