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旧课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12黄天云黄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黄天云 黄荏

[摘 要]相较于人教版教材,统编语文教材虽然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但是在选文上还保留了人教版的多篇课文。对这些旧课文,教师应以怎样的角度去审视、解读呢?教师要站在新的角度、新的高度,以新的眼光去审视、研究、挖掘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对新旧教材中相同的课文进行多维度对比,知晓旧课文在新教材中的变化,明确统编教材中旧课文的教学内容、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旧课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2-0021-03

统编语文教材和以往的其他版本教材相比,更加凸显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更加具有科学性、体系性,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时代。虽然统编教材理念新、编排新、体系新,但还是吸收了旧教材的不少老课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为例,整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27篇课文,其中保留了人教版教材中的9篇课文、2首古诗,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与人教版教材相同的两篇课文为例,对比两个版本教材各自在编排上的侧重点,明确教师在教授旧课文时应落实的新要求、体现的新思想、采取的新策略;同时希望以此为例,达成举一反三的目标。

一、两个版教材相同课文之比较

(一)《开国大典》之两版课后习题对比

表1是人教版和统编语文教材两个版本的《开国大典》的课后习题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统编教材更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训练,着重于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后习题设计还是教参的教学建议,都要求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统编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的要求更加明确。《开国大典》一课统编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上,教材没有对朗读提出要求,甚至在教参上也没有朗读指导,只是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一、第二道课后习题都要求学生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明确的要求,对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再对比人教版教材,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谓不小。人教版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毛泽东!”语文要素是“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上,也是以人文性为主。例如,第二题与第三题主要是为了凸显人们对毛主席崇敬、爱戴的感情和对新中国成立的兴奋、激动之情。在“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方面,课后练习则没有涉及。从课文内容本身分析,其涉及人物描写的内容非常少,仅有一些侧面描写,主要是场面描写。要求学生从这样的课文中去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确实是有些不切合实际。

(二)《草原》之两版课后习题对比

巧合的是,两个版本教材都把《草原》这篇课文放在了整本书的第一课,其地位不言而喻。通过对比两个版本教材对《草原》的编排及教参的内容,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人教版教参对教学的建议要详细得多;统编语文教材教参的要求与建议,或多或少在人教版教参上都有体现,习题则不如人教版那样多而详细。从这个层面上说,是不是意味着统编语文教材《草原》一文的教学要求相对于人教版来说,更简单一些呢?显然不是。

《草原》一文,统编语文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求学生能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形成阅读的习惯与能力。相对于人教版教材,它要求虽然不全面,但教学目标更明朗、更具体。这样的改变对一线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第一单元的选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描写之中融入自己的想象、情感——情景交融,使景物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草原》这篇课文的编排设计,很明显要求教师有目的地落实此项核心要求。课后习题第一题是朗读,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体会文章描绘的画面;第二、第三题也明显体现此项要求,且更加具体、细致,提供了相关的句子,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二、旧课文的教学策略探讨

通过对人教版、统编语文教材两个版本两篇课文的对比,我们发现,两个版本教材在对语文知识目标的落实要求上、选文策略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作为一线老师,遇到这些旧课文时,要多想一想,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辨析和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习。

(一)明确目标,重拾课文,教会“如何阅读”

温儒敏教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生病了”,主要病症就是学生不愿阅读。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所以温教授认为,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统编语文教材把阅读方法、策略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基本上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具体的阅读方法的要求和指导,这是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一个明显不同。在处理统编教材中的旧课文时,教师应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要求,落实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阅读策略单元,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等,更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二)结合单元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对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体系化的趋势。统编语文教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梳理上更加的科学,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如,朗读方法的指导,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七律·长征》一文,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统编语文教材的《七律·长征》一文,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出,统编语文教材的目标更明确。同时,教参也给予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要求学生“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这样,更方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落实。

统编语文教材更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侧重的是对点面结合写法的理解与运用,为此这一单元所有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有点面结合的练习。又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所有的选文都是符合这个训练目标的。这一单元的《宇宙生命之谜》一文在编排上,呈现出新的特点,编者用黄字在文章的旁边进行批注,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方法,简单而明了地告诉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判断这一段重要还是不重要。这一单元的《故宫博物院》一文,给学生提供两个任务:“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选择阅读材料。这样的任务驱动,让学生有代入感,在阅读中不断地进行思考,选择有效的材料以完成任务。如何在这些复杂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是对他们有目的地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

(三)明确语文工具性地位,改变教师的观念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的主要属性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也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通过解读课文、讲解课文、教授课文来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盼》这一篇文章,作者鐵凝何以能够将蕾蕾“盼雨”的心态描绘得如此到位呢?通过教师的解读,学生明白了文章写作详略安排及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模仿写作。这样的课堂才是语文课堂应有之景象。又比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作者通过具象化的手法表现了音乐的美妙,是学生学习并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一个经典范例。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进行仿写。这样的课堂,是有语文味的课堂。语文课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教语文。对文章的文体特征、内容主旨、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旧课新教”,绝对不是省心地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一篇全新的课文更难教,因为处理这种课文时,教师还要考虑旧的知识、观念对自己教学的影响。“旧课新教”要求教师站在新的角度、新的高度,以新的眼光去审视、研究、挖掘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统编语文教材相对于人教版教材,其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更强,作为语文教师要正视这种改变、顺应这种改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广泛地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