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2022-11-12史东侠

健康之友 2022年16期
关键词:肠套叠哭声体征

史东侠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淮安 223022)

引言:小儿肠套叠是小儿中常见的腹部急性病症,常在2周岁以下的婴儿中发生,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采用肠套叠整复术对婴儿进行治疗后,其命体征可恢复正常,然而在婴儿患病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几率就会增加,这对患儿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1]。为了减少感染性休克的威胁,临床中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整体性护理方案,并选择部分患儿进行分析,记录护理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根据结果对报告内容作出如下解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过程中将接受本院肠套叠整复术治疗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作为分析对象,从本院1年内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样本,即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完成样本收集和相关研究,患儿的年龄最小值到最大值范围是3个月至13个月,6.79个月为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最短至最长的跨度范围是20h至72h,45.26h为平均病程。所有患儿术前均存在便血和呕吐症状,术前诊断,所有患者确诊为代谢性酸中毒。所有患儿接受手术后10h,均发生感染性休克,资料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相比,表现为(P>0.05),可见有明显的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术后均接受整体性护理措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术后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监测,了解其变化[2]。手术完成后对患儿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儿的神志和脉搏,并观察其呼吸和血压情况。同时还要对患儿的面色及四肢颜色变化进行观察,了解患儿的温度情况,与此同时仔细分辨患儿的啼哭声,总结导致其啼哭的原因。当患儿的面色正常、哭声洪亮、在啼哭过程中有吸吮手指或啃拳头的行为,护理人员可采用奶嘴给予安慰,此时患儿的哭闹会快速停止,这种情况下,证明患儿因饥饿啼哭[3]。若患儿面色正常、哭声有力,且肢体有不适的扭动行为,此时护理人员可观察患儿是否过冷或过热,或者衣服是否过紧,也可能患儿需要抱抱。另外,还需要对患儿的尿不湿进行检查,如果尿不湿过湿,说明患儿不满,说以啼哭[4]。当患儿哭声一时小、一时大,无人时哭声小、有人哭声大时,此过程的啼哭说明患儿有意识而为,具有一定的要挟性[5]。当患儿哭声突然,哭声过高且尖锐,同时表现出阵发性特点,如哭声忽急忽慢,伴有脚步踢蹬行为,说明患儿可能受到某种刺激,也可能是腹部切口开裂或肠痉挛引起。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仔细辨别患儿的哭声,以便做出相应的护理,避免患儿出现不良现象。其次,对患儿电解质、水等平衡护理。患儿接受手术后,往往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手术消耗过大,均会导致患儿流失大量水分,造成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发生。另外大部分患儿的病程时间较长,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现象。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营养液支持,补充体液,此时需要先补充盐水,之后补充糖水,采用交替补充的原则,并掌握先快后慢的速度,在补充的过程中观察患儿是否小便,一旦发现则进行钾的补充。在调整体液前,需要对患儿进行电解质检查,并了解其脱水情况,以此为基础控制电解质溶液和补充速度,改善患儿的酸中毒现象,提高体内环境的平衡性[6]。(2)胃肠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胃肠进行减压护理,以此促进胃肠通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引流液,了解引流量、性质和颜色,并对引流管进行适当的固定,避免管道出现打折、弯曲或脱落等不良现象,保证管道的通畅。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对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和性质进行了解,通常情况下引流液为深绿色或深棕色,随着时间的增加,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减轻。一旦发现患儿恢复期间,引流液颜色量增加或颜色加深,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其次,详细观察患儿的胃肠功能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语言能力尚未形成,因此临床中无法确定排气的准确时间,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了解患儿的腹胀情况,采用听诊器了解患儿腹部有无肠鸣音,同时使用手轻柔地触摸腹部,了解柔软度,以此对患儿肠管蠕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解。(3)了解患儿的排便排气情况,通常情况下,患儿接受手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为2d或3d,此时观察患儿的大便颜色,如果较黑,说明术前肠道内出血所致,当排便时有新鲜血液,则说明患儿可能仍然存在肠套叠,此时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上报,并配合医生的处理。(4)休克护理[7]。①早期确定患儿是否存在休克症状,并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尿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血乳酸值、碱剩余量、血压、呼吸以及皮肤状态和神志状态是患儿休克代偿期的相关指标,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测,并深入了解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当护理人员发现婴儿有皮肤发凉且苍白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抚触,感受皮肤温度变化,当触摸过程中发现冷热交界线时,观察交界线高度,外周循环与交界线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外周循环越差说明冷暖交界线越高。此时对患儿进行复苏处理,成功后患儿的冷暖交界线会随之下移。所以患儿毛细血管均存在充盈时间延长的情况,且皮肤出现花纹,呼吸加快、心率增加,同时还伴有尿量减少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②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想要提高液体复苏的效果,取决于是否能够顺利建立静脉通道,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建立2条或4条静脉通路,静脉针可选择粗针头或套管针。然而婴儿年龄尚小,与成人相比静脉较细,同时在循环灌注不足和血管未重新的情况下,静脉通道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护理人员穿刺时不可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寻找粗静脉上,可选择套管针、头皮针,在任何位置建立一条静脉通道,之后进行补液,此时就会促进循环血的有效性和血量,血管也会随之充盈,之后静脉通道的建立可使用粗套管针完成。③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依据医嘱及时进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并进行液体复苏。是否能够成功抢救患儿,液体复苏的时间是关键,复苏时间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如果患儿休克早期6h完成液体复苏,有利于降低患儿的病死率,使其组织灌注得到改善。当患儿的液体补足后,护理人员仍然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情况和毛细血管的充盈时间,当充盈时间延长,且皮肤仍然存在花纹时,可判定患儿仍然存在灌注不足的情况,此时需要选择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注射,在输注前需要保证患儿的血管充分扩容,同时控制好输入速度的均匀性,血管活性药物禁止和碱性药物同时使用,避免血管活性药物活性较低的情况发生,输注时护理人员加强渗液的预防护理。④对患儿的血样饱和度进行全面的监测,并提高输氧量。据相关研究表明,在休克治疗的过程中,其主要原则是对氧输送进行提高[8]。由于患儿中均有代谢性酸中毒症状,氧饱和度低于90%,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扩容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患儿氧气支持,可采用面罩给氧方式和鼻导管给氧方式,从而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避免组织细胞受到严重的损伤。护理人员要在给氧期间,对患儿的面色进行观察,并了解患儿的SpO2情况,分析患儿的血气情况。提高患儿的氧输送,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呼吸情况、心率情况,并提高血压和血样保护度。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了解患儿的各项体征后进行详细地记录,并以护理前后为基础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本研究以血乳酸浓度、血压和心率为主要指标。比较后分析统计学意义。1.4统计学处理研究资料的表示方式通过两种方法表现,(%)标识是本研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标识是本研究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t检验和X2分别检验计量、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表现出的差异,即代表统计学意义此时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护理前心率、血压及血乳酸浓度等生命体征存在异常,而护理后均有所恢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P<0.05)。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前后患儿的生命体征情况

3 讨论

导致婴儿肠套叠整复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并发感染性休克,想要提高肠套叠疾病的治疗效果,真正意义上并非成功完成手术,而是有效解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风险。当前,目前预防及相应的护理,是避免婴儿肠套叠整合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方法,在护理期间密切关注婴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并适当的进行调节,同时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充分了解,采取合理的手段能够避免感染性休克的发生[9]。当患儿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时,医护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护理的综合性,依据医嘱合理地使用药物进行调节,纠正患儿的休克情况,提高患儿的恢复效果。由于患儿的生命体征测量及症状表现观察是判断其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方法。患儿哭声嘶哑且无泪,伴有情绪躁动、呼吸紊乱的情况,此时对患儿的血压和心率以及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测量,获得的结果为增高现象,则可判断患儿存在并发感染性休克。本研究均采用整体性护理的方法,由于患儿接受肠套叠整复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可能性较大,还有可能面临死亡的风险,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到预防措施的全面性,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能够及早地发现风险问题,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护理[10]。本研究护理后发现患儿的生命体征均得到了良好改善,且优于护理前(P<0.05)。

综上所述,肠套叠整复术后,想要避免患儿生命受到威胁,可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方法进行预防,其能够提高患儿的生命体征,促进其顺利康复。

猜你喜欢

肠套叠哭声体征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哭声
爱吃哭声的妖怪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今生今世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
哭声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