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

2022-11-13陈丽娜贵州黔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定额预算编制施工单位

陈丽娜 贵州黔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随着建筑企业市场不断变化,使得建筑施工单位也面临更多挑战,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基于此,在建筑施工单位经营管理中,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够保证建筑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建筑施工单位所使用的预算管理体系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影响施工效率及进度,同时也会限制施工单位发展,不利于施工单位提升自身实力。建筑施工单位只有将更成熟的财务管理方式应用到预算实践中才能促使建筑企业健康发展。

一、预算精细化管理概念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统计分析,包括管理模式和管理责任数据。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应用到不同领域行业中。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精细化管理可以让建筑单位更好地了解预算内容,做好管理相关内容,促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这是建筑单位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合理的内部管理,建筑单位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有效节约成本,减少工程建筑预算,为建筑单位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二)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是确保预算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有序进行,进而开展协调、组织、监督以及使用的一系列活动。必须以国家相关政策作为依据,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方向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同时要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在工程预算全过程中应用。预算管理是对工程项目收支进行计划,能够对项目投资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整体经济效益进行反映,是提高企业管理、建设预算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工程投标造价的主要依据。

(三)预算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将工程预算管理模式和施工预算模式进行分离,对不同工程项目予以不同的施工预算模式,并通过针对性的预算控制模式进行配合,从而达到对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目的,能够确保工程项目整体造价平稳。

二、建筑施工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避免建筑施工单位出现财务风险

在建筑施工单位实际运作过程中,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十分重要。若建筑单位预算管理方式不合理就会导致单位在实际工程运作时候出现财务问题及风险,对建筑施工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为此,在财务管理中,建筑单位要充分发挥预算精细化管理作用,保证工程项目指标始终稳定,预防财务风险发生,尽可能减少单位出现不必要经济损失。同时对工程项目提前进行合理预算,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确保建筑施工单位经营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从而实现管理目的,将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促使建筑施工单位不断发展。

(二)促使建筑施工单位实现财务目标

财务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主要组成内容。预算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协调单位其他部门与财务之间涉及的经济项目活动。建筑施工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包括单位工程项目发展目标,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将单位发展过程中较为抽象的指标进一步转化为更具体的指标内容,对不同部门进行分解,实行预算管理指标。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单位各项服务有效开展,促使单位实现财务目标。

(三)促使建筑施工单位完善评估机制

建筑施工单位财务报表内容包括结合工程项目运行状况,为单位各个部门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将管理目标量化,并细分为不同任务。在此期间,单位可以结合预算管理目标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对预算目标执行前、预算目标执行后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并作为后续评估依据。

三、建筑施工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完善预算体系

现阶段,多数建筑施工单位都采用工程预算定额体系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然而相关人员对定额体相关标准并不够了解。工程预算定额需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分析,并不是对所有工程项目出现的定额标准开展预算,要充分结合工程项目中的存在的变更项,然后结合预算定额开展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此外,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为寻求更多经济利益,对工程成本进行最大限度控制,限制工程预算制定。

(二)缺乏优秀预算人才

在建筑施工单位中,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且必须具备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经验。但多数施工单位特别是部分小型建筑施工单位对预算人才方面缺口仍然较大,从事的预算工作人员也缺乏一定专业性,使得施工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临时性、随意性工作,导致预算准确度下降,无法发挥预算管理作用,使得建筑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成本预算效果差,影响施工单位经济效益。

(三)工程项目变更项多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流程环节多,且施工情况复杂,在开展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确保最终预算接近工程项目实际收支,进而使得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但多数建筑施工单位都忙于项目业务揽收、建设工程,对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并不重视,使得工程项目施工缺乏前期准备工作,对施工图纸、合同以及相关标准等多方面内容研究不彻底,造成项目施工出现变更项,从而导致工程预算超支现象严重。

四、建设施工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

(一)建筑施工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实行原则

1.节省成本原则

节省成本能够将工程项目物质损坏降低到最小,减少施工预算。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前期投入总预算不变,变多项目产出,变少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节省成本原则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还可以对施工预算有效降低。节省成本原则可以有效提高施工单位市场竞争力。例如,工程项目预算降低后可以在投标过程中打价格战,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不过就现在情况来看价格战已经不能发挥主导作用,被非价格竞争所替代,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明显优势是施工预算逐渐减少。例如,在工程项目招投标时,减少工程项目预算仍然是施工单位十分重要的任务,单位必须要提前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未雨绸缪,在招投标前对存在的预算管理问题及时纠正,所以说,提前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 预算极其重要。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主要是指对项目整体控制,是对项目工程不同阶段流程的控制。精细化预算管理贯穿于施工管理、报价决策以及竣工验收等过程。首先,对工程控制预算需要在项目中充分实现,而不是在项目已经开始后再去考量指标或者控制预算。其次,控制预算要以整体基础,以总预算为角度进行考量。根据相关制度及规范,在工程施工时候降低施工预算,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确保项目完成移交后减少质保期成本。

3.责任、权利、利益结合原则

责任、权利与利益之间属于互相成就、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只有责任与权利、利益相互平等时才能够调动积极性。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就是将这三者进行合理的平衡协调。始终坚守权利与责任相互结合的原则是建筑施工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也就是说施工单位相关人员需要做到都具备施工预算的意识,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节约成本、减少资金浪费。若一味重视利益,责权不清就会导致施工预算精细化管理逐渐趋于形式化,无法发挥预算精细化管理作用。

(二)建筑施工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1.完善预算精细化体系

建筑施工单位在完善预算精细化体系方面首先要以预算定额方面入手。第一,施工单位要摒弃传统预算定额不变的思想理念,要提高工程项目招投标、施工前准备工作,对项目工程数据、指标量化、标准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探究,然后结合项目工程实际状况开展预算定额工作,并结合预算定额制定预算方案编制和施工管理内容。第二,对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材料市场价格变动,要动态化跟进,并尽可能将预算定额标准与市场价格互相协调,达到预算定额和市场实际情况的平衡状态。只有确保预算定额科学,才能确保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不受影响。第三,完成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工作后,施工单位要结合预算定额,与设计单位沟通设计出最佳施工方案。若设计单位短时间内无法给予最佳施工方案就会导致施工后由于设计不合理或不符合要求而出现工程变更现象,为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重视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工作;若设计单位能够给出最佳施工方案并突破预算定额数值,则要严格根据施工方案开展建筑施工。

2.加强预算人才培养和引入

工程项目的揽收和施工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预算人才队伍,并积极引入更多预算人才融入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首先,建筑施工单位要结自身发展状况建立一支能够长期服务本单位的预算人才队伍,同时将施工前准备工作划分为施工单位重点工作内容。对不同项目工程开展预算,提高预算人才预算经验,促使预算人才队伍逐渐成为专业性预算人员。其次,要定期引入预算人才。引入前要重点考察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并实行专业资格证书门槛制度。并对引入预算人才和现有预算员工定期进行集体培训学习,确保预算人员能够共同成长,与市场始终保持平衡状态。

3.做好工程变更项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由于工程项目周期较长,存在一定变更性质,为此,施工单位要对工程项目中材料、设备以及设计等人员造成的工程变更情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时尽量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变更全面考虑,并将变更内容在工程合同中进行详细说明,作为制约和约束条件。同时通过预算编制作为施工单位工程合同签署的数据保障,尽可能保障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在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要对严格审核预算编制,避免由于预算误差、漏洞而影响施工进度;其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并执行预算方案,认真做好预算精细化管理每一环节工作,尽可能确保质量、安全,控制好预算成本作为施工单位工作助力,提高施工单位项目工程中的经济效益。

4.强化预算精细化管理意识

随着建筑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完善,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强化预算精细化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提升建筑施工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加强建筑施工单位市场竞争力。首先,预算支出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且系统化的管理工作,涉及单位人事、财务及生产经营环节,为此,施工单位要充分提升内部人员对预算支出工作的认识以及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在预算编制时,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考虑季度收益情况,进而规划下一季度预算。另外,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具体预算规划实现经营目标,降低财务风险。最后,施工单位进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可以直接反映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必要成本支出,有效节约施工成本。例如,对项目工程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可以对施工材料提前预算,不仅可以提前做好预算方案,同时有序开展工程项目,有效提升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

5.细化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不仅应用在预算精细化管理方面,同时在单位财政管理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若要确保预算精准度,就需要以单位整体为出发点,将单位资源进行整合配置,确保资源更加合理科学。在分配资源前要对同行领域存在的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对如何提升预算管理指标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分配资源效率,有效缓解存在矛盾,确保施工单位稳定发展。其次,施工单位要对财务部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确预判并分析当前单位财务状况;第三,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加大信息化技术力度,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对建筑市场相关信息及内部财务状况信息及时了解。并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确保预算过程具有灵活性,单位要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第四,施工单位发展及市场经济变化要以预算原则为基础,对预算编制进行灵活调整,积极探寻适应符合施工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案,将预算编制工作不断细化。

6.加强建筑施工单位预算精细化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

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贯穿工程项目整体环节中,加强监督力度能够对预算执行情况有深入了解。首先,施工单位需要以内部为基础建立监督管理控制体系,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及目标,将预算编制监督工作、预算执行及预算评价等方面实行动态化监管。其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预算执行到位。完善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减少财务风险发生。最后,当预算工作结束后量化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将预算原定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存在差异原因,总结预算经验,确保下一工程项目预算工作时可以精准无误。

五、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单位若要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当建筑企业员工都具有统一目标,才能将管理工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财务工作中,为员工以及建筑企业谋取更多福利及经济效益。为此,施工单位要不断强化预算精细化管理意识、加强预算人才培养,对工程项目各项支出严格控制,并完善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制度,让单位员工能够共同参与到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细分明确部门及个人职责,从而推动建筑施工单位健康平稳发展。

猜你喜欢

定额预算编制施工单位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