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防范探析
2022-11-13何雨恬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何雨恬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长、新《政府会计制度》及国家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政策的实施都给财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以至于科研事业单位因财务风险所产生的问题频繁出现,进而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为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准确进行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并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防控策略,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适应新形势发展所需。
一、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其一,降低问题发生率。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体现,在有关方面加强风险防控投入,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策略并实施,能够减少问题发生率,保证相关工作顺利实施。例如,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时,财务部门加强支付、核算、投资等方面的风险防控,制定科学完整的工作流程,建立规范合理的审核机制,既保证了信息安全,也降低了问题发生率;其二,保证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基于业财融合的视角分析,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开展关系密切,只有保证财务供给,才能保证业务工作顺利推行。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则是保证财务供给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也是对业务风险进行管理;其三,满足财务工作改革和创新需求。当前,我国对于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并大力推行财务改革工作。而财务风险管理属于这一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财务改革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例如,管理会计的实施,注重财务和业务之间的融合,必须控制融合风险,这样才能强化管理会计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来源分析
(一)相关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
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存在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淡薄及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单位领导层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过于注重业绩管理,对于财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其二,财务人员方面。由于部分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知识结构更新速度较慢,对于新政策和新制度的解读不够深入,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和熟练掌握新政策的制度要求,导致他们在财务工作中更加容易出错,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加上科研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机构,财务活动中发生的风险往往不会让财务人员负责,使得他们缺乏风险意识和职责意识,也容易导致财务风险。其三,其他相关人员方面。单位其他相关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关注较少,认为这一工作并不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导致其参与积极性不足。例如,部分人员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属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且这一工作与自身工作之间并不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从而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态,降低了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责任感。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但是,相关体系建设方面仍不健全,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缺乏动态化的实时风险评价体系。在实践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动态化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财务风险情况各有不同,而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在风险防控方面缺乏动态化的实时风险评价体系,致使其难以及时了解风险情况,从而影响风险防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另一方面,缺乏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组织,导致风险管理工作难以实现专人、专职、专责负责,从而弱化风险管理效果。例如,某些工作人员并不是相关专业人士,从而导致其在风险管理方面能力不足,不利于风险管控策略的执行。
(三)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滞后
在实践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存在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其具体表现如下:其一,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或者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中流于形式,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进而引发财务风险问题;其二,财务信息化水平较低,相关的信息使用率不高,风险管理部门未及时、全面获取相关信息,不利于风险识别与防控。例如,某业务部门未及时将采购需求上报财务部门,致使财务部门难以及时进行财务预算分析,无法准确界定现有资金是否满足发展所需,从而增加资金链断裂风险;其三,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在财务风险防控过程中,沟通交流属于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致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效果不佳,增加了财务风险。例如,新形势下,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放管服”改革政策实施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如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使其无法及时了解新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新政策的推行,同时也增加了财务风险隐患。
(四)难以及时了解外部环境变化情况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上述所分析的风险皆为内部风险,且处于可控状态。对于外部风险,则主要来自政策变化、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具体表现如下:在政策变化方面,主要是指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税收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而其并未及时了解有关要求和变化,依然按照原有政策开展财务规划,或其对新政策理解不够全面,从而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例如,随着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权力下放,如若进行经费支出审核的财务人员对“放管服”政策理解不够深入,且对项目预算不够了解,仅从经费支出的科目上进行审核,将会导致经费执行的偏差,从而增加财务风险;在市场波动方面,市场价格上浮将会导致科研事业单位在相关设备、材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成本增加,从而增加超预算风险。同时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其对成本问题相对忽视,也容易引发财务风险问题;在突发事件方面,主要是指在科研事业单位运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突发问题,影响财务工作。例如,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将影响科研事业单位正常运行,致使其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皆难以实现。
三、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提升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首先,单位领导层应以身作则,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便于更好的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问题。其次,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风险防控意识。在专业素质提升方面,要保证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升需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不断变化的政策制度相适应,降低操作风险,促使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整体质量全面提升。在风险防控意识提升方面,科研事业单位应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财务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目标,基于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奖惩,从而使其重视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同时,科研事业单位应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加强培训和宣传,通过实例讲解风险管理与个人业绩提升、部门目标实现、单位发展目标达成等方面的关系,使财务人员正确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再次,提升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科研事业单位应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明确“风险管理,人人有责”,在风险管理方面设置“典型”,从而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例如,对于提出财务风险管理合理化建议的人员给予奖励,激发所有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参与热情。最后,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通过相关文化的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例如,定期举行“财务风险管理交流会”“财务风险管理培训会”等,通过交流和学习,提升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二)建立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之前,应进行调研,了解全员对风险防控的建议和需求,并基于其需求和建议进行风险防控体系设置。在动态化的实时风险评价体系建立方面,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与一些软件开发公司、高校等合作,研究信息化的风险管理系统,相关部门只需按照要求将财务信息输入这一系统,系统便自动进行风险评价,如果其超出规定的数值,系统便会预警,以供相关人员进行管理策略制定。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系统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风险防控策略,降低风险防控成本,体现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在风险防控体系建立方面,应设置“专人、专职、专业”的“三专”防控体系,且财务部门应组建财务风险管理小组,专职从事相关工作。而对于其他部门,应设置“财务风险防控专员”负责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
(三)合理进行财务管理体系设置
新形势下,为了降低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应合理进行财务管理体系设置,相关建议如下:其一,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科研事业单位要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流程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要确保其全面性,并提升其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以便于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其二,有效使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体操作时,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在有关方面设置“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各部门及时按照要求将相关信息上传到这一平台。与此同时,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还要提升相关信息使用率,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例如,使用大数据技术、云平台技术等,对于某一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部门内部之间的纵向比较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绘制财务数据与业绩之间的动态变化曲线等,作为财务风险管理依据;其三,建立实时沟通系统。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应明确各部门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沟通的渠道、模式、内容等,作为实际工作开展的依据,体现规范化的特点。其次,在沟通方面还需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便捷性,体现实时性。例如,建立企业微信群,通过企业微信进行沟通。最后,不同的财务风险其严重程度、影响程度各有不同,要做到“分级管理,有序控制”,从而保证风险防控工作的优质高效开展。
(四)建立外部环境变化风险管控体系
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来自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处于不可控状态,为了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减少问题发生率,应建立针对性的外部环境变化风险管控体系。首先,政策变化方面的风险应对。科研事业单位为了有效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应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相关的政策变化,及时根据政策变化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例如,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每天对国家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网站进行浏览,关注是否存在与之相关的政策变化,并分析是否对财务工作产生影响,识别这一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且及时进行财务计划和管理策略调整,降低财务风险;其次,市场波动方面的风险应对。为了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科研事业单位必须在有关方面提高重视,加强投入,随时了解市场波动现状,并具有市场变化趋势分析的能力,强化风险管控效果。例如,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对现有的预算组成项目进行精细化统计,并通过云平台对每个项目的市场波动情况进行实时了解与分析,如果其存在价格上涨的趋势,应提前做好储备,或者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使之采购价格不随市场增长而增加;最后,对于突发事件方面的风险应对,科研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和改进,做到及时应对,全员参与即可。例如,面对突发重大疫情事件,科研事业单位需加强疫情防控投入,在有关方面合理预算,使其满足现实需求。
结语
防范财务风险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形势下的科研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投入,注重管理的实时性、持续性、针对性,不断提升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建立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及外部环境变化风险管控体系,并合理进行财务管理体系设置,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为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