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COMB共词聚类的耳穴贴压镇痛研究热点分析
2022-11-11刘雪琴刘晓辉张颖聂亚杰章晓菲
刘雪琴 刘晓辉 张颖 聂亚杰 章晓菲
(1.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1]。目前疼痛已成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2]。耳穴贴压是中医特色疗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简单易操作、安全性高及疗效显著等优点,对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被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妇科与肛肠科等方面[4],其镇痛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了解耳穴镇痛研究热点有助于学者准确把握该领域研究进展,有助于发挥中医自身优势,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bliographic items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BICOMB)是一款用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工具软件,可对相关研究热点进行聚类分析及结果的可视化呈现。目前国内学者对耳穴镇痛相关研究的把握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本文系统检索了自建库至2020年12月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耳穴贴压镇痛相关研究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式,揭示耳穴贴压镇痛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发展态势,以期为我国耳穴贴压镇痛疗法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检索CNKI、VIP、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检索式为:“(耳穴压豆OR耳穴埋豆OR耳穴贴压OR耳穴压籽OR耳穴埋籽OR耳穴压丸OR王不留行籽)AND(疼痛)”。检索年限设定为:自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将从三个数据库初步获得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进行查重,剔除报纸、著作、会议论文、硕博论文等,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剔除与主题不符、内容无关文献后,最终共纳入耳穴贴压镇痛文献854篇。
1.2信息提取 将纳入的854篇文献导入书目共现分析系统[6](BICOMB 2.0),格式为“.txt”,之后将文献的关键词、发表年份、来源、作者信息等进行提取,提取关键词前需要采用统一的映射规则对同一字段进行修改[7],如将“癌性疼痛”“癌痛”“癌症疼痛”合并为癌性疼痛,并除去广义、无实质意义的词,如耳穴贴压、疼痛等,合并和剔除完成后重新进行统计和分析。用BICOMB 2.0软件生成高频词并最终生成“.txt”格式的词篇矩阵,使用gCLUTO图形聚类工具包[8]进行聚类生成树状图和山丘图。
1.3聚类分析 利用gCLUTO软件生成词篇矩阵的部分操作选项见表1,依此测试3~9个聚类团,达到类内相似性尽量高的情况下类间相似性尽量低,确定最佳聚类数[9]。本研究最佳聚类团为5个。进一步对聚类结果生成可视化树状图和山丘图。可视化山丘图可以直观呈现出聚类的数量(山丘的数量)、类内文章量(山丘的体积)、类内相似性(山丘的高度)和标准差(丘顶的颜色)。按照类内标准差由高到低的顺序,丘顶颜色分别是深蓝、浅蓝、绿、黄、红。聚类效果最好的丘顶颜色为红色[10]。山丘图的丘顶可显示聚类团编号及本聚类最具代表性的3篇文章。
表1 gCLUTO软件部分对话框选项
2 结果
2.1耳穴贴压镇痛相关文献的基本信息 (1)发表年份: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篇耳穴镇痛相关的文献发表于1987年,但1987-2008年文献发表量少,22年来仅有95篇,从2009年开始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度发文量最多为126篇。(2)发表期刊:本研究纳入853篇文献发表在295种期刊上,载文量前三的期刊分别为《中国针灸》30篇、《中医临床研究》24篇和《内蒙古中医药》20篇。(3)作者信息:发文量排前3名的作者分别是路永红、黄玉湘、成磊,发文量均为12篇。1987-2020年有关耳穴贴压镇痛文献量见图1。
2.2耳穴贴压镇痛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 将纳入的854篇文献导入BICOMB 2.0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合并、统计,最终获得关键词804个。高频词的计算公式为[11]:,(I1是出现次数为1的关键词的个数;T为高频关键词出现的最少次数)。根据公式计算出本研究出现频次≥12的关键词为高频词[12],共得到28个高频词,累计频次为30.07%,见表2。
2.3聚类结果 基于28个高频词生成词篇矩阵,使用gCLUTO进行聚类生成山丘图、树状图。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聚类结果基本一致,根据相关专业知识[13],总结出耳穴贴压镇痛相关研究共有5类研究热点,见表2。扫二维码见图1~图3。
表2 耳穴镇痛研究相关高频关键词
(1)聚类0:山丘体积最大且陡峭,丘顶颜色为红色。提示该聚类内文章基数最大,研究主题类内相似度极高[14]。高频关键词为护理措施、穴位贴敷、肛肠病、术后疼痛、混合痔术后、术后疼痛。该聚类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耳穴镇痛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2)聚类1:山丘体积和陡峭程度均略低于聚类0,丘顶颜色为红色,表明此聚类内文章数量多,聚类内文章主题较为一致[15]。高频关键词为艾灸、手术后、痔、腹腔镜手术、镇痛效果。该聚类研究主要集中耳穴贴压治疗术后疼痛。(3)聚类2:山丘体积等于聚类1,陡峭程度低于聚类1,丘顶为黄色。该聚类内文章数量多,文章间研究内容分布较为集中。高频关键词为癌性疼痛、生活质量、全膝关节置换术、肛肠病术后、疼痛程度。该聚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耳穴贴压治疗癌性疼痛。(4)聚类3:该聚类山丘体积大小等于聚类0,陡峭程度比聚类2略低,丘顶为绿色。该聚类内文章数量最多,研究内容较为离散。高频关键词为骨折、焦虑、穴位按压、剖宫产术、围手术期、腰椎间盘突出症。该聚类研究主要集中在耳穴镇痛在围手术期的应用。(5)聚类4:山丘体积虽最大但却最为平坦,丘顶为蓝色。提示该聚类内文章数量虽然多,内容非常离散。高频关键词为原发性痛经、痛经、临床观察、疗效、中药熏洗、肛肠病术后疼痛。该聚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耳穴镇痛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运用。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BICOMB 2.0、gCLUTO、EndNote X9软件,分析耳穴镇痛相关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自2009年起相关文章发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分析其原因与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发展中医药卫生事业密切相关。聚类分析得出耳穴镇痛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于耳穴贴压在肛肠病术后、外科手术后、围手术期、癌性疼痛及痛经等方面。
3.1热点1(聚类0):耳穴贴压镇痛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研究 该热点是耳穴贴压镇痛核心研究热点,从可视化山丘图可以看出,该类研究热点类内相似性极高,研究主题高度一致。肛肠病术后疼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由于肛管皮肤受脊神经的支配,神经分布丰富,所以感觉敏锐[16],再加上手术刺激、创面水肿或感染、排便刺激肛门括约肌而引发剧烈疼痛,增加患者的恐惧感[17]。因此,对于肛肠病术后疼痛的治疗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肛肠病的发病在中医上多认为是脾胃湿热下注所致[18],再加外科手术,脏腑筋络受损。对症治疗宜行气化瘀,通络止痛[19]。肛肠病术后疼痛的根本是耳穴位点与经络脏腑的络属关系。聚类0的1篇代表性文献表明,几乎所有肛肠疾病患者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且肛肠疾病术后所引起的剧烈疼痛通常是患者不愿意主动进行治疗的原因之一[20]。研究表明,耳穴埋豆能够有效缓解肛肠手病术后疼痛,使患者感到舒适的基础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刘嘉等[21]使用耳穴埋籽治疗肛肠术后疼痛,取穴神门、大肠、肛门,每日3次,两耳轮流进行,同时联合穴位贴敷,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8%,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8.2%,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动物试验研究结果[22]也表明,在损伤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超前镇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刺激发生后。上述研究结果均表明最有效的术后镇痛治疗应在术前提前干预,未来学者应更多关注此类镇痛方式,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3.2热点2(聚类1、聚类3):耳穴贴压镇痛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聚类1的主题词为手术后,聚类3主题词为围手术期,将两个主题合并为耳穴贴压镇痛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该热点同热点1均为耳穴贴压镇痛研究热点。外科手术属于有创损伤,创伤较大,术后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加之对手术结果的不确定性及恐惧,易滋生负性情绪。对此,在患者围手术期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聚类1的1篇代表性文献是针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观察组于术前1 h、术后1、24、48 h给予耳穴按压疗法,对照组给予假耳穴法,结果显示,耳穴贴压可有效缓解全麻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刘伟等[27]的研究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前1 h和术后3 h、6 h、12 h及24 h分别予耳穴贴压干预联合音乐疗法,结果表明耳穴贴压联合音乐疗法在减轻分娩疼痛程度、减少分娩应激反应方面优于单用音乐疗法。中医学认为,耳穴贴压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减弱疼痛信号传导、增加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等有关[28]。耳穴贴压镇痛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相对来说文献较多,文献质量较高,但对于穴位的选择、穴位的数量、按压时间及频率等均缺乏标准[29],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3.3热点3(聚类2):耳穴贴压治疗癌性疼痛的相关研究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疼痛,规范化三阶梯止痛方案是一种有效镇痛方法[30],但仍有10%~15%患者癌性疼痛不能解除[31]。中医认为,癌痛发生的病理机制主要为机体阴阳失衡,邪毒聚积,正气虚亏,致使气血痰凝瘀阻[32]。耳穴压豆可通过刺激耳廓上对应穴位,达到调理脏腑阴阳、止痛活血,有效减轻癌性疼痛[33]。聚类2的1篇代表性文献采用耳穴贴压神门、交感、皮质下缓解胃癌晚期患者癌性疼痛及负性情绪。在本研究中,神门穴、皮质下穴能调节大脑,有效宁心安神、镇静止痛,缓解不良情绪;交感穴可以调节植物神经,滋阴清热、抑制平滑肌痉挛,从而缓解疼痛。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及疼痛数字评分(NRS)均低于对照组(P< 0.05),生活质量评分(SF-36)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耳穴贴压可有效缓解胃癌晚期癌性疼痛。耳穴贴压已被证实对术后疼痛、原发性痛经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4],但在癌痛干预方面,受疾病或个人因素影响,疗效差异性较大,缺乏可靠依据[35],这同时也是未来耳穴贴压镇痛相关研究的突破点。
3.4热点4(聚类4):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热点5的高频关键词为原发性痛经、痛经、临床观察、疗效、中药熏洗、肛肠病术后疼痛。痛经指的是月经期间出现腹痛、同时伴有下腹坠胀感,轻者疼痛时间长,重者伴有胃肠道反应、腹泻、头晕头痛,严重困扰患者身心健康[36]。原发性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因气滞寒凝、湿热瘀阻或气血肝肾亏虚、情志郁结等导致子宫气血运行失调、失于濡养。通过按压相应耳部穴位,能激发人体经气,促进气血运行有道,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活血化瘀通络、缓急止痛的功效[38]。聚类4的1篇代表性文献采用耳穴贴压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研究选用的穴位为子宫、内分泌、神门、皮质下、内生殖器、交感、肝、肾穴,可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各种中医证候,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然而,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临床研究类文献数量不多[39],且由于原发性痛经具有多种中医分型、人体个体体质具有差异性,目前治疗方法尚不能统一[40],缺少各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直接对比。对此,应积极探索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机理,统一治疗标准,使其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充分发挥中医防治优势,进一步促进耳穴贴压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4 小结及展望
综上所述,本研究经过综合分析总结出耳穴贴压镇痛的4个研究热点,耳穴贴压在治疗疼痛性疾病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从年度发文量来看耳穴镇痛研究前景广阔,通过聚类结果可知4个研究热点中有3个是关于手术护理,研究热点较为局限,有待开发、探索更多方面及领域。分析文章可知耳穴贴压止痛多为辅助疗法,且多需进行中医辨证取穴。对于耳穴镇痛机制的研究及穴位的选取相关研究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及规范化。耳穴贴压疗法简便易行,止痛效果好,但仍存在不足,如在即时30 min 内止痛效果还不够理想,个别疼痛剧烈、痛阈低的患者仍需配合药物缓解,这尚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