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协调开拓创新推进税收经济分析智能化

2022-11-14宋雪培

天津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税收智能化分析

◎文/付 强 魏 国 宋雪培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强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不断强化税收大数据在经济运行研判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推进税收经济分析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作出部署。

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为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道路,指明了新方向。统筹协调,开拓创新,系统推进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坚持以理念为先导,准确把握智能分析内涵

税收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税收经济分析对于把握经济税收关系,研判经济发展趋势,服务纳税人、缴费人,服务领导科学决策有着重要意义。“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发展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发挥大数据优势,提高分析工作的创新性、主动性、前瞻性和敏锐性,进一步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是全时空、全流程、全解析的分析。全时空是打破时间和空间障碍,24小时采集数据,推进系统间、部门间、地区间信息交流共享。全流程是对纳税人、缴费人的所有涉税活动进行全面数据化转换,对税收数据、经济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全解析是通过采集所有相关信息,产生异于传统的全新认知,深挖数据“富矿”,获取全新价值。智能化分析将极大提升对数据的聚合与整合能力,提升对企业的个性需求识别能力,提升对经济的预测能力。

二、坚持以数据为核心,着力夯实分析数据基础

数据是智能化税收经济分析工作的核心,是分析工作的“源头活水”。实现智能化分析需构建标准化数据体系,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提升数据质量,夯实数据基础。一是数据采集规范化。明确数据采集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强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功能,构建标准化的数据仓库,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二是数据交换常态化。加强与财政、统计、金融、海关、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打破数据壁垒,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深度融合,形成常态化的数据交换机制。完善部门间在信息交流、数据交互、系统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清单”,拓宽分析视野和边界,提升分析质量。三是数据权责明晰化。明确数据使用权责,以技术手段和规章制度两面支撑,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明确数据使用各方的安全责任,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权限,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数据使用需求。

三、坚持以平台为抓手,搭建智能化分析全平台

原始数据的价值很小,只有通过智能化分析方法抽取其中的精华,才能转变为数据“金矿”。一是打造专业指标体系。构建税收经济分析指标体系,搭建多元化大数据分析模型,为数据输出提供路径。从全局指标、专项指标、特色指标等不同方向入手,多维度展现经济发展状况,力争做到全面覆盖、深耕行业、亮点突出。二是搭建智能化分析平台。深挖数据要素价值,将高维度、大规模的数据信息进行提炼整合,实现数据分析的高效化、科学化。将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嵌入到分析平台,实时提取数据,通过多元化分析方法形成动态监控,增强分析的时效性。通过平台指标体系设置,实现常规分析自动化、专项分析便利化。三是保障平台的适应性。坚持问题导向,动态调整指标体系及分析平台的设置,实现指标随经济发展而丰富,增强平台指标的适应性,更精准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

四、坚持以机制为支撑,完善内外上下联合机制

建立省级沟通协调机制,依托税收经济分析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智能化分析工具,形成常态化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智能化分析团队,汇聚技术、业务、分析的专业人才,为智能化平台的有效运行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建立内部协作机制,强化内部沟通,深化内部各部门业务交流,汇聚分析合力,提升分析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横向联合机制,增强与财政、工商、金融、银行、外省市分析部门等外部门的联系,推进信息共享,促进交流互鉴。深化纵向交流,上级部门强化对基层部门的业务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基层部门深入企业、了解详情的优势,推动上下合作,提升分析水平。

五、坚持以应用为关键,不断拓展分析成果运用

借助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平台,发挥“立竿见影”式的快速反应优势,实现为企业清晰画像,为经济准确把脉,为政策指明方向。一是助力企业发展。通过智能化平台对企业经营进行全链条跟踪,实现企业信息闭环式掌握,靶向解决纳税人、缴费人需求,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二是服务税收工作。借助智能化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跟踪纳税人经营状况,掌握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涉税风险,堵塞征管漏洞,为推动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提供有力支持。三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智能化分析的系统性、前瞻性优势,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地区发展需求,服务地区精准招商。通过对区域的综合对比分析,助力区域经济查补短板,对标发展。四是服务领导科学决策。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发挥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涉及面广、时效性强的优势,科学分析查找症结,准确回应领导关切,为领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精准施策。

六、坚持以人才为根本,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推进智能化税收大数据分析,需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强化智能化分析人才保障。一是要完善顶层设计。壮大税收经济分析人才队伍,形成人才培养机制。省市区三级通过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吸纳熟悉税收业务政策、精通数据处理的专业人才加入分析队伍,搭建人才梯队。二是要制定业务能力提升机制。智能化税收分析,制定了更高的工作标准,也对分析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多措并举,保障人员能力与智能化工作高度匹配。通过业务培训、跟班学习、工作专班、联合分析等形式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分析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分析队伍整体素质。三是要借助外脑,注入分析活力。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开展智能化税收经济分析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探索与外部门的联合分析模式,探索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人才加入分析团队,为分析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七、坚持以品牌为目标,全力打造分析产品品牌

以智能化为支撑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深化税收大数据的多维应用,构建税收分析产品体系。一是打造分析常规品牌。利用智能化税收分析平台,整合税收经济综合分析、经济税源分析、市场主体分析等常规产品,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动态监测、跟踪分析和形势研判,形成常规分析机制,打造常规分析产品。二是打造专项分析品牌。及时跟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聚焦经济社会热点,关注经济运行的风险隐患,充分发挥智能化平台数据采集及时、数量丰富的优势,提升分析质效,让专项分析成为评价政策、制定政策的重要抓手。三是打造特色分析品牌。树立精品意识,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深挖区域经济特色,密切跟踪特色产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打造地区特色分析品牌,增强税收话语权,积极传播税务声音。

猜你喜欢

税收智能化分析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迈向智能化:艺达电驱动高端制造之路
分析:是谁要过节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回头潮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