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天津重点产业与职业教育育人模式融合发展

2022-04-30朱云龙

天津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机械类人才需求硕士

◎文/朱云龙

一、天津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与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切

作为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和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确立了“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明确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需要大批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产业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起,天津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联盟承接区(滨海新区、经开区、河西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等)、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及企业、科研院所等,实施“1+1+1+N”模式,聚焦人才和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无人机、互联网、大数据、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20余个关键领域,先后创建了无人机和新材料、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互联网新经济、动力与电气、电子信息与大数据、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2021年,《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指出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到2025年,建成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势,建成更有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综合生态系统,将天津打造成全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全球创新人才汇聚发展高峰高地,为实现天津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推进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职业教育打造成为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双向促进,以世界一流职业教育支撑经济转型服务产业升级、支撑民生改善服务终身学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二、天津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及新时代发展目标

(一)天津职业教育发展历史阶段及特点

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大致经历4个历史阶段。20世纪20、30年代是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在天津开始普及,呈现出女子职业学校数量增多、开始出现公立职业学校、职业培训越来越成熟等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第二个时期,职业教育呈现良好发展形势,半工半读教育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劳学结合,以劳养学”的形式,对企业输送技术人才的同时降低教育培训成本;改革开放后是第三个时期,职业教育体系初步成型,《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及《中共天津市委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相继颁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工学结合”逐步发展为天津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进入新世纪后是第四个时期,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明确纳入国家发展大战略,教育部与天津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海河教育园区开发建设,天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二)天津职业教育新时代发展目标

2021年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关于深化产教城融合 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的意见》,提出天津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发挥职业教育高地优势,以世界一流职业教育支撑经济转型服务产业升级、支撑民生改善服务终身学习、支撑城市品牌服务国内国际。为全国提供具有天津特点、天津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样板和标杆。

一是对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大背景下,坚持行业企业办学鲜明特点,确定办学主体法定地位,对社会力量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模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进行深入探索,校企共建实体性的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和企业大学。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着力推进津南试点核心区建设,遴选产教融合型企业并给予政策支持,大力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培养。

二是对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调整专业设置,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养老、家政等现代服务业,将企业和职业院校优势资源列入新动能引育企业支持要素,对接重点专业,共同打造“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基地。

三是开展职业学校提质培优行动,打通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充分对接产业结构优化和服务民生,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职普融通,使得学习者从业经历、工作能力和培训履历等职业学习经历相互贯通。

四是深化“海河英才行动”,大力培育“海河工匠”,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牵手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与德国、瑞士、英国等国家的企业、职业教育机构或行业协会开展联合办学。

五是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深化职业教育“国字号”智库建设,充分利用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果研制高技能人才培训和技能竞赛的教学资源,推进现代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三、天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需求分析——以机械类专业硕士为例

当前,不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标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至为重要。

高端装备产业是天津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链,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是天津“十大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之一,需要大量人才支撑产业发展。本文以天津某职业院校开展的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需求调研为例,面向天津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生产一线,聚焦数字化工厂技术、先进制造工艺与技术、机电装备控制技术、机械机构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培养能在装备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艺研究和生产管理,胜任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推广及其产业化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切实了解行业企业对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天津的相关企业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96份。

(一)企业基本信息

调查对象企业共96家,其中民营企业64家,占比67%;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20家,占比21%;外资等企业12家,占比12%。调查的企业所属产业涉及广泛,主要涉及生物医药(4家)、新能源新材料(7家)、航空航天(7家)、装备制造(35家)、石油化工(13家)、汽车工业(30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占比较高(75%)。

(二)企业对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需求总情况

本次调查中,96家企业提供了未来5年对机械类专业硕士及以上员工的估计需求人数,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未来5年机械类专业硕士及以上人才需求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各企业的总需求人才量达3000人以上,每家企业的平均需求超过30人,企业对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需求较旺盛。各家企业的需求情况差异较大,有部分企业需求旺盛,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人。

同时调查了企业对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的需求程度,高达42.7%的企业认为“非常需要”,另有36.5%的企业认为“比较需要”。可以看出,企业普遍有较高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需求,随着企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其对应高层次人才需求越大。

(三)企业对各个领域机械类人才需求情况

对企业未来5年在“数字化工厂技术”“先进制造工艺与技术”“机电装备控制技术”和“机械机构设计方法”四个方向的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工厂技术”方向需求人数为925人,“先进制造工艺与技术”方向需求人数为1145人,“机电装备控制技术”方向需求人数为1180人,“机械机构设计”方法方向需求人数为1303人,见表2。

表2 企业未来5年各领域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需求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四个领域方向的人才均有较高需求,不同方向的需求差异不大。可以认为,当前选定的四个方向设计比较合理,能够匹配企业用人需求。

(四)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培养机械类专业硕士意愿

调查各企业是否愿意与职业院校共同培养机械类专业硕士,结果显示96家企业中,74家企业愿意与职业院校共同培养,占调查企业的77%,表明企业联合培养意愿较强,见图1。

图1 企业与院校共同培养机械类专业硕士意愿

(五)企业对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能力和素质需求情况

调查企业对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情况,结合企业反馈机械类专业硕士主要能力需求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研究与开发能力、数学计算与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施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工程规划与管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

通过调研,反映出企业对于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多元化,几项核心能力与素质的需求重要程度非常高。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被认为重要的比例达90%以上,工程研究与开发能力、数学计算与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施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工程规划与管理能力被认为重要的比例达80%以上,认为外语应用能力重要的企业则占62%,见图2。

图2 对机械类专业硕士能力需求情况

通过对96家天津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是企业对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需求旺盛。未来五年,参与调查的企业对机械类专业硕士及以上员工的需求量达到3000名以上,培养的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将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二是拟设定的四个人才领域和培养方向合理,更能匹配企业用人需求。同时,企业有较高意愿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人才。

三是机械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计划中,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设定合理。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非专业性的综合能力,在企业选人用人时的重要性非常高。通过对人才的全面培养,为天津智能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胜任各企业的高层次应用。

四、关于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调研案例分析,可以看到增强人才与经济社会之间发展的适应度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政、校、企多元主体高效协同的合作体系是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必由之路。

一是改革健全管理机制,搭建高端合作平台。制定出台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成立院校两级校企合作委员会,形成学校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自主实施的管理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联合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以相关本科专业为重点,推进现代产业学院等高端平台建设。

二是实施教师准入机制,大力引进具备双师双能素养、有企业工作经历、国外学习工作经历、产学研合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具有项目研发经验和合作精神的团队,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分类管理岗位聘任,着力打造特色师资队伍。大力推动科技特派员行动,通过派遣特派员进驻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是打造“双创”平台,开展科研与培训服务。职业院校依托区位,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推动校内科技成果转化。落实“海河英才计划”,针对企业在岗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与企业开展招工即招生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定向培养。

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实现高质量就业。整合二级教学单位、综合管理部门等校内资源,紧紧围绕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和天津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展需要,面向天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等行业,聚焦工厂数字化技术、先进成型制造工艺技术、智能装备控制技术、机械机构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依托相关功能区和重点产业,牵手一流企业和知名院校,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会同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实训室,引入国际行业标准,突出重实践、强基础、校企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工艺与装备融合,解决行业企业关键技术难题,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实践导向,理论与实践并重,专项实训与企业实践环节有效衔接,探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律,通过产教城融合培养企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五是完善跟踪机制,推进就业工作综合评价。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状况对高校招生、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以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为重点对象,持续开展就业状况大规模跟踪调查。同时,做好在校生就业调研工作,掌握学生就业意向,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座谈等形式开展调研,科学研判形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就业指导与服务。

六是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聚焦“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和“海河英才”政策的深入实施,深化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服务同联盟所在功能区、产业园及相关企业紧密对接,坚持目标需求导向,深入推进政、校、企多方高效协同,加强“实训+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深化校、院两级校外学生实训与就业、教师实践、兼职教师与科技服务基地内涵质量,持续推进培训服务、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

猜你喜欢

机械类人才需求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技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