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加快融入“双循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11-14袁天艺
袁天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广东 珠海 100088)
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把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在国内抗击新冠疫情形势好转的背景下,哈尔滨市畅通产业链,加快恢复经济发展,推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于我市在十四五期间发挥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背景
(一)简析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
经济循环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轨迹,主要指经济活动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主要由供给和需求两个相互衔接的经济活动所组成。供给是指生产并销售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是指人们对购买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需要。当供给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即为实现其价值,意味着经济运行完成了一次循环[1]。目前,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这样的运行方式常态化的循环往复进行的。在封闭的环境下,供给和需求都来自国内,经济循环表现为国内循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处于十分孤立的状态,经济正是表现为国内的单循环。而在开放的环境下,经济活动的范围大大地拓展,资源、生产要素和销售市场实现了国际化和全球化,供给和需求两种经济活动就发生了改变。供给和需求不再单一的依赖国内,而是转变为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区域的两个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经济大市场,由此我国的供给与需求活动跨越了国界,形成了国内国外双循环。这种从封闭的经济单循环转变为开放的经济双循环,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以及生产产品在世界各地市场的销售,我国企业不仅能够从世界市场更加便利地获得短缺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而且还可以实现在世界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现实情况来看,这种经济双循环带来的效率和效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力作用。
(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背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顺势而为的战略举措,更是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第一,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投资与消费需求急剧下跌,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在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明显出现增速放缓。第二,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逐步加剧。第三,劳动力资源供给出现变化。我国青壮年劳动力出现绝对下降,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开始呈现数量下降趋势,沿海一些地区还出现了用工荒,劳动力成本逐步上涨。第四,煤、电、石油、天然气等要素成本也受国际市场行情影响逐步抬高。第五,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更多人的追求,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国不再接受发达国家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项目转移。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我国原来依靠外循环拉动的经济模式在当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系不断恶化,贸易争端迭起,导致我国在核心、高技术、基础性的关键性技术供给上在国际上被‘卡脖子’。而世界经济因新冠疫情受到严重打击,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过去依赖国际市场实现高效配置的经济循环模式受挫。我国此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战略正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二、哈尔滨市加快融入“双循环”的着力点
随着大国间在政治经济领域博弈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供需环境发生变化,以往依赖国际循环的发展方式往往因受制于人,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挑战。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此时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地依靠内部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是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的明智之举[5]。哈尔滨市要融入“双循环”战略就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格局,在适应我国新的发展趋势中找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哈尔滨市需要扩大本地消费规模,提升本地消费层次,立足扩大区域内需求来推动我市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夯实消费基础
农产品供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于优质、营养、安全的食品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将注意力更多地从吃饱转移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吃得有品位、有特色。因此,可以从人们生活最为基本的消费需求入手,利用我市的传统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在提质、提优、创品牌上做文章。以推动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来夯实和扩大我市优质消费基础,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市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提升旅游、文化、康养等休闲产业的消费吸引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能够满足愉悦心情、丰富生活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而且近些年来人们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增长迅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满足人们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不断推动我市旅游、文化、康养等休闲产业发展,能够提升全市消费水平。哈尔滨市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汇聚之地,拥有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跨境游等多个旅游开发领域,中医康养项目更是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基础条件足以支撑休闲康养产业成为我市融入“双循环”的突破口。
(三)加强自主创新推动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是我市十四五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与人们生活密切关联的新兴行业。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数字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娱乐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平台,而且数字经济在应对疫情上显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可以作为支撑经济恢复运行的重要产业。哈尔滨市应把握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推动开展自主创新,以数字经济带动我市高层次消费。在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背景下,哈尔滨市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融入“双循环”的重要途径。
(四)加快打造重点领域平台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台经济开启了数字经济形态的新局势,是提升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的新的催化剂,也是推动哈尔滨市振兴发展的新要素。为了努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平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哈尔滨市可以依托可视化大数据、智能工业、智慧农业、直播电商等重点方向打造重点数字产业集群,孵化出一系列的实用型及特色型平台,促进形成有代表性的平台经济体系。平台经济逐渐渗透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且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核心生产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生产类企业占比已经达到62%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2%左右,黑龙江省电子商务(含直播电商)产值突破6500亿元,哈尔滨市更是占有龙头地位。传统的网络销售额达到1100亿元左右,逐渐地呈现出了平台融合的赋能效应。另外,逐渐完善的监管体系业已形成,高效协同、更为合规的系统平台经济治理模式逐步探索出来,平台经济的稳定发展生态圈亦看到了初期的效果。
三、哈尔滨市融入“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际市场的有效性受到限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依赖于国内市场和国内需求,哈尔滨市要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形势,进行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应对国际市场变化。
(一)进一步推进形成自主创新链
哈尔滨市要鼓励企业抓住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尽快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在新的形势下,我国不断承受着来自国外的技术供给瓶颈给相关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是解决技术创新资源供给受挫的有效办法。我市企业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调整经营战略,更多的与国内相关企业建立技术支撑,积极地在国内创建、完善重要技术创新链条,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把握技术创新的主导权。政府则要更加积极的搭建平台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和项目的对接,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模式
新发展格局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将从过去以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转化为既鼓励出口,又鼓励进口双向开放的贸易政策;既积极引进外资,又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从部分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开放为主,到转变为全国上下一盘棋,实现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开放;开放的领域也从以工商产业为主,到金融、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的开放;从侧重于资金、要素的开放,扩大到更广阔、更纵深的规则制度的开放,实现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因此,“双循环”强调的以内循环为主,绝不是要封闭发展,而是要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外循环来支撑和促进的。哈尔滨市要融入“双循环”需要从政策层面既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又要提升对内产业发展和消费供给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构建有效机制使对内和对外形成有机的相互促进关系和良性发展规律,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积极打造东北亚区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推动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积极扩大国内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层次,以国内、国际高质量、高水平的消费拉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哈尔滨市可依托地缘优势通过积极打造东北亚区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聚集东北亚地区消费资源,加快消费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引导企业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具备国际水平的新型消费商圈,推进智慧商圈建设;积极开展创新,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创新推动多个业态融合促进形成新的消费模式;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健全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