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信贷资源因何错配
——基于企业视角

2022-11-13张晓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信贷银行效率

张晓莉

(贵州财经大学 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 550025)

0 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现代经济中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然而,近年来银行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不良贷款等现象层出不穷,表现为银行业信贷资金大量集中在生产效率低的企业,而一些生产效率高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却无法获得贷款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资本配置效率。因此,本文试图基于企业视角,探究银行业信贷资源在企业间因何错配,对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剖析,并提出改善银行业信贷错配的对策。

1 我国银行业信贷错配的原因

首先,信贷资源的配置是信贷市场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基于资本的稀缺性,将资本进行合理分配,以此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但商业银行作为信贷资源的集聚地,在实际的资本配置过程中,由于其“嫌贫爱富”的特性以及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易导致受歧视的企业无法获得贷款而产生融资约束。其次,企业与银行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政府的过度干预也会间接影响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资金大量集中在生产效率低的企业,从而形成企业间信贷资源的错配。

1.1 直接原因

1.1.1 企业所有制歧视

我国的商业银行多为国有控股银行,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银行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信贷倾向,致使银行业的大量信贷资源倾向于国有企业。此外,国有企业的信用风险极低且拥有大量的抵押品,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而非国有企业由于其民营性质往往违约风险较大,一旦出现亏损,其资金缺口很难补齐,因此,银行更愿意向国有企业放贷。然而,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大多是低效率的,这就导致信贷资金集中于生产效率低的企业,而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却无法获得贷款支持。由于企业所有制歧视导致的信贷错配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投资不足,最终使经济增长效率降低。

1.1.2 企业规模大小歧视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属于营利性机构,其信贷服务主要集中于大企业、大客户以及大项目,因为往往大企业所能提供的抵押品数量以及抵押品未来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更强,相比于处于发展初期,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而言,银行向大规模企业贷款所承担的风险更小,获取的收益更大。随着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信贷偏紧时,银行对信贷的投放就更为谨慎,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未来的预期收益进行权衡。例如一些创新型企业拥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规模较小,信息相对不透明,对其放贷的风险较大,此时银行便会产生惜贷行为,宁愿将资金保留在自己手中,或是将信贷资金投入一些生产效率低下但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大规模企业,以此来规避风险,从而形成企业规模大小歧视。银行这样的信贷配置行为既限制了自身获得利润的能力,又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效率,抑制了整个社会的产出水平。

1.1.3 银企关系歧视

上市企业可以通过参股银行或聘请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人士担任公司董事来与其建立关联,一方面是出于多元化经营和投资利润的考虑,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基于建立关联后融资约束能够得到显著缓解,即能够获得更多的借款额度和更长的借款期限。此外,上市企业还可以通过政治关联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比如,可以通过当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方式来参政议政或聘请政府人员成为公司高管,以此寻求政治关联,因为企业的政治关联性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价值,传递出企业经营绩效良好的信号,同时还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因此,银行往往更愿意向有关联的企业进行贷款,从而形成银企关系歧视。然而,相比于无关联的企业,有关联的企业在获得大量信贷资源之后,并不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导致信贷资源的错配。

1.1.4 行业歧视

银行对处于不同行业的借款企业实行差别放贷的行为就是行业歧视。一方面,借款企业所处的行业可以传递出企业的地位声望以及企业经营绩效等信号。另一方面,借款企业所处的行业是否是当前的热门行业,也会影响银行放贷的决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新兴行业在创业初期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投资风险较大,因此,银行基于投资收益的考虑对其并不看好,从而形成有意识的行业歧视行为,降低了信贷资金的匹配效率,形成信贷资源错配。

1.1.5 利率歧视

首先,当银行的信贷资源具有垄断优势时,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就会对不同类型的借款企业设定偏离均衡利率的贷款利率,比如对小额贷款的借款企业收取更高的贷款利率,对大额贷款的借款企业收取较低的利率,以此形成利率歧视。其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利率歧视调整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不同产业的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从而使以低利率获取贷款的企业申请到过量的贷款额,那么在信贷资金一定的情况下,其他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获得的贷款额则会相应减少,进而形成企业间的信贷错配。

1.2 间接原因

1.2.1 信息不对称

首先,商业银行和企业在进行借贷活动的过程中,双方对有关信息的了解程度是有差异的。一方面,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信用、还款能力、资金去向、投资风险以及能够获取的经济利润等信息缺乏有效的了解,从而形成了逆向选择问题,使银行难以在众多申请贷款的企业中做出选择。为了减少损失和保证预期收益,银行就会产生明显的惜贷情绪或选择提高贷款利率,此时则会造成信用程度高的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而信用水平低的企业反而乘虚而入,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高效率的企业获得低水平银行贷款的错配现象出现。另一方面,由于道德风险问题,企业故意隐瞒经营中的问题,并采用虚假财务信息上报,以此行为欺骗银行获取高水平贷款。其次,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后,基于获取更高经济利益的目的,很有可能不会按照规定的项目去投资,而是去投资收益和风险更高的项目,从而导致银行收到的信息缺少真实性和准确性。存在道德风险问题的企业往往自身不满足获得银行贷款的条件,投资高风险项目也很可能存在亏损、高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因此低效益的企业通过不正当竞争占有了信贷资源,导致高效益企业无法获取高水平的银行贷款,形成信贷错配。

1.2.2 政府干预

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是国有控股银行,因此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往往会受到政府的干预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首先,从社会公共利益和政治倾向来看,一方面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利用其“有形之手”代替市场的“无形之手”,迫使银行信贷资源倾向于基础设施项目或效率低下的行业或部门,以此来带动其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决定了政府的政策更倾向于国有企业,从而造成非国有企业融资困难。其次,从政府间的竞争机制和财政压力来看,由于地区经济绩效是考核当地政府官员的主要依据,在这样的竞争机制和财政压力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向银行施压,干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配置,调动能够获得的一切信贷资源来促进地方国有企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导致一些处于成长初期但发展前景良好的非国有中小企业无法获取足够的银行贷款支持,造成信贷资源的错配。

2 缓解银行业信贷错配的对策

2.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善企业所有制歧视

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改善企业所有制歧视。首先,国有企业自身要加快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快对“僵尸企业”的破产清算,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中小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占据不利地位,要想取得银行的信任和认可,就要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投资效率,规范企业制度,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从而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最后,国家应消除各种含有所有制歧视的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企业平等竞争的观念,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对鼓励发展的、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从而改善企业所有制歧视。

2.2 转变银行思想观念,增强银行间良性竞争

首先,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从自身寻求改革,转变思想观念,遵循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不以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行业热度作为贷款的主要标准,综合考量小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提高融资水平和服务理念,不断消除信贷歧视,满足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其次,要大力发展中小型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建设民间融资平台,将民间金融资源引进金融业。最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促进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缓解银行的信贷歧视。

2.3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限制银行利率歧视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利率管制,形成市场化的利率机制,打破现阶段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促进商业银行自身的转型以及全方位的变革。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完善信贷传导机制,推进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加强对监管体制、监管方式及监管手段的完善,使金融机构能够根据借款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来做出全面的判断,并制定相应的贷款利率,从而缓解银行利率歧视,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率企业。

2.4 完善信贷征信体系,促进企业信息透明化

建立完善的信贷征信体系,推进行业信用建设,促进企业守信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完善行业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履约信用记录,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系统,促进金融业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使企业的信用信息更加透明化。完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第三方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2.5 减少政府不当干预,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界限

缓解政府干预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首先,应减少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干预,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为主导,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职能,让银行在信贷资源配置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减少对银行的控制,提高信贷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和配置效率。其次,要转变以地区经济增长作为考核指标的政绩观,应建立多元化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从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等角度多方面考量,要着眼于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引导资金向高质量企业投放,降低信贷错配程度,解决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 结论

银行业信贷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错配行为使得信贷资源流向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降低了我国整体经济的资本配置效率,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本文总结了信贷错配背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商业银行有意识的错配行为,即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存在所有制歧视、规模大小歧视、银企关系歧视、行业歧视以及利率歧视等;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无意识的错配行为,即信息不对称以及政府干预。商业银行的信贷错配行为致使生产效率高的企业无法获取贷款支持,经济发展受限。为此,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消除企业所有制歧视。转变银行思想观念,遵循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增强银行间良性竞争,缓解银行信贷歧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限制银行利率歧视,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率企业。完善信贷征信体系,促进企业信息透明化,缓解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政府不当干预,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界限,从而有效降低信贷错配程度,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猜你喜欢

信贷银行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跟踪导练(一)2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