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传统外贸企业转型探索
——以浙江土畜集团“十四五”转型发展思路为例

2022-11-11杨跃胜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3期

杨跃胜

(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公司)

传统外贸企业以“贸”起家,早期依靠国家计划经济和垄断经营优势生存发展,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我国加入WTO,相当多缺乏创新的外贸企业被后浪击退。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其与时俱进的持续创新,从“贸”——“工贸”再向“十四五”的“科工贸”经营模式转型,营收效益稳步增长,成为同行中持续发展的不多案例。

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成立于1975年,系浙江省首批外贸企业。1988年国家外贸体制改革与中央财政脱钩,更名为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土畜集团”),2009年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公司。经过四十多年的持续创新转型,浙江土畜集团打造了服装、箱包袋、肠衣、鞋类、纺织品、工具刷和蜂产品七大“拳头产品”,其中肠衣、工具刷和蜂产品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出口龙头地位,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出口十强。

“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浙江土畜集团根据国际国内经营环境变化,结合自身实际,实施 “一体两翼”的转型战略,坚持“工贸一体化”发展道路,围绕团队能力强、出口金额大、市场前景好的拳头产品,进行产业链延伸,投资创办实体生产加工企业,支撑出口营销,先后在国内和东南亚创办了五大“拳头产品”的六家自营生产基地,从纯贸易经营模式逐步转型为工贸结合经营模式,大大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有效促进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时期,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地缘政治矛盾不断激化,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面临严峻挑战;疫情大流行给供给端和需求端都造成显著冲击,阻断了全球供应链,限制了民众消费和企业投资,世界经济复苏脆弱,外需增长乏力;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外贸领域也十分突出,缺芯、缺柜、缺工等“三缺”问题和运费、原材料成本、能源资源价格、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四升”问题直接加重企业负担。

面对国内外挑战和困难,传统外贸企业如果没有主动积极的态度,拓展新思路、采取新动作、落实新举措,极可能在动荡和急剧变化的环境中被追赶、被淘汰。浙江土畜集团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努力践行“内外贸并举、科工贸融四轮驱动”的“十四五”公司发展新战略,通过科技化、数字化引领,专业生产基地支撑,着力扩大市场、增长销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努力探索从“工贸”向 “科工贸”新模式转型,争取到“十四五”末,公司营收规模、盈利能力再上新台阶,实现进出口规模和内贸双循环齐头并进新格局,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践行科技引领新理念 ,打造企业发展新引擎

浙江土畜集团坚持科技引领,在“十四五”期间计划将每年净利润的5%用于科技相关投入,力争从根本上改变数字化程度较低、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产品附加值不高的不利局面。

(一)机制创新

破除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设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制度和组织机构,对旗下科研机构进行整合,组建科技创新中心;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考核、激励、评价制度,建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积极联合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先后与多家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围绕公司产品紧密合作,开展专利、技术、设计、检测、标准等研究,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

(二)数字赋能

积极实施“数字土畜”战略,探索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业务、财务系统的深度融合,构建内部信息高效互通渠道,为供应链高效运转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智力支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应对业务不确定性带来的需求变化,推动公司整体运营方式转变,实现业务智能化、供应链信息化、财务共享化、设计研发数字化,逐步转型为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十四五”首年即与“用友”“金蝶”“全顺”“凌迪”等软件科技公司合作,启动和实施“数字服装”“数字工厂”“数字运营”三大数字化工程。围绕重点产品,建设3D数字服装研发中心,在服装样衣设计研发、样品展销、协同管理等多场景引入3D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打造面料数字化、3D设计、3D改版、线上审款、云端VR展示订样等数字化流程,将每个环节的数字资源沉淀为公司可视化、可追溯的数字资产,实现随时调用和二次研发,不断提升研发效率。“数字工厂”利用业务流程数字化结合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及服务,构建高效协同生产平台,合理进行生产计划编排,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实现数字化管控的全流程贯通、全要素覆盖。“数字运营”项目包括财务共享中心、智慧外贸数字化管控平台、内贸供应链数字化平台,着力于打造一个适应集团各业务生态发展应用的数字化全体系平台,促进数据标准化,打通数据壁垒,挖掘数据价值,整合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实现精准管理,智慧运营。

(三)链效提升

针对产业链上游,充分利用科技化手段升级现有设计研发中心,探索新面料、新工艺的商业化应用,以研发设计为“牛鼻子”,进一步推动经营模式由OEM、ODM向OBM(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升级,努力成为行业领先者;针对产业链下游,以现有下属惠祥检测公司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与TUV南德合作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获取更多产品标准检测资质,形成内外业务协同,持续推进国际认证检测业务,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将检测业务打造成浙江土畜集团提升链效的新名片。

(四)科技升级

加大生产基地科技化改造力度,探索劳动密集型工厂智能化生产管理,针对肠衣、刷类及胶鞋生产严重依赖人力资源的现状,通过“机器换人”和流程管理智能化,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打造现代制造业;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手段提高肠衣、肝素钠等产品的品质,以高品质促附加值提升,实现“产品上档次、生产上台阶、技术上水平”的目标。

二、深化科工贸一体,夯实业务发展根基

(一)聚焦重点商品持续打造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科技化、数字化升级现有肠衣、刷类、胶鞋生产基地,巩固相关产业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围绕核心产品加强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打造2.0版肝素钠产品新生产基地,努力完成国家级科技企业申报目标,推动浙江土畜集团肝素钠产业步入全国第一梯队。同时从优势业务出发,充分考虑产品和订单特点,选取成长空间大、市场有需求、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商品,深度挖掘价值链内涵,向供应链的生产环节延伸,实现供应链体系深度和广度的提升,通过转型全供应链体系提高客户依赖度,增加综合竞争优势。

(二)坚定不移推进“走出去”战略

根据产品生产特点和各国的出口关税优惠、劳动力成本低等区位优势,继续把部分低附加值环节向要素竞争力明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变OEM输入者为OEM输出者,做产业链的“链主”。做大缅甸自有服装生产基地,做强柬埔寨箱包生产供应链体系,探索其他优势产品的产业链国际化布局,持续打造和优化国际化产能平台。通过实施产业梯度转移和全球化发展布局,持续提升产业链的运行质量和全球竞争力。

三、推动贸易升级,努力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浙江土畜集团拥抱变化,融入“双循环”践行新格局,在稳固并发展现有外贸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内贸业务,实现两条腿走路,推动贸易升级。计划到“十四五”末,进口内贸在营收规模、盈利能力上与出口齐头并进。

(一)打造国际贸易供应链服务的集成商

公司将继续以外贸出口业务为基础,把“支持外贸出口,确保货源稳定”作为基本目标,通过实业投资、参股合作等方式获得稳定的、成本合适的高质量货源,放大工贸结合的优势,密切供应商关系,提高响应速度,为下游客户提供质高价优技术新的商品。在稳固并提升现有存量业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公司资源,积极寻找各类机会,加大外贸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的培育力度,积极培育出一批有一定准入门槛、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新拳头产品,实现梯度产品滚动发展;继续巩固肠衣、刷子和蜂产品在出口行业的龙头地位及服装、箱包一流出口企业的地位,做实做专做精服务,打造面向细分市场的专业出口供应链体系,力争成为主要出口产品产业链的“链主”,以全供应链服务来提高客户依赖度,努力成为行业内不可替代者。

(二)打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服务商

围绕“上控货源、下拓市场”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原有进口内贸业务为基础,深化业务内涵,加快扩大进口肉产品的市场份额,拓展乳制品品类,深化红酒业务,试水中高档服装出口转内销;在原有意大利乳制品领导品牌葛兰纳诺、意大利最大连锁品牌COOP、美国玛氏箭牌、可口可乐紧密合作基础上,重点探索国外优质品牌国内运营,利用进出口多年积累的全球客户资源,精选与公司发展方向相契合的品牌,获取这些品牌的中国区经营权,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发展团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运行商”模式,做大做强供应链,实现业务身份和行业价值的双重转变,打造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优质服务商。

改革创新、以变应变、持续转型,浙江土畜集团通过多措并举,面对复杂环境攻坚克难,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双循环”新格局逐渐形成,“科工贸”经营模式初显雏形,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稳步提质向上势头得以巩固,为“十四五”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