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电视剧·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2022-11-12李沙石

戏剧之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美学现实

李沙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 北京 100020)

电影以及电剧视,都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应运而生的新的文艺艺术。尤其是电视剧的出现,更加让这门艺术获得了有效的扩展和延续,它们的成长很多都受到了文学的影响。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众多的文学批评家对影视、电视等最极具群众吸引力的文艺作品愈加重视。现实主义美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古典“模仿说”,“模仿”指的是对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进行模拟,而其与客观的东西愈接近则愈能获得成功。十九世纪时,俄国历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提到“美是生活”,它表明了美是生命的一种依赖。与浪漫主义相比,现实主义是一种反对夸大和扭曲的创作,它的创作理念是根据现实的需要而进行的,既要表现出现实的情况,又要有揭露生命中的阴暗面的勇气。电视剧是当今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流行文艺形式,它展示了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纵观中国的电视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现实题材是国内电视剧的主旋律,而现实主义剧则擅长运用艺术手段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剧中内容大多表现现代社会中的现象与问题,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一、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现状

从文学、影视、电视剧的创作方式与创作理论这些方面来看,目前存在着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无论在任何年代以及任何社会背景下,文艺的影响是有国界的。但是在当下的电影以及电视剧拍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能忽视的污点。一方面,最近的这些年,在国外风靡的“艺术自我表达”理论,在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被称为“新的审美原理”。除此之外,就近年影视作品而言,与写实审美准则相背离的现象并非绝无仅有。

另一方面,“假、洋、俗、拖”等现象也在众多电影、电视剧作品中层出不穷。这就说明了当下的电影和电视剧拍摄和制作过程以及拍摄和制作人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重视和了解并不充足。这两种情况,虽然都导致了电影、电视剧制作脱离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但是两者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从客观上来讲,《红楼梦》并非有意偏离写实的审美规律,而是对此尚无深入的理解。而前者则是抛弃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违背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要求。然而,当前中外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表明,写实审美的基本原理不但没有落伍,而且需要在理论层面与现实相联系。这对于影视作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艺术的自我表达”与“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是一种本质上的矛盾。除了文艺流派的差异之外,更是艺术观、美学观之间的差异。许多年轻的艺术家,被国外的一些人所迷惑,或被某些西方文学理论所蒙蔽,或因对某些文学作品不辨是非,误认为“文学表达了自身”,从而导致了其“现代化”和“深刻化”。因此,探讨这种现象与文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它对我们的警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电视剧、电影之中的中国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就文学而言,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到《水浒》《红楼梦》等经典名著,都闪耀着写实的审美观。《红楼梦》的创作成果丰富多彩,但其审美理念还需要我们认真了解、细致探索。比如“石头”的自我介绍,就是曹雪芹对“写实主义的审美原理”的宣言:“古往今来,都有类似的历史,但我这个,却是新颖独特的,只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已。”“而且,我也要让天下人都戴上新的耳朵,不像子建、文君、小玉等,到处都是。”从曹雪芹的角度来看,他更看重的是“情理”与“真传”,而非“套套”与“穿凿”。这绝对不能被理解为抄袭、机械地复制生活。从《红楼梦》中塑造的艺术意象来看,曹雪芹在表现生活艺术时,充分运用自身的美学才能与美学理念。但他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追求,却深入现实之中。现实主义的审美规律,与“艺术表达自我”极端张扬的本质不同。《红楼梦》中所反映的写实审美理念,是否也能为当下影视作品提供参考?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把中国电影的发展与创造过程联系起来。可以说,近五十年的中国电影历史,是一个逐渐确立、发展并取得巨大成果的过程。在影视艺术的范畴里,写实的审美法则被赋予了新的深刻的体现。这部电视作品不但为中国人所钟爱,也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所倾倒。

例如,1983 年,中国影史回顾展览在意大利举办。中国独特的现实主义美学手法,得到了众多国际友人的认可和称赞,这种认可便是中国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与电影艺术完美融合的最好的证明。这也反映出,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不过时,道路也不会越走越窄,从创作到理论都在一步步发展、成熟、路径越走越宽广。它还证明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不仅被中国广大文艺工作者遵循和肯定,也是在这种现实美学原则的指引下,许多文艺工作者在美学思想方面拍摄了很多优秀的影片,而这种中国式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正逐步被某些具有洞察力的西方画家所认可。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国家,人们对现实主义的审美准则不屑一顾,在赞赏“艺术自我表达”之余,现代化的现实主义思潮再次出现在文坛上,《卡莱默夫妇》等影片深深打动着数以千计的观众。无论导演能否认同现实主义的审美观念,但就其主观影响来看,在西方文学中又一次形成了“新潮流”。正如前述所言,现实的审美原理与艺术本身的表达并不矛盾,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如今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假”“空”“拖”“散”等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与尊重生活、分析研究不够相关,另一方面又与演员的审美修养和艺术性缺失紧密相连。从现实主义审美原理的基本层面出发,要想让影视作品的艺术品质有所提升,就必须走向人生,更加注重对人生的剖析和研究。而从人生走向写作,更是要有曹雪芹这种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追踪跟迹”的创作态度,也要有他这样一位致力于让“世界焕然一新”“熟套旧稿”的改革风气,与“我”二字密不可分。大量文艺实践表明,文艺人对生活的把握和表现,与自己的美学修养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再有天赋、再有才华的艺术家,如果与生活格格不入,与写实美学准则背道而驰,那么他的美学能力就会慢慢退化。另一方面,如果能从生活的汪洋大海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那么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审美能力会更好地发展、提升。

例如,我国知名导演王岚,其作品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电视剧《新岸》的前两集到大结局,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他的电视制作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对艺术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坚持与发展写实主义的审美理念,必然要与所谓的“艺术表达自我”的反写实的审美原理相违背,并应强调“如何为人生而为”的艺术态度是不够的。艺术总是要发掘和创新的。

电影《乡情》就是这样一部值得思考的作品。在描写田园风光时,展示出一种自然与艺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特点。前三场景的描写,与角色、剧情的发展相融合,不断被渲染,做到了情景融合,一次次给观众带来新感受。据了解,导演和摄影师们四处奔波,寻找描绘乡村的美丽风光,却无法满足于一般的乡村溪流、林木和原野。之后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发现故事中所需要的天然风光:广阔的湖泊、成群结队的野牛、悠扬的歌声,这些反复的画面,构成了电影的美感。我想,如果用普通农民来替代,那影片就会失色。细细想来,这一系列的拍摄,是导演、摄像师们耗费了大量心血,因为他们拥有“踏破铁鞋”的艺术追求、超高的艺术品位,以及选择生活美的能力。现实美学原理中,生命美、自然美是首要的,基本上也是基础性的,而创作者的审美观也不可小视,有时候还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都是人生与艺术的辨证家。没有人生,就没有好的艺术。相反,艺术家若能从人生中汲取营养、丰富心灵、拓展视野、提升审美观等,就有机会挖掘自身的人生,可以不断地去挖掘自身潜能,让人生闪耀,创造出符合自身理想的艺术作品。一些西方理论家受到了偏颇的影响,他们认为我国文学艺术理论的发展还很滞后,因而觉得我们无法创作出好的作品。文学的创新发展,的确要求文学作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现实主义的审美原理与各类文学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与影视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影视艺术是非常接近群众、非常现实的群体艺术。

下面以贾樟柯导演所拍的《站台》为例,虽然《站台》这部作品是贾樟柯导演早年所拍的电影。虽然显得有些“马马虎虎”,但是却最为经典。《站台》以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为背景,通过对山西方言、普通话以及安阳方言的融合,主要讲述了山西汾阳县文工团工作的崔明亮、殷瑞娟、张军以及钟萍等一群年轻人的生活、工作和爱情故事。在154 分钟内,贾樟柯导演用最真实的声音以及最写实的镜头向观众呈现了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真实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全片没有美丽的画面堆砌,也没有华丽的特效烘托,就是通过“旁观者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一群最真实的年轻人最真实的生活。由于《站台》立足于现实的写实风格,于2000 年一上映,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欢和认可。由于它质朴和平淡的拍摄手法,引起了一大堆经历过同样故事的人们的感同身受,也使得大家可以通过电影跨越时间,走近那个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它卓越的现实主义美学色彩和饱含着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拍摄手法,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平民化的史诗作品”。

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恩格斯提倡以“美学、史学、人学”的眼光来评判作者与著作。用这种美学原理对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进行评判时,他的小说更加突出了写实性的光芒。虽然巴尔扎克有着对社会阶层的认同和对上层社会的执著,但是,他可以从巴黎的社会发展中看出真实的生活,从阶级的终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这一历史必然,来对社会的真实和客观进行描述。《高老头》中,出身高贵、有教养的鲍赛昂是真心地爱上自己的情人的,但是他的情人却向一个中产阶级的姑娘献上了二十万的“彩礼”。这个故事的编排反映了巴尔扎克对金钱时代的贵族衰落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深刻理解。可以说,巴尔扎克根据恩格斯美学、史学和人学的观点,创作了他的《高老头》。在这一点上,巴尔扎克和作家欧仁·苏不一样,并非只凭理性的哲理去想象角色,他能够跳出自己的阶层立场,立足于历史和社会实际,设定角色,编排故事,凸显文章的现实主义原则。

三、结语

在物质生活相当丰富的今天,精神食粮也成为了当下人民迫切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电影和电视剧艺术是非常贴近人民的群众性艺术,而文艺创作者所需要的,更是由生活而发,并升华于生活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在表达感情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必须从现实出发,并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融会贯通于艺术作品中。只有这样的艺术作品,才是可以走进观众内心的高级艺术。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美学现实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