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应用评价
2022-11-12完么安建
完么安建
(青海省藏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7)
高血压前期为高血压前兆,存在高血压发生风险,且同样会造成患者心血管功能损伤,增加冠心病、脑梗塞等不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需积极防治,以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减轻其血管功能损伤,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降压药物治疗为高血压前期主要治疗方案,但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有限。藏医认为,高血压前期属“血隆病”,发病基础为体内气血被扰乱妄行而发病,通过其治未病理论治疗,可通过对高血压前期发病病机控制,以改善疾病症状[2-3]。为此,本次研究选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5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分析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藏医治未病理论对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5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37~69岁,平均(53.02±5.21)岁;病程6~17个月,平均(12.33±4.76)个月;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8~72岁,平均(54.34±6.74)岁;病程7~19个月,平均(12.39±5.11)个月;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相近(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4]:无降压药治疗下,2次及2次以上不同时间测量,收缩压(SBP)120~139mmHg,舒张压(DBP)80~89mmHg;②患者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治疗;③年龄≥18岁,<80岁;④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高血压患者;②肾性高血压;③既往心脑血管损伤;④继发性高血压;⑤研究前接受降压药物或相关治疗;⑥研究期间脱出、失访。
1.3 方法
对照组(药物治疗):氨氯地平片(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24)口服治疗,首次用药剂量为5mg/次,1次/d;结合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调整用药剂量。
观察组(药物治疗+藏医治未病理论治疗):放血前三到五天口服三果汤散,使病血和好血分开,并将病血运送至特定的穴脉,指导患者端坐位,告知其闭眼后,应用折叠带按压颈部静脉后,绷带两端用力下降拉扯并缓慢拧紧绷带,直至目标放血部位出现凹陷;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穴位,包括如通、赛日东等,皮肤表面消毒后,应用放血器划开皮肤及血管,放出暗黑色、深红色血液,直至血液颜色恢复后(放血20~50mL),切口消毒包扎;每周治疗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时进行治疗效果评价。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参考李会娟[5]学者文章中标准:①显效:SBP下降>20mmHg,DBP下降>10mmHg,达到正常范围;②有效:SBP下降10~19mmHg,DBP下降5~10mmHg,未能达到正常范围;③无效:SBP下降<10mmHg,DBP下降<5mmHg,未能达到正常范围;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包括SBP、DBP;(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IMT检测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肩垫至软枕,头部后仰充分暴露颈部,被检测血管保持中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Logiq E9-2)检验;LVMI计算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壁厚度、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封减速时间等指标,共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后,依据Decerux心室重量校正公式计算;(4)两组患者均持续随访1年,比较两组高血压发生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脑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显效12(48.00)例、有效12(48.00)例、无效1(4.00)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6.00(19/25),显效9(36.00)例、有效10(40.00)、无效6(24.00)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153,P=0.042<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压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SBP为(135.70±4.22)mmHg,与对照组(134.43±4.18)mmHg相近(t=1.069,P=0.290>0.05);治疗前观察组DBP为(86.32±2.19)mmHg,与对照组(86.29±2.31)mmHg相近(t=0.047,P=0.963>0.05);治疗后观察组(117.71±5.38)mmHg,较对照组(121.37±4.76)mmHg低(t=2.548,P=0.014<0.05);治疗后观察组DBP为(79.24±3.56)mmHg,较对照组(81.35±3.10)mmHg低(t=2.235,P=0.030<0.05)。
2.3 治疗前后IMT、LVMI水平
治疗前两组IMT、LVMI水平相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IMT、LVMI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IMT、LVMI水平
2.4 高血压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随访1年,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为4.00%(1/25),较对照组24.00%(6/25)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153,P=0.042<0.05);观察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0%(1/25),包括1例冠心病;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00%(2/25),包括1例冠心病,1例心绞痛;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355,P=0.552>0.05)。
3 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常见危险因素,会引发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增加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发病风险。随临床对高血压重视程度增加,对高血压前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与高血压相似,高血压前期同样会影响患者血管功能,因此加强对高血压前期防治尤为关键,通过强化患者血压控制,以降低患者高血压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常规高血压前期治疗中,以降压药物治疗为主[6-7]。本次研究中应用氨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该药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血管阻力,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同时应用氨氯地平可降低患者心肌负荷,减轻患者心功能损伤。但在单一应用氨氯地平治疗中,对改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效果有限,且停药后对会出现血压水平升高情况,影响患者长期血压控制质量,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8]。
藏医认为,高血压前期发病,为各种原因刺激下,引发的体内固有隆激增,身、语、意三者劳作过度,晒日烤火过热,使血上壅。藏医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积累了丰富防治经验,主要通过调节三因素平衡,强调通过顺隆以通血脉,使脉通、血行,血满则人有利、脏有养。在对高血压前期治疗中,藏医放血治疗为常见治未病方法,其主要目的为,通过放血方案可通过调脂、减少患者血容量,以减少血液粘稠、血容量过高等对患者血行、血管壁压力影响,以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满足治疗需求[9-10]。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藏医治未病理念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较对照组76.00%高,治疗后观察组SBP、DBP水平较对照组低,考虑原因为,单纯应用氨氯地平治疗中,可通过降低患者外周阻力以改善其血压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藏医放血法治疗,通过定期、穴位放血,可尽可能分离正血、坏血,以净化血液,清除血管壁上沉积的斑块,以进一步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年观察组IMT、LVMI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考虑原因为,颈动脉壁增厚、左室泵血能力损伤为高血压主要损伤类型,联合藏医放血治疗后,可提升患者血压控制质量,在放血过程中,通过清除患者高度黏稠血液、血管壁上沉积的斑块,可改善血液质量,改善颈动脉血管质量,减轻患者左室功能损伤,进而可降低IMT、LVMI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年,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为4.00%,较对照组24.00%低,尽管两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8.00%相近,但整体仍具显著优势,提示在对高血压前期防治中,应用药物治疗联合藏医治未病理念治疗,可降低患者高血压发生风险。
综上,对高血压前期患者防治中,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藏医治未病理念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降低IMT、LVMI水平及高血压发生率,尽管并未明显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整体仍具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