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瘀止痛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2022-11-11朱洁怡许小宴

当代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分度化瘀总分

朱洁怡,许小宴

(梅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广东 梅州 514000)

原发性痛经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因素所致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的下腹痛、面色苍白、腰骶酸痛、肢冷汗出等症状,属于女性常见的疾病类型[1]。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口服避孕药方式缓解临床症状,但实际运用中发现,西药治疗期间极易发生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对下个月经周期的改善作用不佳[2-3]。中医认为,冲任失养是导致痛经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荣则痛,部分患者也可因胞络气血不畅引发痛经,不通则痛,其中气滞血瘀型为痛经最为常见的辩证类型。有研究报道,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临床疗效[4]。中药汤剂与中药穴位敷贴均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门诊收治的118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化瘀止痛汤联合穴位敷贴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118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研究组平均年龄(24.17±1.23)岁;平均病程(4.67±1.46)年;平均痛经分度总分(11.67±0.92)分。对照组平均年龄(24.25±1.19)岁;平均病程(4.62±1.51)年;平均痛经分度总分(11.73±0.87)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痛经的最新中西医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分型均为气滞血瘀型;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腹部超声等常规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子宫、盆腔等器质性病变;存在不同程度下腹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痛经症状,因对生活、工作造成影响来门诊就诊。排除标准:妊娠或疑似妊娠女性;因合并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化瘀止痛汤治疗,组方:白芍药、当归、川芎、延胡索各15 g,香附、木香、五灵脂、三棱、泽兰各10 g,炙甘草6 g,根据患者辩证分型,另加乌药、郁金、小茴香各10 g,将上述药剂使用开水浸泡20 min后,文火煎煮20 min,取药汁100 ml服用,每2天1剂,指导患者于经前1~2 d开始服用,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服用3剂,经期无需停药,连续治疗6个月。

研究组采取化瘀止痛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其中化瘀止痛汤组方成分和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配合穴位敷贴,方法如下:取肉桂、当归、艾叶、元胡各4 g,吴茱萸、细辛各2 g,没药、白芥子各3 g,研磨成粉,并以香油、鲜姜汁调成药膏,做成圆锥状药饼置于圆形医用透气胶带中心位置,贴敷于神阙、中极、三阴交、次髎穴位,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整体疗效、痛经分度总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生命质量评分。①疗效判断标准根据腹痛、恶心呕吐、腰骶酸痛、肢冷汗出等痛经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症状消失且停药3个月内未复发为痊愈;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2/3为显效;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1/3~2/3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5]。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痛经分度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关于痛经分度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统计患者经期是否小腹疼痛、是否休克、是否需卧床休息、是否面色苍白、是否四肢厥冷等15个症状的发生情况,计算痛经分度总评分,分值范围0~15分,其中≤7分为轻度,8~12分为中度,≥13分为重度。③采用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分值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④中医症状积分,包括小腹胀痛(无,0分;轻度,3分;中度,6分;重度,9分)、经量减少(无,0分;有,2分)、经行不畅(无,0分;有,2分)、经血紫暗或血块(无,0分;偶见,1分;常有,2分;多见,3分)、经前乳房胀痛(无,0分;偶见,1分;频发,2分;持续,3分)、脉弦(无,0分;有,2分),按照不同程度积分标准计算总积分[7],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⑤生命质量采用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从生理、独立性、心理、环境、社会关系5个维度进行评价,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均高于对照组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痛经分度总分、VA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研究组痛经分度总分、VA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痛经分度总分、VA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 of dysmenorrhea,VAS score and total score of TCM symptom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s)

表2 两组痛经分度总分、VA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 of dysmenorrhea,VAS score and total score of TCM symptom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s)

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9 59痛经分度总分3.08±0.64 6.59±1.19 19.953<0.01 VAS评分2.24±0.82 4.39±1.31 10.686<0.01中医症状总积分9.84±1.08 12.37±1.96 8.684<0.01

2.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生理、独立性、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9 59生理90.27±3.62 79.81±4.26 14.372<0.01独立性86.19±3.41 77.26±5.42 10.712<0.01心理89.09±4.16 80.12±4.83 10.809<0.01环境86.37±2.93 73.64±3.65 20.891<0.01社会关系84.26±3.19 70.82±4.37 19.081<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可能与子宫屈曲、子宫发育不全、不良体姿、精神等诸多因素相关,常规西药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对当次月经周期症状的改善效果尚可,但对下次月经症状的作用有限,且西药的反复应用增加了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8-9]。中医学将原发性痛经归为“经行腹痛”的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患者多表现为行经期间或经期前后下腹部疼痛症状,并伴有全身不同程度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10]。气滞血瘀型是痛经最常见类型,肝郁则气滞,致使瘀滞冲任,长期可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血运不畅,由于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程度更甚,不通则痛[11-12]。因此,痛经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为原则。化瘀止痛汤中的白芍药、当归、炙甘草具有调经止痛、补血活血作用,川芎、延胡索、五灵脂、三棱、泽兰具有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的功效,木香与香附能调经止痛、理肝气,诸药合用,共奏止痛化瘀之功效[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痛经分度总分、VA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独立性、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敷贴在改善痛经症状、提升疗效方面具有良好疗效,分析原因为,穴位敷贴隶属于针灸学,为灸法技术的延伸学科,在实践运用中发现,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优势,本研究穴位敷贴治疗中,以萸桂温经方作为基础方剂,作用于体表穴位,具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以穴位敷贴方式用药有助于激发经气,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14-15]。此外,穴位敷贴体外用药可避免药物有效成分被消化酶分解,进而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且体外用药可避免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运用化瘀止痛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并缓解痛经症状,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度化瘀总分
制动主缸体斜孔加工夹具的设计应用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三齿盘定位分度工作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STM32F4的时栅数控分度转台控制系统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