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叙事歌《珠郎娘美》中的娘美形象塑造
——基于微观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

2022-11-12黄莉敏杨琪清杨紫寒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断言侗族言语

黄莉敏,杨琪清,杨紫寒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珠郎娘美》是侗族经典的叙事歌之一,它以珠郎和娘美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塑造了一个性格不断发展变化的娘美形象。在叙事歌中,娘美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为展示娘美的性格、表现娘美形象的变化提供了有效的艺术手段。本文拟使用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娘美的形象进行透视和解构,并剖析其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找出歌师塑造此种娘美形象的缘由。

一、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与侗族叙事歌

言语行为理论的出现始于当代英国著名语言哲学家奥斯汀,他提出“言语即是行为”,认为语言的意义蕴含在言语行为里,主张把二者联系起来研究。此后,约翰·塞尔又进一步发展了奥斯汀的理论,认为所有的语言交际都涉及言语行为,而说话人所发出的句子意义和其意图之间也存在一系列的分析型关系,提出将言语行为中的行事行为分为五类,即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

尽管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是源于对语言哲学问题的分析,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语言,最初并未涉及文学话语,但由于文学创作的本质就是作家以言语做事,以范戴克为代表的许多学者便提出可“将文学当作具有自己的恰当条件的一种具体言语行为”,而言语行为理论也逐渐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中。

然而,在现有的文本分析之中,言语行为理论更多的运用场景还是对戏剧的分析,也有一部分对诗歌和小说的研究,但从这一角度对侗族叙事歌进行分析还几乎是空白。作为一种口传音乐文化,侗族叙事歌是一门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艺术,同样也是一种言语行为——叙事歌是歌师使用语言的结果,而叙事歌的创作即是歌师以言语做事。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分析侗族叙事歌。

二、《珠郎娘美》女主人公娘美的微观言语行为分析

《珠郎娘美》对于娘美的叙述跨越了三个阶段,即娘美的少女时代、珠郎和娘美的私奔岁月、娘美在珠郎被害以后的日子,通过叙述娘美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言语行为,塑造了一个性格不断发展变化的娘美形象。其中,对断言类、表达类、承诺类言语行为的综合运用,正是让娘美完成由性格柔弱的姑娘形象转变为性格刚强的妇女形象的重要手段。

(一)断言类言语行为在文本中的运用及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断言类言语行为主要包括断言、陈述、声称等,发话人通过这一言语行为向听话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直观地看到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珠郎娘美》中,娘美与珠郎的恋爱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但娘美还是执意追求自己的爱情。在歌词中,她这样唱道:

告诉大舅儿子/不用等/随你愿杀就杀/卖就卖/愿批就批/骂就骂/如妈不管/我就嫁别人。

这是娘美对母亲警告她与珠郎行歌坐月可能会得罪舅家的回复。在这段典型的断言类言语行为中,娘美一改从前的安分文静,开始表现出初步的反抗精神。她以一种决然的姿态向母亲表达了自己对包办婚姻的抗拒,就算舅家要把她杀了卖了也一定要嫁给珠郎。

娘美生长于19 世纪中叶的侗族社会,在这个时候,以姑舅表婚为主的包办婚姻仍然影响着许多侗族人的婚姻缔结。与他们几乎同时期的李宗昉曾在《黔记》卷三中记载道:“姑之女必适舅之子……若无钱贿赂于舅者,终身不敢嫁也。”这样的社会背景更可见娘美的勇敢与不屈。当许多有情人因为这不容推翻的侗家古规含泪挥别爱人时,娘美却大胆地与珠郎相约私奔,毫不畏惧,也正是这份对真爱的执着促使她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这段歌词体现了娘美正式向传统旧习俗发出挑战。歌师通过对娘美断言类言语行为的描绘,让娘美初次展现出挑战规则、反抗命运的魄力,一个热烈大胆、敢于抗争的娘美浮现在人们眼前。

(二)表达类言语行为在文本中的运用及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表达类言语行为主要包括感谢、道歉、欢迎等,它直接反映了发话人的心理状态和对客观事物的看法。这里截取娘美与银宜、得能之间的两段对话,管窥《珠郎娘美》在表达类言语行为运用上的成效:

现你自有/园中青菜/吃不厌/莫想再进山中/找野菜……现你拿那金银/勾我为妻/那你是狗脸!

丈夫外出/他自会有日回/我的丈夫珠郎还在/哪个说他亡/我的丈夫还在/谁人说他死/今后我的丈夫珠郎回转/恐你缺下巴!

在这两段对话中,“莫想再进山中/找野菜”“现你拿那金银/勾我为妻/那你是狗脸”“我的丈夫还在/谁人说他死”等表达类言语行为将娘美的忠贞不渝、不贪富贵、心明眼亮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娘美毫不遮掩的言语表达也间接导致了斗争的进一步升级。对于银宜的纠缠,娘美直接痛骂他“是狗脸”;对于得能的说媒,娘美则威胁她“恐你缺下巴”。这样的拒绝方式固然干脆有力,但是也惹怒了银宜,让他骗娶娘美的计策一步步升级,最终发展到与阴险残忍的“款首”蛮怂互相勾结,借聚众起款吃枪尖肉的缘由谋害珠郎,导致珠郎命丧江箭坡。

很显然,此时的娘美初涉阶级斗争,缺乏与敌人周旋的经验,虽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却没有适当的方式方法,只是凭着一腔孤勇与以银宜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硬碰硬,这也让斗争的失败成了必然的结局。当然,娘美与珠郎之间不充分的沟通、款势力的强大、众人的怯懦等也是导致他们斗争失败、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总的来说,虽然珠郎、娘美的爱情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导致的,但歌师在这里对娘美表达类言语行为的描述为我们分析珠郎、娘美斗争失败的原因提供了一个视角,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正在成长、已经具备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警觉的娘美形象。

(三)承诺类言语行为在文本中的运用及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承诺类言语行为正如其名,通常是发话人向听话人做出许诺,并在将来的行为中履行这一约定。一般来说,这一言语行为也表达了发话人对于约定的真心实意。在娘美到鼓楼击鼓聚众,设计让银宜偿命的情节中,歌师就让娘美做出了承诺类的言语行为:

七百贯洞/不知哪个/做个同情汉/如他和我/埋葬珠郎/我就跟他/结一堂夫妻/任他是富还是穷/如果你们谁人跟我/把那珠郎尸骨葬入坟墓/我就跟他共饭桌。

这是娘美为了引诱银宜中计而假意做出的一个承诺。娘美知道银宜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娶她为妻,因此她承诺,只要有人愿意跟她一起“把那珠郎尸骨葬入坟墓”,“任他是富还是穷”,她都会跟他“结一堂夫妻”。尽管七百贯洞多的是能够帮助娘美埋葬珠郎的“同情汉”,但众人都知道银宜对娘美的心思,因此最终只有银宜站出来表示愿意帮助娘美埋葬珠郎,而娘美为夫报仇的计划也顺利地通过她假意做出的这个承诺迈出了第一步。

可以说,这一言语行为就像是个触发器,此后娘美步步巧计,一点点地把银宜诱骗进他自己挖的坑里杀掉,将叙事歌的情节推向最高潮。如此环环相扣之下,一个沉着稳重、善于斗争的娘美形象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从整首叙事歌来看,这里的娘美也与其之前的形象形成了对比。情节发展至此,娘美已经成长为一个性格刚强、有勇有谋、具有反抗精神的成熟妇女,不再是那个徒有反抗意识,却缺乏斗争机智的少妇,更不是最初性格柔弱、多愁善感的姑娘了。在这段歌词中,她明确地向以银宜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下达了自己的战书,这一言语行为的意图不仅是为夫报仇,更是对封建阶级压迫的抗议。因此,这里的承诺虽是假意,却更凸显了娘美的机智聪颖,为娘美形象的塑造添上了重要一笔。

三、《珠郎娘美》女主人公娘美形象塑造与社会意识形态

通过歌师的描绘,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自由、敢于反抗的娘美,而这与《珠郎娘美》的时代背景——19 世纪中叶的侗族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娘美这一形象是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建构起来的。

首先,19 世纪中叶的侗族社会尚处于清王朝统治之下,长期的封建统治不仅使侗族社会的封建化程度日益加深,也使得封建礼教和旧习俗对侗族男女的束缚愈发严重。此时,塑造娘美这样一个公然与主流社会唱反调、大胆追求美好爱情的角色,无疑是顺应时代要求、切合民众呼声的自然行为。

其次,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严重地影响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人们不满的情绪和反抗的欲望剧烈滋长,在这种情况下,与封建财主斗智斗勇并且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就成为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娘美的形象建构,使得《珠郎娘美》的主题远远超出了爱情悲剧的范畴,上升到了阶级斗争的高度。

此外,侗族社会的风气更为开放自由,在他们看来,用直白的言语大胆地向心仪之人示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再婚也不应受到指点和鄙夷。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现这样一个勇敢追求自身幸福的娘美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珠郎娘美》综合运用断言类、表达类、承诺类等微观言语行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聪明机智、热烈大胆、不贪富贵、善于斗争的娘美形象。尽管这一形象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其仍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高尚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猜你喜欢

断言侗族言语
von Neumann 代数上保持混合三重η-*-积的非线性映射
C3-和C4-临界连通图的结构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特征为2的素*-代数上强保持2-新积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贴近大地:侗族栖居之所的智慧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