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2022-11-11顾鸣燕

医疗装备 2022年20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血流量

顾鸣燕

沭阳铭和医院 (江苏宿迁 223600)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但长时间反复穿刺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导致局部血管狭小、血栓形成,且易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风险护理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血管状态,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远红外线治疗仪则是利用远程红光原理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强黏膜修复功能,促进内瘘穿刺孔愈合[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9~76岁,平均(63.56±2.55)岁;透析时间3个月至3年,平均(2.26±0.5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1~79岁,平均(63.58±2.62)岁;透析时间5个月至3年,平均(2.28±0.6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具备《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2]中提供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适应证;建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血液透析时间为4 h/次,频率为2~3次/周。排除标准:伴有器官功能不全;近1年内接受过重要手术;合并恶性肿瘤;存在免疫、凝血功能障碍;伴有急慢性全身感染;患有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风险护理。(1)风险评估:成立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通过交谈、查阅患者病历、护理记录单等方式获得患者的病情及透析情况;对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其在透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风险因素。(2)干预措施:向患者详细阐述血液透析治疗中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高其配合度,并告知患者日常维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和应对措施,以缓解其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建瘘前,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避免选择有破损、血肿的皮肤为穿刺点,且为促进内瘘成熟,在内瘘形成前2周,指导患者用温水浸泡手臂;建瘘后24 h,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若无渗血或出血较少,使用无菌方纱轻压穿刺点进行止血,若渗血较多,则需打开伤口,找到出血口,并进行结扎止血,若穿刺口愈合较好,建瘘后1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手握橡皮圈运动,3~5 min/次,10~20次/d;建瘘后2周可指导患者扎止血带进行手握橡皮圈运动,以确保内瘘血流量充足,并在患者睡眠时,指导其取侧卧位,防止建瘘侧肢体血管受压,进而预防血栓形成;建瘘1个月以上可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前,对内瘘功能及患者血压情况进行评估,定期检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患者的血常规及血细胞比容,若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过高,需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及用法,防止血栓形成;血液透析结束后,用碘伏消毒穿刺口,并沿血管进行压迫止血,同时防止压迫点移位,以免形成假性动脉瘤,若患者已形成假性动脉瘤,可用弹性绷带包扎,防止瘤体扩大,若患者因穿刺或止血发生肿胀,立即给予冰敷,24 h后再进行热敷,并以穿刺点为中心,沿内瘘血管方向涂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范围至少在5 cm左右,然后用指腹沿内瘘走向轻轻加压按摩,3次/d,15 min/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干预:仪器采用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TY-102,国械注许20162260036);将治疗仪探头对准穿刺处皮肤,距离保持在20~30 cm,每次照射40 min,2次/d;照射结束后24 h,以穿刺点为中心,沿内瘘血管方向涂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

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并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1)动静脉内瘘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及术后随访1年结束时,采用多普勒超声仪(东莞市康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C-25型)检测两组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其中,内瘘直径使用位于内瘘吻合口近心端3~5 cm处的静脉测量点测量,并采用内瘘口血流频谱,以游标测绘法得出内瘘血流量。(2)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观察两组随访期间出血、血栓、静脉高压、感染、皮肤肿胀、动脉瘤样扩张等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3)生命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及术后随访1年结束时,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两组生命质量,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动静脉内瘘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结束时,两组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比较

2.2 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随访期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结束时,两组GQOLI-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稳定的血管通路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目前,临床多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具有穿刺容易、可重复等特点,且血管吻合在皮下进行,患者感染机会少,并发症发生率低[4];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反复穿刺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及血管壁增生,进而引起内瘘狭窄和内瘘血流量降低,引发内瘘相关并发症,降低内瘘使用寿命,甚至影响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因此,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风险护理通过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行分析与总结,规避风险,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但单独采用风险护理不能有效地维持患者的血管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随访1年结束时,观察组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可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直径,提高内瘘血流量。分析其原因为,远红外线治疗仪产生的窄频低能量红光可作用于人体,使对红光吸收最强的线粒体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从而促进血管内膜修复[6];其还可通过热效应促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提高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扩张内瘘直径,从而改善动静脉内瘘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可减少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其原因为,远红外线治疗仪产生的红光可有效改善血管暗沉及纤维化,使血管明显浮现,利于医护人员进行穿刺操作,并可减少对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其可促进细胞合成,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使内瘘穿刺点伤口愈合,从而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随访1年结束时,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分析其原因为,远红外线治疗仪不会在患者局部皮肤表面聚集热量,故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皮肤灼伤,安全性高;且其可促进血红素加氧酶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发生及血管壁增生,提高穿刺成功率,缓解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故患者舒适度更高,生命质量更佳[7]。

综上所述,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预防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血流量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内瘘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从计算肺循环的血流量联想到定积分的思想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饭后静卧养肝利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