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共治视角下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研究

2022-11-14张晓雪包静辉

天津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技园生态圈科技成果

◎文/陈 洁 徐 昊 张晓雪 包静辉

大学科技园作为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平台之一,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有效提升大学科技园建设水平,可进一步发挥高校和所在区的“双主体”作用。目前大学科技园在建设进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外在挑战和内在问题。外在挑战主要有大学科技园与园区内高校间关系的挑战、大学科技园所有权与运营团队经营权间关系的挑战、教育创新与产业发展间关系的挑战、市场与政府间关系的挑战、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与园区内企业间关系的挑战。内在问题主要涉及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大学科技园服务支撑体系、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产教跨界发展等方面。为有效解决上述外在挑战和内在问题,有必要对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多元共治视角下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的构成主体

基于多元共治理念,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所在地政府、园区高校、园区企业和园区管理机构,由此形成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的构成主体,有政府主导的制度生态圈、高校主导的知识生态圈、企业主导的技术生态圈、机构主导的服务生态圈,这四个生态圈彼此联系、相互促进。

(一)政府主导的制度生态圈

政府是大学科技园生态系统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政府相关政策的发布与推进是大学科技园解决实际问题与需求的源动力。政府通过发布创新创业有关政策,带动区域优势向大学科技园涌进,为大学科技园的创新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及营商环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有效推进大学科技园服务优化、技术更新及知识换代。例如,天津市西青大学科技园中政府主体主要包括西青区管委会与西青区科学技术局组成的西青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个园区的运营、日常管理等业务以及政策的执行。

(二)高校主导的知识生态圈

大学科技园中高校主导的知识生态圈由各高校组成,集聚大量的科研人员与创新人才,通过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育,为大学科技园输入各类创新型人才与实践型人才,并基于此类资源构成大学科技园生态系统的知识生态圈。大学科技园中各高校优秀的毕业生通过校内培训,可在大学科技园内部开展交流,为科技园带来相关技术人才。同时,园区内的高校、企业拥有多个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每年承担多项重点科研项目,通过完成科研项目,有助于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服务于大学科技园的高质量建设。

(三)企业主导的技术生态圈

大学科技园中企业主导的技术生态圈由区域内创新创业企业构成,基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优势,由入驻企业引领并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例如,在天津市西青大学科技园中,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园发挥纺织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优势,强化各类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支撑作用;天津师范大学科技园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可形成由培育孵化到加速转化的大学科技园完整链条,进而孵化一批优质的科技创新企业。

(四)机构主导的服务生态圈

大学科技园中机构主导的服务生态圈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园区中介服务组织。大学科技园鼓励各高校利用存量空间创办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支持高校拓展性建设大学科技园。支持建设创新资源信息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人才培养与信息服务中心,鼓励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各项服务活动,推动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

二、多元共治视角下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的框架设计

大学科技园生态系统的整体推进需要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完善、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进而带动生态系统共生协作。大学科技园生态系统建立在创新创业系统之上,融入生态系统共生理论和协作机制,将制度、知识、技术与服务相融合,有助于大学科技园生态系统的协同化与一体化。多元共治视角下大学科技园由制度生态圈、知识生态圈、技术生态圈与服务生态圈四个维度耦合形成,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在大学科技园生态系统中,为达成系统运作的目的,每个维度生态圈之间需要有序运行、相互支持,各生态圈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形成系统内统一的有机整体。

(一)制度生态圈多元共治建设路径

大学科技园需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发挥高校与所在区“双主体”作用。政府需明确产学研合作中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也要制订具体可行的奖惩措施,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要大力表彰,而对引发问题及产生不利影响的单位与个人则要严厉追责。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合同,不断强化合作参与方的协调意识和规范意识。只有大学科技园各合作参与方深刻认识严格照章办事的重要性,才能在大学科技园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自觉自律地履责办事,从而推动大学科技园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同时,在政策制定中,制定激励和支撑大学科技园成长的政策,有助于引入更多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向大学科技园汇集。

(二)知识生态圈多元共治建设路径

大学科技园中的高校需从要素资源导入方面,为大学科技园提供具有创新成效、高新技术创新的各类人才。人才的储备与输送是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一环,对人才的吸引、传输与使用,更是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为此要丰富大学科技园知识型人才,打造多样化人才引进渠道。政府宣传和高校内部人才引流作为引进人才的主要方式,以优惠政策支持人才引进计划,为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打造坚实基础,可为大学科技园直接提供经验与学科知识并存、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知识型人才。高校应在校内给予充分的宣传,为有意投身于大学科技园的人才建立专属培养渠道,定向培养科研人才,推进人才进入大学科技园的选拔机制。

(三)技术生态圈多元共治建设路径

园区内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政府可加大对园区内技术支撑平台、创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投资。政府搭建好相关平台,进而吸引企业在大学科技园进行投资创业。在大学科技园内部,可通过多方协商,酌情对企业科研经费进行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费用进行合理偿付,对大学科技园经营管理费用给予适当补助。在市场拓展方面,可利用大学科技园生态系统中多方主体共存优势,由政府和高校牵头,引导入驻企业和服务机构共同成立小组,必要时成立技术专组与市场策划部门,为专利产品或专利技术做理论及应用方面的说明,由服务机构进行市场策划部署。高校人才与研究院所可借助企业技术应用优势与市场需求的有效预测,结合服务机构的产品推广能力,促进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将“产学研”作为源动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服务生态圈多元共治建设路径

建立健全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管理机制,在园区内积极打造创新创业载体,构建高效率的大学科技园合作服务平台,这是构建新型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重要保障。通过成立大学科技园合作服务机构,为大学科技园发展提供统一、综合、专业的各类服务,集聚与整合相关领域的各类设备、技术及信息资源,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合作服务平台真正成为大学科技园发展协作的纽带。高效率合作服务平台的构建,需重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学科技园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搭建数字化合作服务平台。合作服务平台将对大学科技园科技研发工作产生主要的助推作用。只有发挥合作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能动性,才能推动服务生态圈的高效运转。

三、多元共治视角下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的实施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

大学科技园应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学科的作用,鼓励支持师生积极加入园区企业创业团队,加强校企联盟。以高校优势学科为核心,创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创业团队,形成集聚效应,借助大学科技园平台,让专业的知识得到传播,逐渐形成以优势学科为核心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在功能定位方面,大学科技园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培育新兴产业,探索制度、管理和模式三方面的创新,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大学科技园应在功能定位上,积极推进园区内企业自主创新创业,推进园区管理机构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完善园区内企业市场运行机制,整体提升大学科技园自主创新及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健康发展。

(二)发挥大学科技园高校主体依托作用

高校对所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成果引领作用。大学科技园可凭借园区内高校的科研、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依托高校重点学科进行规划。同时,园区内高校可充分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将高校所属科技园区的建设纳入高校整体规划,通过建立高校科技成果披露项目库和科技成果信息披露目录制度,定期发布高校科技成果披露目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信息公开化,实现园区内高校和大学科技园科研成果的信息资源相联互通,有效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达到供需资源的有效对接。同时,园区内高校应在现有国家政策支持范围内,积极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管理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在大学科技园企业中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有效加强高校和大学科技园间科技人员的交流互动。

(三)提升大学科技园园区服务能力

大学科技园内企业,应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协调大学科技园服务机构,共同完善大学科技园运营机制。园区内高校及企业需配合大学科技园服务机构,在园区建设方面提出针对性及可行性建议,为园区内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有助于各类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园区内各建设主体,可形成由政府与高校牵头,为高校师生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有效利用园区内存量空间,为园区人才储备、输送与利用提供专属通道。大学科技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组建合作联盟,促进知识分享、经验交流与资源共用,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共赢,进而提升大学科技园对区域创新的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四)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政策支持

政府可通过政策支持园区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高校人才的创新、创业给予政策扶持,让科研人才、知识人才、技术人才通过政策吸引,加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对科技研发人才的培养,优化大学科技园科研场域,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及时、稳定、周期性的供给机制。大学科技园需主动发布相关政策,为高校科研人才、研究院所与企业技术专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形成完备的服务支持体系。对企业投资方面加大扶持,通过大学科技园现有投融资机制及政策补足机制等,不断完善和培育科技成果,为科技成果落地与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投融资及财税政策制度方面的支持。同时,需建构知识产权保护规章与实施细则,为成果落地的后续工作与继续发展保驾护航。

(五)打造大学科技园龙头企业及特色产业

基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优势,加强对入驻企业的引领与培育,积极打造特色产业。例如,天软信创大学科技园可聚焦信创产业发展,借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优势学科,培育龙头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在大学科技园打造龙头企业,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企业最大优势,并利用园区特色为园区重点成果筛选甄别,打造区域内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特色产业,为园区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大学科技园可根据特色产业,挖掘合作潜力,为园区联动发展创造可能性,将有力助推所在区域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园生态圈科技成果
优化人才“生态圈”——延安增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