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鉴赏视角的语文教学探究
2022-11-12谢仪雯
谢仪雯
[摘 要]阅读教学中,从语言鉴赏视角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文本内容特点,教师从好词佳句、修辞情感、表达描写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鉴赏,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鉴赏;好词佳句;修辞情感;表达描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2-0057-03
审视时下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有些课堂看似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可细细一看却是教师用漂亮的PPT或者煽情震撼的视频、音频营造出来的美的氛围,实际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并不深,这不利于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语言鉴赏角度展开教学十分有必要,它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好词佳句鉴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鉴赏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子,鉴赏词语是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基础。
(一)鉴赏好词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是一些经典之作,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方面非常讲究。教师从语言鉴赏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就要关注课文中的词语,要从表达视角上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秘妙。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是值得学生用心品味鉴赏的佳作。“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中的“抽出”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活力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换词比较的方法鉴赏“抽出”与“长出”的区别,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妙。这一课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地方还有许多;“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这句话中的“封”字形象地写出了夏季小兴安岭树叶茂盛、遮天蔽日的样子;“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句话,用一个“浸”字,化静为动,赋予安静的山谷以动态之美,使浓雾笼罩下的森林之美跃然纸上。
统编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乏好词的运用,教师从语言鉴赏的视角引领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真正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中,感受到别样的精彩。
(二)鉴赏佳句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不乏一些优美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句子的时候可以就单个句子进行鉴赏,也可以就一个句群进行鉴赏。鉴赏句子的视角有许多,如句子的长短、句子的构成、句子的语气以及修辞方法等都属于句子鉴赏的范畴。教师依据句子的特点,因需切入,可以提升学生的句子鉴赏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桥》一文中就有许多句子值得学生品味鉴赏。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短句居多,烘托出了紧张的气氛。课文一开始就写了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这雨下得有多大呢?“像泼。像倒。”两句话,四个字。作者在这两句话中间为什么用句号而不用逗号呢?这就是值得读者玩味、思考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鉴赏的视角去品味这一句子就会发现,用句号更能给人一种雨下得很大,且来势凶猛的感觉,为接下来山洪暴发的描写做了铺垫。第三自然段中“村莊惊醒了”同样是一个短句。这儿为什么不说是村民惊醒了,而要说村庄惊醒了呢?经过鉴赏品味,学生发现,村庄惊醒了,表明村庄中的人、牲畜、鸡鸭猫狗等都被惊醒了,相对于村民惊醒了给人的感觉是动静更大,使整个村庄显得更为混乱,为接下来老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桥》一文中的短句并没有特殊的修辞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些短句进行品析鉴赏,可以充分凸显短句的语言张力,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句子的独特魅力。
二、修辞情感鉴赏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从修辞、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品析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一)修辞手法鉴赏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之所以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与作者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展开鉴赏学习,需要先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析。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草原美景。在阅读学习中,从修辞视角引领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中的“绣”字,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羊群显得更具灵性。“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而且写出了草原的诗情画意,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之美。再如,“在这境界里……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回味”一词给人的感觉是这儿的牛马也似乎被这里的美景陶醉了,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对草原迷人风光的赞美。
对于《草原》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说,教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促进学生表达意识的形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二)情感色彩鉴赏
语言一般带有语体色彩与情感色彩,情感色彩一般包括褒义、贬义和中性三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色彩方面进行评价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文,语言生动,感情色彩鲜明,让人印象深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话中“偷枣”本是贬义词,可是为什么在作者眼中这偷枣的行为却是一种高明的行为呢?教师让学生从情感色彩的视角出发来品析鉴赏语言。学生经过赏析就会发现,作者对小刺猬偷枣的行为感到钦佩的原因正是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这样的描写属于贬为褒用,感情色彩浓郁。
《带刺的朋友》一文中蕴含着作者浓厚的感情色彩,如作者对刺猬的称呼由一开始的“那个东西”逐渐转变为“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等等。教师从文章蕴含的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可以使学生直抵作者情感的核心,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与情感的把握。
三、表达描写鉴赏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与作者独特的表达与描写手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达、描写的角度展开鉴赏学习,有助于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提升。
(一)关注表达方式,鉴赏语言
在文学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不同。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语言时从文本表达方式入手展开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不同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提升。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麻雀》一文的开头“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这属于记叙的表达方式;五年级上册《白鹭》一文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属于抒情的表达方式;而五年级上册《松鼠》一文中“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句话就属于说明的表达方式。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學生思考:“同样是对动物的描写,从这些课文的表达方式来看,你有什么发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其特点有什么不同?”这样,当学生以语言鉴赏视角来审视文本内容的时候,他们对记叙、抒情、说明这些不同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刻。
《麻雀》《白鹭》《松鼠》这三篇课文的内容都与小动物有关,但是表达方式明显不同。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入手,比较品析、鉴赏讨论,帮助学生获得对语言运用的系统认知,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从而提升了阅读教学质量。
(二)关注描写方式,鉴赏语言
统编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的描写性语言看似平常,但细细品来就会发现,这些描写性语言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一般来说,描写主要有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教师可以从描写方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文章主要从衣着、体态、身材、容貌等方面对祥子的外貌进行了描写。教学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从语言鉴赏的视角边读边画出关于祥子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经过品味鉴赏,学生从“粗壮的脖子”“红扑扑的脸”“健壮的四肢”等描写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劳动者健壮的体魄和高尚情操的赞美。在语言鉴赏中,学生明白了健壮的身体是祥子赖以生存的基础。就这样,一位性格坚韧、吃苦耐劳的劳动人民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两茎灯草》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鉴赏角度出发,对文中有关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句子进行品味,使学生对严监生这个吝啬鬼的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对描写性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描写性语言虽然表面上没有修辞句式那样精彩,但细细品来,每一句都蕴含着无穷的魅力。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文章中的描写性语言,可以让学生从中习得描写这种表达手法的秘妙,为学生今后在习作中灵活运用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鉴赏意识培养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有许多都出自名家名篇,在阅读教学中,仅从感知层面来引领学生阅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鉴赏意识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及运用能力。
(一)关注文体特点,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具有内容精美、情感真挚、类型丰富等特点,即使是同一单元同样的文体,不同的课文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善于从文体特征的角度组织教学,让学生对不同文体或者相同文体在表达上的特点、风格等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景物描写单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能力;第三单元中编排的是状物类散文;第四单元中编排的是经典的神话故事。教学这些单元的课文时,教师要基于不同文体特征采取不同的鉴赏方法。对于第一单元中《观潮》这篇纯写景的课文,教师可以紧扣文本中的优美语言,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以及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教学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观察方法,然后聚焦文本中具有散文特点的语言,如“新鲜”“均匀” “重叠”“空隙”等词语,引导学生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教学第四单元《普罗米修斯》这篇神话故事时,教师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的叙事特点。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表达风格,教师从文体特征出发,引领学生鉴赏文本,既是对文体的尊重,又是对学生的尊重,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二)关注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宏观上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而且在微观上,在一些细枝末节处也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品味鉴赏,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意识。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暮江吟》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太阳将余晖洒在江面上的情景。在短短28个字中,诗人把一幅优美而充满诗意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学习这首诗时,许多学生会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对诗词大意的理解以及对诗词所描写的画面的感受上,很少会站在语言鉴赏的角度来审视文本,以至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浅层上。教师可以从古诗的炼字以及展现诗人独特情感的词句入手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如很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可怜”二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中,与诗人进行深入对话,品味诗人纯粹、真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从语言鉴赏视角展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之美,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成滟.炼词析句打造语言真功夫:小学语文阅读鉴赏教学实践探索[J].新教育,2021(14):69-70.
[2] 敖海荣.浅析小学语文语言鉴赏教学创新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3):47-48.
[3] 于玲.语言鉴赏“实训”技法应用的个性诉求[J].小学教学研究,2021(10):50-51.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