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友好升级

2022-11-14文=杨

现代国企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数字

文=杨 勇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时代要求,当前却面临着行业多元、人才缺乏等多重困难。国有企业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应该成为人类文明价值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因此,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伟大目标、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数字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以数字化转型带动科技创新和内生增长,以新基建发展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以无边界企业促进同胞心灵契合,使国企成为数字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国企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状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是在局部采用一套IT系统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统筹业务、管理和人才等个多方面,以数字友好公理系统去重新架构、分步实施。

行业不同带来数字化转型先天进度不同。目前约有5.3%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电信、媒体资讯和金融等行业,而汽车、电力、机械、化工等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度则较慢,缺乏相对统一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另外,企业原有信息化系统数据质量不高和组织内扩散交易成本较大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不同行业,千差万别,没有成熟案例参考。2021年,国资委虽然发布了100个国企数字化转型案例,但是涵盖的行业千差万别,加之国企规模庞大、部门复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国企难以从企业全局角度进行数字化转型,而只能就某些垂直领域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国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字友好升级

数字友好升级的核心在于企业数字化改革的哲学思想不同,也就是如何将数据驱动与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相结合,从而使国企的各项事业能够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这需要牢牢把握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升级的时代特征:

(一)大连接、平台化与契约化

大连接、平台化与契约化是数字友好升级的前提。

大连接体现的是网络的互通性。过去的国有企业是由很多业务部门、多重和多级架构的公司以及关联公司构成。基于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节点的平方成正比,要提高企业的网络价值,首先要增加企业的共识机制、网络连接和节点数,也就是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

平台化讨论的是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问题。数字文明时代的数据因为具有突出的非竞争性(nonrival)特点,这使得多方共赢、总福利增加成为可能。在一个平台中,有多方在其中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易,这使得互动、重组和创新变得极为频繁,而且可以通过博弈机制,在竞争激烈的一端刺激需求,而实现对竞争不激烈的一端溢出性获益。举例而言,在一个顶层的国企总法律顾问平台中,可以融入党建信息、企业合规信息等,这使得以党建促企建,以合规建促法治建,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规模效应。同样道理,在企业主营业务部门、供应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组织链、法律链、服务链等多维度数据共享和互操,也可以形成这样具有规模效应的创新平台。

契约化是大连接、平台化背后的制度本质问题。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结论,企业是具有伸缩性质的契约组织,管理成本与交易费用的平衡点构成了企业的边界。那么在国企的改革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改革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使得企业可以动态伸缩和矩阵式扩张,形成以集团公司、分级公司、业务部门、圈层生态企业、多元化准公共产品和企业社会责任等为一体的数字契约化集团,这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数字友好转型。例如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可以利用国企的数据平台进行创新或者申请实习。企业的合约属性叠加企业的数字友好转型,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国际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的人才虹吸效应,让中国成为国际人才的母国,增进全球人才认同。

(二)大数据、大计算

大数据和大计算既包括数据的真实性,也包括超出样本意义的规模数据采集和数据结构化问题。图灵奖得主、数据库专家Jim Gray提出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归纳、演绎、模拟和数据关联性。不论企业的开源、节流还是创新,如果想要以数据驱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拿优秀、真实的数据辅之以优秀的算法和强大的算力,才能生产出优秀的结果。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结构化问题,既需要强大的内部技术团队或者云计算能力,也需要IT行业为国企数字友好转型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撑。

(三)四类企业和四个方向矩阵分重点突破

2020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将国企分为四大门类:制造类、能源类、服务类和建筑类,并指明了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方向: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事实上这四个方向在不同的企业体现的重点也是不同的,不能贪大求全。之所以作出这种矩阵式区分,其内在逻辑在于数字友好升级过程中经济规律和经济形态出现了变化。

(四)提升数据安全和数据互操性

无论是国计民生还是商业主体本身的商业秘密,数据安全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数据的采集、运用与安全是改革的重点,要在数据互操性基础上构建国企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系统。国企具有生态圈中的引领作用,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由国企按照规范标准,在圈层企业中实现数据驱动的统一,并且为社会生态提供准公共产品支持,建立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建立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多要素支撑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从而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

国有企业的数字友好人才培养

国企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员从知识、思想到行动上提出了复合型要求。国有企业面临数字人才紧缺、能力不足、结构失衡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培养具有业务能力和数字化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需要培养具备战略眼光、数字思维、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当前,国企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强。

数字人才供给不足。数字经济大潮迅猛而来,各行各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井喷,而数字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对外招聘数字人才难度大,需求大于供给。究其原因,除了待遇达不到互联网和金融业所给的高薪,本质上还是高质量数字化人才的供给不足。

外部缺乏选人尺度和选人方法。数字人才不仅仅是专职从事IT工作的从业人员,更需要将企业内大量的业务人员、职能部门人员转变为具有数字素养的人员。而企业缺乏对全员数字素养提升和能力提升的训练,传统知识背景训练体系下的国企内部人员在接受数字化知识培养过程中容易养成路径依赖,缺乏多元的知识背景,尤其缺乏在数据、平台、产品、流量和运营思维上的转变。而招募来的数字化人才由于自带“多技能包”的复合属性,使得国企无法准确测量技能鸿沟并进行选拔和整体能力规划,很可能使招募来的员工无法融入现有的企业体系。

内部缺乏培养体系和激励制度。在岗位体系、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上不如民营企业灵活,很多企业没有对数字人才进行系统性规划,缺乏构建数字人才岗位序列和考核激励制度。企业外部知识获取渠道短缺,内部知识沉淀和共建共享不足,也导致无法对员工开展创新赋能。因此,如何搭建一支强有力的数字化人才方阵,持续性、系统性获取知识,用学习驱动融合成为重要课题。

缺少切入点。找到知行合一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并逐步培养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随着数字化变革进入深水区和业务场景的陆续落地,企业开始面临能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场景专业性无法快速提升、对新兴竞合格局不适应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如何找到抓手,在业务场景中学习,在实战项目中学习,迅速掌握数字化技能,跟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节奏成为重要突破口。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数字友好升级中分步骤进行改革:

启动阶段要建立数字友好共识:清晰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认知数字技术的本质,达成企业共识和团队共识;清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战略意义和愿景蓝图;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规划。

推进阶段要落实场景和赋能:清晰业务战略的落地方案、清晰业务场景设计并赋能团队具备业务场景的推动力;理解数字友好理念并进行宣贯,使数字友好成为全员的基本思维方式与工作技能,使全员能够自动自发地投身于数字场景的创新之中;打破部门壁垒,不同部门互动、评议和资源共享,推动组织更加敏捷、共创和高效。

深化阶段需要数据驱动和组织文化创新:洞察和掌握数字驱动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业务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平台治理、数据和算法治理;升级组织文化和价值理念,从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友好绿色发展与国际合作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CWTO数贸会)全球首倡“数字友好公理系统”,拟通过建立最广泛数字友好社会契约、共识和协议的方式将全球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优势的人民团结起来,差异化、有步骤、分阶段在不同地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拥抱竞争、互相学习是国企应当秉持的国际合作态度和法律合规前提。由于国企兼具市场主体与社会责任二合一的属性,国企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深刻认识到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三方协同驱动作用,因此支持创建一个稳定的法律和监管环境进入国际市场。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本质是数据的交互带来的创新和价值的提升,一个开放的市场和数据的自由流动将有助于数字创新者的蓬勃发展,因此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企业安全的同时,努力依法促进市场与数据的流动,将成为国企数字化转型中国际合作的必由之路。我们鼓励国企和其合作伙伴建立友好关系,通过召集企业、政府、智库和社会组织开展讨论,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国企的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合作。

支持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国际协同与创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实验室共建“数字友好联合创新实验室”,扩大国际创新合作。加速海外创新项目落地转化,在项目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加快布局一批海内外协同创新平台载体。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友好示范园和示范区”。支持创新主体以自建、参股合建等方式在海外建设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和孵化器;支持国有企业、行业联盟、协会学会牵头成立各具特色的“数字友好国际合作平台”,加速国企数字友好生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同步建立国企数字友好国际高端复合人才研训体系。

国企数字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成功的顶层设计应当具有“长短结合”的特征:既要有长期的目标,又要在短期能为企业带来改变,进而树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我们提出把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共同富裕特征、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商业主体、企业的社会契约与数字文明时代的本质特征相结合,开展数字友好转型的顶层设计,实现国企的数字化、全球化和友好型升级。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数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重磅!证监会表态:支持房企转型!支持民营房企融资!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