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农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与成效

2022-11-12余孜孜刘少群郑鹏孙彬妹苏弟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2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成效乡村振兴

余孜孜 刘少群 郑鹏 孙彬妹 苏弟华

摘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整体部署。广东农业院校始终将“三农”工作置于重要地位,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如深化校机制改革、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提供精准服务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此为新起点,着重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强化人才培养,持续人才下沉;巩固产学研合作,助推产业发展的做法,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关键词:广东;农业院校;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成效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部署以来,是决胜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乡村振兴”写入标题为此解答了疑惑,有力地证实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2020年我们成功迈入了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成果成绩喜人,但仍然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薄弱等客观事实。简而言之,“三农”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也需要进一步巩固。一号文件同样特别强调了统筹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确保成果进一步惠及人民,因此,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脱贫攻坚工作的接力棒,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继续贯彻落实,为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矛盾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

在这个新形势下,农业院校作为教育和信息的中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当顺应形势,改革校院政策机制,充分发挥自身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优势,逐渐完善服务乡村体制机制,更高效全面地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智力支持、服务对接。

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做法

农业院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因而,广东农业院校依照省政府的统筹部署,通过深化机制改革、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提供精准服务等措施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一)深化机制改革,推进产教融合

学校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改革举措,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套、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进一步调动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围绕现代农业突出特点,实施资源配置改革,重点发展涉农优势学科,充分发挥学科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依托作用。其次推进产学研融合改革,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与农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创办产业学院。再次革新教师评价制度和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设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奖励制度,引导教师和科技人员将教研与乡村振兴更好地结合。

(二)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科技帮扶

农业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有关科技帮扶工作。一是加强基础技术重点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精准农业生物技术、群体微生物、植物重大疫病防控等多个前沿科技平台,突破功能基因挖掘、分子设计育种等核心技术;二是组建产业攻关专家团队,打造重点领域的创新团队着力突破影响农业发展的科学理论,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推进人才团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合作特色品牌,打造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亮点,如按照“一地一品”主导产业,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建立广东清远麻鸡科技小院等12个科技小院。

(三)注重人才培养,引导人才下沉

农业院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将广大师生作为实践主体,调动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一是将大学生“三下乡”项目与教育相结合,定期在贫困村举办义教实践活动、趣味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产业相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互聯网+”时代,以新思维发现当地可发展产业,或者以当地特色农业为基础构建电子商务运营平台;三是鼓励师生前往乡村开展调研活动,发现村内民生、经济等方面问题,并结合调研建议完善乡村振兴工作内容。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综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培育“三农”高素质人才,建设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的高端智库。

(四)提供精准服务,实现精准对接

农业院校依托于广东省科技厅“三库一平台”(农村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和贫困村科技需求库,农村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与农村、农民和农业产业精准对接,具体有如下举措:一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向乡村输送科技特派员,以“特派员+大学生”“特派员+博士团”“特派员+产业体系专家”等模式,以“特派员+电商”等新形式,深入农村农业一线,精准宣传“三农”政策和农村科技知识,精准攻关品种选育、健康高效种植养殖、保鲜贮藏、精深加工等技术,精准培训当地青年农民;二是与政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点、线、面”3个不同层次的新农村服务基地;三是构筑“互联网+”平台,创新服务推广模式。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

广东省农业院校响应国家及省政府的号召,通过派遣科技特派员、进行院地或校地合作等措施,积极调动师生参与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带动产业发展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极大地助力农业发展。广东省农科院向全省遴选派遣的科技特派员,以“科技特派团”的团队形式对畜牧、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各个需要带动的领域,通过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组建的科技特派团采用 “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科技服务模式,与广东省政府主持建设的众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累计开展科研项目70项,综合技术推广100项,科技成果转化57项,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例如近年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板栗产业园在广东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下,当地农民学会了良法良种、板栗栽培管理等技术,板栗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业新材料团队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们先后前往雷州市、吴川市,对当地特色产业技术进行需求调研,随即开展技术指导。一年来,他们共开展技术推广示范活动6次,开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活动5次,举办新技术培训课程4次,培训当地农民100多人次,特派员们用技术帮扶农民,带动产业向荣发展。

(二)培育本土人才

近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积极主动服务乡村振兴,举办广东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让学员以零培训成本享受专家和企业高管授课,以农业现状与未来发展,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目标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多元教学培训一批懂农爱农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仲恺人充分发挥资源、学科、科研特长,不断将技术下沉,带动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培育出新型农业方面人才以新思维助推农业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依托继续教育学院,成立的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同样是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基层管理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阵地。培训学院要求一要以培育服务国家、知农爱农的农业人才为目标,二要推进校企合作以及与农业相关组织协作,三要配备优质师资队伍并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真正培养出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新型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好的贡献。

(三)助力平台发展

广东省农科院实施“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院地合作模式,为惠州、清远等地区的乡村振兴增添动能。惠州依托与省农科院联合建立的海纳农业研究院,引进示范推广省农科院水稻、玉米、甘薯、马铃薯、茶叶、荔枝等新品种近80个、合作实施技术100余项,推动院地联合科技合作攻关项目40多项,为主导产业提供“保姆式”全产业链条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引领、带动、辐射周边,实现了成果转化、社会效益的多重价值体现,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清远市政府与省农科院紧密协作,依托农科院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成功申报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英德红茶产业园被纳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连南稻鱼茶产业园稻田鱼地理标志申报通过省级验收、连南大叶茶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叶茶和高山稻香米获得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依托农科院强大科技支撑,清远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数量和质量在全省都名列前茅,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效。

(四)促进农户增收

华南农业大学调动全校的相关资源,依托广东省科技厅“三库一平台”、5个地方研究院、4个省实验室分中心、300个牛哥驿站及专家工作站平台,组建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向全省输送农村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各地农村。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刘少群为例,刘少群作为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第一、二批“双到” 扶贫茶产业专家,精准扶贫期间对接六个省级扶贫村;主持 “单丛茶生态栽培优质加工及品牌包装”,“建立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基地与单丛茶生产规范及茶叶品质控制技术服务”,“省级扶贫村-坑口村农业相关项目咨询”等科技特派员项目。刘院长在总结扶贫工作基础上,构建了“茶叶对于广东山区脱贫致富模式”,并将该模式在德庆江南村、博罗龙头村、新会双水将军岭、潮州世田村、乐昌袄田村等地应用,取得积极的效果,仅在袄田村种植户每年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刘院长带领其团队开展的饶平县省级茶叶产业园建设工作,帮助饶平茶叶产业园引进新型的高标准茶园建设包括茶园建设技术、繁育技术以及嫁接技术,合理调整了茶园园区构建、在加工技术上引进单丛红茶加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茶叶生产、加工等技术水平,使公司、农户明显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依托广东省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团队通过科技服务支撑广东10余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并结合当地农村产业特色,开展新品种研发。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梁红教授带领的猕猴桃产业团队20年的基层坚守,潜心培育猕猴桃新品种,帮扶指导和平县等多个县市种植猕猴桃,使得和平县猕猴桃亩产值翻了一番,每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过4.5亿元。也有被誉为“鹰嘴蜜桃第一人”的都市農业研究院副院长柳建良教授10多年来帮扶指导连平县改进鹰嘴蜜桃种植技术并选育新品种,推动当地鹰嘴蜜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有种植面积6万亩,普通品种单斤统购价提值一倍,年产值5亿多元。

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加强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现代科技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充分发挥院校在振兴乡村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广东各农业院校依托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工作站、实验中心等,围绕现代种业、精准农业、食品安全、智能农机装备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先进成果技术并促进成果转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

(二)强化人才培养,持续人才下沉

人才振兴是振兴乡村的基础和关键,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而院校需要在培养“三农”人才、促使人才下沉、扩大人才队伍方面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一是加强青年大学生培养,鼓励大学生服务乡村。继续通过直接培养、联合培养、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着力培养青年学生骨干;同时加大“三下乡”等活动的宣传,以派驻青年骨干人才、青年学生团队等方式,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服务乡村。再者强化本土人才培育,提高乡村本土人才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水平。通过派遣优秀师资队伍提升乡村基础教育质量,与广东各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培养一批服务广东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农”专业技能人才,为农业新增更多高素质劳动力。

(三)巩固产学研合作,助推产业发展

进一步以科技小院、广东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等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通过科技小院、“共同体”等服务乡村、助力农业的重要载体,巩固深化产学研政合作。一方面发挥农业院校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整合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资源,实现基地共建、资源互通、服务共济,构建资源共享网、高校育人网、产业服务网;另一方面依托院校专业人员的指导建议,企业参与交流,派遣研究生常驻,研究和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解决科研、用人问题,助推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杰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37次提到乡村振兴[EB/OL].[2021-02-22].http://henan.china.com.cn/news/2021-02/22/content_41474044.htm.

[2]杨光凯.浅论乡村振兴“接棒”脱贫攻坚成果的战略意义[D].贵阳:贵州省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

[3]范建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战线,2018,44(03):149-163.

[4]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01):19-29.

[5]邢成举.乡村振兴:历史源流、当下讨论与实施路径——基于相关文献的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8-17.

[6]熊嘉逸.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基于多所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调研[J].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0(01):49-54.

[7]周建华,颜悦.新农科建设与广东高等农业教育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9(04):12-17.

[8]周堇言.地方农业院校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探析[J].南方农业,2019,13(20):92-93.

[9]郑鹏,谭志远,刘雷.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做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234-236.

[10]刘芬,尹慧慧,熊春林.高等农业院校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战略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20(06):150-157.

[11]周秀平.乡村振兴高校大有可为[EB/OL].[2019-06-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731292035206810&-

wfr=spider&for=pc.

[12]唐瑞,董梅,叶世豪,李思靖,喻淑琴.广东首批!12个科技小院,华农“新招”助力乡村振兴![EB/OL].[2020-12-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229-

673028806883&wfr=spider&for=pc.

[13]刘姝利.教育兴农——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J].乡村科技,2019(17):28-29.

[14]张炜,新农科建设中一流人才培养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2):1-3.

[15]彭勇珍.省农科院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助力清远乡村振兴[EB/OL].[2020-08-03].http://www.qyrb.com/detailArticle/13429082_18499_qyrb.html.

[16]付伟.广东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实践[EB/OL].[2019-11-01].http://www.farmer.com.cn/2019/11/01/wap_ 99844767.html.

[17]杨子明,周闯,龙跃梅.热科院南亚所:调研农村科技需求 开展技术推广活动[EB/OL].[2021-03-19].http://m.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3/19/content_ 1093389.shtml.

[18]胡燕红,石玉强.新时期地方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路径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5):284-286.

[19]曹阳.省级科研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热带农业工程,2019,43(02):101-104.

[20]乌天宇.创新院地合作 注入科技力量[EB/OL].[2020-08-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15043498121-

5683&wfr=spider&for=pc.

[21]黄靓彦.“对口帮扶”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扶贫研究——以新时期华南农业大学扶贫工作为例[D].廣州:华南农业大学,2018.

[22]孙小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派出108支团队服务乡村振兴[EB/OL].[2020-07-10].http://www.xxsb.com/content/2020-07/10/content_109446.html.

[23]郑鹏,苏弟华,陈志鸿,黄宏,刘少群,高用顺.农业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与建议——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5):243-245+247.

[24]田兴国,孙雄松,谭涛.我校举行“广东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签约仪式[EB/OL].[2020-12-14].https://zsb.scau.edu.cn/2020/1214/c8624a263119/page.htm.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精准扶持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项目管理与绩效考核”(2018A0175)。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苏弟华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成效乡村振兴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