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2022-11-11邵宴清邱晓妮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临床

陈 超 邵宴清 邱晓妮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区,广东 惠州 516001)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位于人体小腿下端,由胫腓骨下端、距骨构成,具有稳定性好、柔韧性强的特点,极易受到外力的损伤。常见疾病为骨折、脱位,多由间接暴力引起,约占全身性骨折的4.2%,多见于年轻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1-2]。踝关节骨折后机体组织结构异常,表现为踝关节部位疼痛、红肿、畸形、皮下组织肉眼可见淤青,且无法独立行走,同时会影响下肢、骨盆、脊柱等多功能的正常发挥,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3-4]。踝关节骨折需严格遵守相关治疗标准进行,然而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因此治疗中应当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辅助提升患者康复速度,避免后期踝关节出现疼痛、僵硬的现象,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由医疗服务人员共同制定的一种医疗护理程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诊断、康复、治疗全程系统化临床护理工作,并贯彻实施。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护理模式,对降低骨科患者并发症,提升骨科患者康复速度具有显著作用[5]。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其应用效果与患者情绪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2组。观察组80例,男59例,女21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为(49.86±8.77)岁。对照组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50.89±8.68)岁。2组患者均首次确诊为踝关节骨折,均采用关节骨折复位手术进行治疗,且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满足临床研究要求。(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踝部有外伤史,患侧疼痛明显,患脚无法独自站立、行走;②年龄均<70岁;③经影像学(X线、CT)检查确诊为踝关节骨折,踝关节功能障碍;④均具理解、语言表达等能力;⑤认知清晰、依从性较高、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①全身多发性骨折,先天性踝关节发育不良、代谢性骨疾病者;②处于妊娠期、哺乳期者;③合并心、肝、肾重要脏器存在重大疾病者;④中途转院者;⑤存在精神障碍者。

2 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即用药指导、入院护理、饮食指导、体位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1)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与实施:由医院主管组建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并对临床路径医疗模式全盘了解提供全力支持,根据主治医师设计的疾病最佳方案,围绕疾病特点、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既往护理经验、专家意见、家属需求等设计并商定出全面、科学、详细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依据方案内容使得医院各单位积极参与,主动沟通,成立多元化的小组,并根据方案安排逐一开展护理,定期根据患者病情展开讨论,全力推行临床路径医疗模式,建立差异记录、分析、反馈系统。(2)科学培训: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需进行全方位培训,强化培训内容,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充分理解临床护理路径理论与实施意义,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优化整体服务流程,建立入院-入院后-出院-出院后一条龙服务,增强岗位责任人职责,加强医院科室文化建设,当培训结束后,考核成功者可进入实地工作。(3)入院,由专科护士主动迎接患者及家属,登记患者基本情况,包括:骨折类型、疼痛程度等情况,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以及各项院内规章制度,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消除陌生感、恐惧感、距离感,提升护患之间亲密度,使患者尽快融入、习惯住院生活。(4)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深度接触,全方位了解患者,尤其是心理信息,需采用客观评价工具量化心理信息。根据患者病历与个人描述,评估患者病情与心理情况,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向患者介绍本次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式、注意事项、成功案例,同时解决患者疑难问题,提升其治疗自信心与依从性。(5)术前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感觉,防止肢体肿胀或外固定过紧造成的血运障碍,可给予患者患处冰敷,缓解其肿胀情况,或遵医嘱静脉滴注25%甘露醇降低组织压力,同样可达到消肿的目的,同时需做好手术区皮肤清理工作,并积极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以语言、行为、音乐、视频等方式正向引导患者疏解心中苦闷,帮助其建立积极向上心态。(6)术中严密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温度、水肿情况、足趾感觉运动情况、创口渗血情况,同时患肢需垫起抬高,增加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情况,如有异常情况需通知医师进行紧急处理。(7)术后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指导患者正确卧床,抬高患肢,约高于心脏15-20cm,促进血液循环消肿。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严密观察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创口干燥清洁,避免伤口感染,时刻关注患肢足背动脉博动情况,确认是否存在血管神经损伤。(8)术后6小时给予水与清淡饮食;术后24小时协助患者坐立,更换切口药物与纱布,指导其适量运动;术后48小时评估患者病情,明确引流管拔管时间,更换药物与纱布,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术后72小时指导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患者可拄拐下地;术后6天评估患者病情,可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9)术后2-4周以电话、微信、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依据患者骨折程度与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屈伸训练,每天至少500-1000次。首先可做脚背屈伸、抬腿锻炼,其次可进行踝关节主动活动性锻炼,内翻、踝关节缓慢进行最大限度锻炼,保持在零疼痛或轻度疼痛范围内。

3 观察指标:(1)踝关节功能。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对入院时、出院时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包括支撑情况、自主活动、地面步行、疼痛、最大步行距离等,总分100分,分数与踝关节功能呈正比。(2)踝关节活动度。依据踝关节活动范围评分系统(ROM)计算术后4周的优良率,总分>30°为优;25。-30°为良好;总分≤15°为差;优良率=ROM≥25°。(3)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前、护理后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从20个维度进行评分,总分为80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健康。(4)护理满意度。出院前,在护士指导监督下,填写我院自拟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5)肿胀值。采用敏感性较好的figure-of-eight-20法,对患者术前、术后72小时测量踝关节的肿胀周径,将患肢抬高,将外踝顶端为测量原点,由内向外经过脚背,缠绕脚底后到达内踝,后绕行至测量原点,每次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肿胀值=患侧肿胀周径-健侧肿胀周径。(6)采用NRS数字分级评分法,在患者静息状态下对患者术前、术后72小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由1-10分表示,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可忍受1-3分,中度疼痛尚且可忍受4-6分,重度疼痛感难以忍受7-10分。

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22.0,连续型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无序分类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用x2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对比:入院时,2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对比(x±s,分)

表2 2组患者术后踝关节活动度对比(n,%)

5.2 2组患者术后踝关节活动度对比:术后4周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3 2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x±s,分)

5.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5.5 2组患者踝关节肿胀值对比:术前,2组患者踝关节肿胀值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小时,观察组患者踝关节肿胀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踝关节肿胀值对比( ±s)

表5 2组患者踝关节肿胀值对比( ±s)

组别 例数 踝关节肿胀值(cm)术前 术后72小时观察组 80 4.13±1.01 2.19±0.89对照组 80 4.15±1.12 3.03±0.98 t - 0.119 5.675 P - 0.906 <0.001

5.6 2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术前,2组患者NRS评分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小时,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s)

表6 2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s)

组别 例数 NRS(分)术前 术后72小时观察组 80 6.25±1.01 1.52±0.81对照组 80 6.12±1.14 2.51±0.92 t - 0.763 7.224 P-0.446 <0.001

讨 论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为暴力因素导致,因此患者多为青壮年。踝关节属滑车关节,是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构成,因其关节面接触面积较小,因其人体在静止状态下全足放平站立时,踝关节承担了约为体质量2倍的压力,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承重关节。压力面的均衡分布对承重具有重要作用,行走与运动时踝关节通过背伸、跖屈来维持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旦受到暴力损伤,就会出现骨折、脱位,若不及时治疗,踝关节受力面不能得到恢复,极易导致行走功能受损或诱发炎性后遗症[6]。临床中,踝关节骨折除必要的治疗手段外,护理方式也非常重要,恰当的护理对于改善治疗效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常规护理仅为基础性护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性恢复起不到促进作用,骨科临床护理路径是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共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最适宜、有顺序、有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7],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护理方式。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8],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时间为横轴,将入院指导、接诊工作、日常检查、用药情况、护理要点、饮食指导、运动活动指导、出院计划等为纵轴,将其指定为一个日程计划表,将时间与护理结合,使护理工作更加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自己主动的增加自我护理意识与能力,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辅助的参与式结合护理模式,进而提升总体护理服务质量[2、9]。在保证医疗护理措施有效实施的同时,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疗护理的详细过程,提升护患沟通效果。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针对患者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护理手段,进行针对性护理与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治疗、恢复中,帮助其改善不良生活作息,进行适当运动,加快恢复速度。经本次临床研究发现,实施骨科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其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4周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预后恢复情况进行差异化指导,为患者提供有效、科学的护理服务,加快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同时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的护理方案,患者能够接受自身倜然充当病人的角色、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多项改变,且对自身疾病与恢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心理承受能力提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临床路径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拉近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使医院的服务治疗不断提升。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后72小时的踝关节肿胀值小于对照组,且NRS评分小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通过消肿等多种护理方式消除肿痛,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心态,提升护理满意,消除肿痛,促进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踝关节骨折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崴脚可不是小事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足部按摩(二十二)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