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和基本特征
2022-11-14朱智捷
朱智捷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 哲学法学教研室,福建 漳州 36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品格,内容博大精深,意义重大深远,需要深入学习领会。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曾经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近现代以来中国的落后,本质上是与世界现代化步伐的落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被抛置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凝结着几代中国人的理论探索、经验总结乃至生命的代价,是人民实践的必然结果和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
(一)回顾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前夜
为什么中国错失了与世界同步、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机遇?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图景是日新月异的西欧与安常守旧的中国。认识上的清醒才能导致行动上的自觉。中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置身于世界潮流之外,皆源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有学者认为,中国曾先后三次错失现代化机遇。第一次是15世纪初的郑和七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下西洋目的不是拓展海外贸易而是“宣威海外”“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第二次是1792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率使团来到中国要求与清政府通商,因马戛尔尼拒绝向天子行三跪九叩之礼,乾隆御批“此与天朝体制不符,断不可行”。第三次是19世纪初“陶澍改革”,试图引进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因触犯封建贵族利益而遭到阻挠,道光皇帝不得不恢复旧制。“这三次机会无一成为中国社会改造自我的动力。”“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返照,“天朝上国”的迷梦总有一天要被打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二)直面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遭遇
为什么“落后挨打”成为近现代中国悲惨的历史境遇?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落后就要挨打”是现代化带给中国最早的民族记忆,先进中国人寻找救亡图存道路的直接原因也是“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对近现代中国而言,现代化是一场血与火的遭遇战,受尽西方列强百般凌辱和残酷掠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中国……相反,它们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追问“落后就要挨打”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讲西方现代化是一种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占主导的文明形态,遵循资本的运行逻辑,外化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统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落后就要挨打”实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资本逻辑”衍生的强权政治的后果。不被“挨打”是中华民族近乎本能的应激反应,朴素的正义的愿望激励着先进中国人把目光投向西方,开始“放眼看世界”,寻求富国强兵的现代化方案。
(三)反思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迷茫
为什么求索国家现代化、挽救民族危亡的方案都失败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始终没有放弃对压迫和欺凌的抗争,从没放弃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追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战争等接连而起,出台各种的救国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失败原因归纳有三:其一,从认识论上看,中国人对作为现代化本质的现代性认识是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普遍的逐步深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二,从时空维度看,中国现代化面对的是典型的“错位时空”——中国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与先发西方国家在时间上串列、在空间上并列的特点。这要求中国的现代化,一方面要在同一时间内去弥补工厂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以来的现代化全部物质成果、文化成果和制度成果,完成现代化国家的公民建设、社会建设和国家建设;另一方面要在同一空间内去与现时代的现代化国家同场竞争、同台竞技,克服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存量上、积累上的劣势,发挥在增量上、创新上的优势。其三,从政治角度看,中国人民百年奋斗“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是因为缺乏“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和没有“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近现代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四)创造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主动
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时期,首要任务是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同时在现代化建设理论上提出了宝贵的观点。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对革命的对象和性质作出正确分析是必要前提。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毛泽东自觉抵制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提倡调查研究,主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国家建设,对现代化提出的一些初步设想。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革命时期的伟大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挨打”问题,推翻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建设道路。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1956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每一个’国家都‘具有自己特别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这个提法好。”关于如何学习苏联及东欧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时,毛泽东特别强调,“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从1949年建国到1956年“一化三改”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在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邓小平明确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定性为“社会主主义”与资本主义作根本区别。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本质。“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及其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历史性地解决了“挨饿”问题,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胜利完成小康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新时代现代化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现代化步骤是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新时代现代化的要求是物的全面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时代现代化的格局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谋和平、为世界谋大同。这个现代化既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也包含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迄今为止,如果把所有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衡量现代化标准的话,符合这一指标的人口不足10亿,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3%。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国家追赶现代化目标的号角。1987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从“十四大”到“十九大”,尽管具体目标指标不断修正调整,但百年蓝图却矢志不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远景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做大蛋糕的同时更要分好蛋糕,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道,“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的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弊端:阶级对立、贫富悬殊、南北鸿沟。共同富裕为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第一次使人从资本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新中国刚成立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没有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病。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使人民的物质财富充裕和精神生活充实,使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达和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现代化。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兴、文明兴”,中国式现代化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民族未来。恩格斯曾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声犹在耳,日本福岛核泄漏就像昨日重现,贪婪的资本正在不停地吞噬着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原始森林。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摒弃西方现代化国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主张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说,“各国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处理好发展。携手共建广泛共同利益的、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结语
道路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新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语境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为现状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