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壮凄婉 撼人心魄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解析

2022-11-12刘雪琳

戏剧之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临安岳飞古筝

刘雪琳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桂林 541000)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且绚烂多姿的音乐文化,在国际上,中国音乐也拥有较高的水平和地位,大量的作品在各类国际大赛中获奖并出版发行,甚至,有一些音乐家的作品已经融入国外的音乐圈,这部分音乐家的作品,大多数是以传统的民族音乐素材作为根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征。在我国众多的现代古筝作品当中,《临安遗恨》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有着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音乐艺术效果,因此,该作品也逐渐成为音乐会上的首选表演曲目之一。《临安遗恨》传达出一种壮阔凄婉的情感,其表现形式和演奏技术都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激发观众情感和思想上的变化,可见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之高。本文针对我国著名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进行音乐艺术方面的探讨。

一、《临安遗恨》音乐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当代音乐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有着极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国内大部分音乐创作者的创作源泉都来自于民族音乐素材,民族音乐有着曲调鲜明和生动活泼的特色,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之中增添民族音乐特色,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临安遗恨》最初叫《囚思》,主要描绘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岳飞,在临刑的前一天晚上所发生的心绪和心路变化过程,剧作对岳飞的思想活动进行了重点描绘,突出了该历史人物对人生的留恋、对命运不公的感叹,表达了岳飞对老百姓的怀念和担忧。剧作中,岳飞在面临死亡之时,并没有流露出紧张或是害怕等情绪,更多的展现了一种从容就义的慷慨激昂之情,这部作品通过各种演奏技法和创作手法,将岳飞在临刑之前的心路历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整部作品始终围绕着“情”字进行创作和演绎,有着十分鲜明的音乐艺术特色。

《临安遗恨》诞生之后,不仅在众多舞台上进行了演奏,还引发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众多演奏者及作曲家都对该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赞美和评价。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届民族乐器国际竞赛当中,《临安遗恨》获得了极高的理论赞誉,这也使得该作品成为古筝现代美学的最佳诠释作品,成为新时代古筝的标志性作品,也成为各类专题研究的新宠。该作品的研究者大多都是古筝演奏家,而研究的视角,大多基于演奏技术的新开发、古筝演奏美学的新进展等,对该作品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趣进行深入剖析。

该作品有较为鲜明的情感变化,主要可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部分,在演奏逻辑上主要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岳飞在狱中所思所想开始回忆。

引子部分的演奏情感十分悲壮,描绘了英雄在狱中慷慨激愤的感情。第一部分的旋律令人悲伤,旋律大起大落跌宕起伏,这部分乐曲也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基础材料,整首曲子都将《满江红》作为基础,将其原有的结构保留,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的凸显了岳飞的愤慨之情。通过弱起的乐句,增强了乐句进入的力度和强度,而后的强齐奏,不仅是对主音的强调,也充分地凸显出了主线情绪。这一部分的乐曲,充分地刻画出了英雄人物心中满怀的悲痛之情。第二部分,通过变奏乐段充分地体现出了岳飞对妻儿的思念之情。该部分的音乐情绪十分浓烈,凸显出了岳飞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又侧面表达出了岳飞对妻子的抱歉之情。这两种情感的交织,通过乐曲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第三部分,通过戏曲音乐当中常见的“紧拉慢唱”手法,描绘了英雄驰骋战场和杀敌报国的激情,也侧面烘托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英雄对战友的深深思念之情。第四部分当中的变奏,凸显了岳飞作为一个民族英雄,对百姓的思念和愧疚之情,该部分的旋律较为温暖,乐曲和第二变奏曲调相似,然而,起伏变化相较于第二变奏却逐渐增多,欣赏者感受到了岳飞和百姓之间的浓浓情感,也为后续的悲壮场面作了铺垫。在最后两个阶段,乐曲节奏逐渐从平缓变得慷慨激昂,再回归到舒展,这两个部分的节奏显得十分悲壮,表达了人民对英雄的歌颂和缅怀之情。

(1)创作手法简洁,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

该作品重点突出了英雄所经历的生活场景,整部作品始终围绕着“情”进行创作,情感的诠释是整个音乐发展的动力。该作品的表现手法十分简洁,而其塑造的音乐形象也十分鲜明生动。作品巧妙借助了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具有丰富的画面感。在曲调的展示中,作品选用了与民族英雄岳飞形象相关的曲目《满江红》。对于音乐的主线发展来说,作曲家并没有通过大量的转调以及离调方式进行表现,也没有借助庞大复杂的曲式,仅仅只是以单一的主题变奏,运用了和D 宫系统相近的G 宫、C 宫系统。在转调以及离调的创作手法之上,整体表现得十分简洁、灵活、实用,这也为整个作品的雅俗共赏奠定了基础。倾听者不需要在纷繁复杂的音乐转调中查找头绪,便能够轻松进入到音乐所营造的画面氛围感之中,并被其展现出的艺术情感所感染,此种调式的发展也是进一步推动音乐发展的良好手段。不仅如此,各个变奏方法也有所不同,传达出了十分清晰明了的意思,整个作品对于“情”的叙述在各个段落当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使得作品的情感表现饱满有力,这也是该作品获得极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2)张弛有度,音乐发展和谐自然

音乐作品的张力预设以及发展都是音乐获取动力的关键手段,如果作品当中有大量的紧张乐段,会使听众对作品的理解发生偏差,从而对作品失去兴趣。作曲家在《临安遗恨》的创作当中,对音乐发展过程的紧张和松弛度进行了良好的把控,不仅如此,其张弛相间的张力理念,也十分契合音乐欣赏的规律。例如,该作品的第一段就充分体现出张弛有度的创作理念,在这一段中,剑拔弩张的愤慨以及战争的风驰电掣、刑场上的悲壮哀歌等画面,都充分体现了紧张的创作手法,而对于思念妻儿的柔情断肠,以及思念百姓的深厚情感,和英雄主义的情感升华,都充分体现了松弛的创作手法,紧张和松弛层层交错,将倾听者的情绪带到一定的高度,让倾听者与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笔者在对整个作品的编排情况进行查看后发现,该作品的逻辑层次张弛相间,且音乐的整体发展和谐自然,这种音乐逻辑和层次感的体现都更加符合音乐的欣赏规律。

(3)善于运用乐队,情感起伏流畅自然

协奏曲作品音乐效果呈现的关键在于乐队,乐队对于整个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以及音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音乐作品《梁祝》开始,作曲家何占豪就将乐队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有效地借助乐队的演奏展现音乐的发展,进行情节烘托,此项技术的运用对《临安遗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乐队部分效果的加强,能够进一步凸显作品的艺术特色,使欣赏者受到情感上的感染,该作品在引子部分营造出了悲壮的乐队基调,该部分也是乐队首次对岳飞深层次情感的动力性呈现。该部分乐曲通过乐队所具备的桥梁作用,将各个情感部分进行串联,不仅如此,各段落的转调部分也是通过乐队进一步凸显和完成的,乐队还巧妙地掌控了曲目的速度以及节奏变化。此首音乐器乐协奏曲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民族音乐现代化”的成功之路。乐队的出色表现全方位地展现出了曲目要传达的多层次情感,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得作品的情感跌宕起伏,表现得更加丰富。

(4)良好的把控节奏及速度变化,音乐发展曲折向上

古筝作为独奏乐器,在其表演过程当中有着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如何在不影响乐队合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出曲目的特色,是作曲家必需要深思的问题。《临安遗恨》巧妙地解决了古筝乐特色传达和乐队合作之间的问题,对整个曲目的节奏和速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合理的把握和调节,开创了古筝乐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在乐曲开始表演之后,乐队和独奏古筝的齐奏坚定有力,把曲目所要传达的悲愤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之后,该曲目的“独语”式乐句,与前句进行了充分的对比,演奏的速度逐渐放缓,这时,乐曲开始进入到第二部分,整个曲目的演奏速度较为舒缓。在曲目的第二个环节,节奏较为规整且平稳,充分表达出了英雄之亲情。在曲目的第三个环节,首先以快速的音乐节奏展现出了战争的信息,使得听众的情绪被紧张的音乐带动起来,在独奏环节的“紧拉慢唱”,充分烘托出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在演奏的中间部分,齐奏的段落以及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充分展示出英雄跃马纵横疆场的雄姿英发。在逐渐放缓的下行齐奏音乐演奏过程当中,倾听者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之中,在变化感极强的伴奏之下,倾听者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述说感,仿佛在诉说军民之间的深厚感情。齐奏慢速的沉重音响,又仿佛是在描述牢狱之苦,把观众带到了刑场,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悲鸣。在整个古筝乐曲的演奏过程当中,其中的自由古筝独奏部分节奏的变化很多,却又衔接得十分流畅,充分体现出了英雄刑场就义的紧张以及壮烈情感,让倾听者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画面,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英雄就义时的哀鸣和悲壮。在乐曲的最后结尾部分进行的宽广节奏演奏,又仿佛将倾听者带入了一个十分豪迈和辉煌的时代,仿佛英雄的气概将和日月同辉,最终,在齐奏当中,整首曲目完结。作曲家通过对节奏和速度的把握,将各个段落的不同情感进行塑造和体现,为倾听者描绘出了一幅幅场景,通过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对情感及场景进行转换,使得整个乐曲有着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临安遗恨》能够在众多优秀的作品当中脱颖而出,吸引全国古筝演奏家以及爱好者甚至是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说明作品的艺术造诣以及情感价值都极高,有着突出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新时代的古筝艺术家称这部作品为历史的“新起点”,对该作品凄婉动人的旋律、慷慨激昂的情感、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艺术效果,表达了高度的赞扬。

除了上述的创作手法之外,《临安遗恨》还有着诸多不同的创作手法,例如,善于利用乐句之间的“对话”情节展现所要传达的情绪,并将情绪进行有效的传达和转换,让整个曲目情感价值浓厚,情感真切且催人泪下。

二、小结

《临安遗恨》由作曲家何占豪创作,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和艺术感染力,也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音乐现代感,是我国古筝乐曲当中的代表作品,该作品通过现代审美的基调,对古筝传统表现手法进行了提升和展现,有效塑造了生动鲜明且立体饱满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形象,谱写了悲壮哀鸣且凄婉动人的艺术旋律,对民族英雄岳飞的历史悲壮时刻以及情感活动进行了描绘,把倾听者带入曲目所描述的一幅幅画面中去,使听者深刻感受到了该曲目所要传达的情感内涵。该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成就将会给未来的民族音乐以创作上的启迪,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音乐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创作出更多艺术价值更高的音乐作品。

猜你喜欢

临安岳飞古筝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岳飞故事稗钞·序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