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治理产能过剩的机制分析

2022-11-14徐敏燕

商业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服务化效应制造业

徐敏燕

(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一、产能过剩的概念和成因

(一)产能过剩的概念

从生产能力角度:周劲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当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大于该产业的实际产出数量,或者说超出行业正常范围时,表明该产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

从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角度:王立国认为,产能过剩是由于周期性、结构性及体制性原因而造成的实际产量和消费量与一定技术水平下全要素投入的最佳产出的严重偏离现象。

从分类与判断角度:张晓晶认为,产能分为微观产能和宏观产能。对应的,微观产能过剩是指企业的资本边际收益维持在边际成本时出现的产出过剩;宏观产能过剩是指资源未充分利用、经济活动未达到潜在产出水平。

产能过剩,是产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交织的结果,不仅有过度投资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结构性因素导致的产能扭曲。

(二)产能过剩的成因

从市场组织结构和企业行为角度:贝恩认为在部分低集中度的产业中存在持续性过度供给或过剩生产能力且经济绩效比较差的情形。植草益构筑了一个同质企业无限期重复博弈模型,说明保有多余的生产能力能够促进企业间形成合谋,来说明过度的产能投资。崔永梅认为行业集中度与产能利用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行业集中度提高能有效提高产能利用率。齐鹰飞研究表明产能利用率和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而刘伟则表明,行业集中度则与产能利用率存在U型关系。

从体制角度:一些学者试图从转轨时期的体制机制、政策特点和缺陷方面寻找产能过剩的原因。基姆认为,政府的规制行为会使原有企业节省掉阻止新进入企业需花费的成本,而且原有企业会保有较多的剩余产能,迫使政府设立更为严格的准入限制。谢国忠和立方认为,由于行政干预过强,产能过剩行业总是在过剩与紧缺之中摇摆。

从信息不对称和产业特性角度:这种观点认为,即使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企业在猜测未来市场需求过程中,可能因为预期偏差或后续形势变动发生误判,增加产能过剩发生概率。卢锋认为产能过剩基本发生根源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预期偏差因素;二是沉没成本因素。刘世锦认为应当注意在产能过剩上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扭曲问题。

现有文献从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但是经济发展是变化的,尤其是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背景和趋势,使制造业转型升级适应时代需求并引领时代需求,对治理产能过剩、提升产能利用率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及效应

(一)制造业服务化概念

1.从制造商的角色转变来看,制造商由单纯提供物品或者附加服务向提供物品—服务包进行转变;服务包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并且服务在整个“包”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来源。

2.从范式改变来看,制造业由传统物品生产销售模式转变为服务提供销售模式。服务提供是物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它主要提供的不是产品自身,而是产品的延伸服务,即使产品销售出去了,制造商仍保持物品的所有权,顾客根据物品的使用情况进行付费。

3.从制造业服务化的对象来界定,分为内部服务和外部服务。内部服务已经超越了传统企业内有形资产的重要性,内部服务的有效组织和提供,是企业效率的重要来源;外部服务,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物品的无形价值。

4.从制造业服务化的层次来界定,分为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在现有文献中,投入服务化研究居多,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来测度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多研究电信投入服务化、运输投入服务化、分销投入服务化、金融投入服务化等投入服务异质性的效应。

上述不同角度对制造业服务化的认识,本质上是都认为制造业服务化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是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促使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制造业服务化效应

1.经济效应。这类研究主要围绕制造业服务化对经济绩效、企业效率、产业竞争力或者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展开。何琼(2019)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呈U型。在制造业服务化初始阶段,由于经营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内部隐性交易费用的增加,进入新领域的不适等都使得企业绩效在这一阶段下降;当服务化进入健康发展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稳步上升,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开始显现。黄婷婷(2014)从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两个方面分别分析制造业服务化的经济效应。就投入服务化而言,由于制造业目前的服务投入水平和质量不高,影响了交易费用和技术创新能力作用的发挥,从而使得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对制造业经济效益未起到正向作用;就产出服务化而言,由于企业资源过于分散,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现有的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水平并未起到提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出现倒U型关系。可以发现,制造业服务化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并不一致,可能和采集的数据、设定的指标差异有关系,但都说明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对经济的正向作用还不显著。

2.环境效应。这方面的研究认为,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改变制造业的价值创造模式和商业模式,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制造业生产带来的环境负担,实现对环境的正向效应,但实现机制和路径是有差异的:(1)服务化改变了制造业的价值创造模式,使企业有动力进行产品使用的再营销,或者生产更耐用的产品,从而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2)知识密集型服务的投入将带来大量技术、人才等高级要素,有助于制造业降低资源依赖、减少污染排放。(3)制造业服务化会形成专业化分工,从而节约成本并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环境友好。

3.就业效应。制造业中服务要素投入的增加对制造业总体及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规

模的扩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杜传忠,2020),对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产业、行业、劳动力素质三方面表现出来(覃静,2020),而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生产率的提升以及促进就业的创新来影响就业(李小红,2021)。

三、制造业服务化化解产能过剩的机制

要化解产能过剩,必须从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入手。根据上面的分析得出,产能过剩有结构性因素、体制性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而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能够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化解产能过剩。

(一)推动技术创新,化解产能过剩

首先,制造业服务要素尤其是知识、技术、人力资本与先进生产性服务等高端服务要素的投入,优化了制造业的投入要素结构,为技术创新提供要素基础。高端服务要素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特征,使技术创新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促进了价值链升级,解决了制造业在价值链的低端锁定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复生产和产能过剩。其次,制造业产出服务化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客户之间的联系不再割裂,制造商不仅是产品提供者,更是服务提供者,通过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消费者、客户甚至参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产品的性能、服务提出了动态的、更高的要求,促使制造企业不断改进、加强技术创新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消费者参与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够满足甚至引导客户需求,从而化解产能过剩。再次,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制造业服务化加强了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顾客等主体之间的联络,加强了与上下游产业、企业之间的关联,促使知识、技术在产业链的各环节与模块间的流动和共享,知识、技术外溢效应和扩散效应显著,反过来又不断激励技术创新,形成创新扩散的正循环机制,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改进功能,适应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打破产能过剩怪圈。

(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产能利用率

第一,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能耗,节约能源。技术创新能极大的优化产品质量及其性能,不仅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返工率,而且能提高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间接降低能源强度。第二,服务化改变了制造业的价值创造模式,其价值创造不是在产品销售出去时就终止,而是随着其提供的服务伴随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或者说售出产品仅是服务提供的开始,这样企业就有动力进行产品使用的再营销,或者生产更耐用的产品,从而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三)提供多样化需求服务和差异化产品,化解产能过剩

首先,制造业服务化战略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模式,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再以生产大规模标准化产品为盈利来源,而是通过生产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提供服务,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制造企业获得新型竞争优势;其次,引导客户参与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强化客户关联,通过调研、定制和维护升级等,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并通过技术类支持长期合约,使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根本上杜绝产能过剩的形成。此外,制造业服务化还在整合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引导消费方向,从供给侧引导消费需求,开发新的消费领域,通过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避免在价值链低端锁定带来的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

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存在服务化战略认识不足、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缺乏统一平台实现价值共创等瓶颈问题,制约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创新发展。而数字经济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要素、数字平台成主要组织形态以及网络效应、扩散效应替代规模效应等新特征对解决制造业服务化瓶颈具有促进作用,成为制造业服务创新的新动能。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跨区域平台的建设,使得信息共享成为可能,这有助于企业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以调整企业的生产战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防止信息不通畅导致的重复生产,防止产能过剩,也使得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配置。

猜你喜欢

服务化效应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现状
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死海效应
职业教育界要高度关注制造业服务化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