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审计报告准则改革与审计收费

2022-07-27杨娜娜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3期

杨娜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一、引言

审计报告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对增强信息的可信性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审计报告存在格式统一等问题,一直广受争议。2016年12月我国财政部批准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选择在审计中认为重要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进行沟通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审计收费是事务所在提供审计服务后向被审计单位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用于弥补审计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审计收费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那么新准则的发布是否会增加审计师的成本进而影响审计收费呢?这是本文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为解决这一主要问题,本文利用新准则改革这一大背景,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政策实施前后划分为两个样本区间,借助OLS+PSM法缓解内生性问题,试图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证据,研究丰富了相关研究文献,为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方面提供了新的证据。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新审计报告准则颁布后,不少学者对这一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李小娟(2017)发现新审计准则在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加大审计师的审计成本及相关的风险。关键审计事项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师的感知责任更小(韩冬梅,2018)。杨明增等(2018)发现新准则能够有效抑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当企业没有实际控制人时审计收费更高(刘佳伟,2021)。不同的研究结果共同说明了新准则实施后产生了客观的经济后果。一般而言,事务所审计师的数量,在审计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等都会影响审计成本。针对准则内容进行的审计工作调整,势必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加细致的审计进而确定关键审计事项。另外,准则除了要求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还要求注册会计师披露审计应对,那么事务所有可能专门对审计师进行指导和培训,以使其具备相应的水平,事务所的成本会因此增加,审计收费作为对成本的补偿理应增加。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对企业而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多,一定程度上可能意味着企业存在的不确定性越大。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他们则认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提供了额外更有价值含量的信息,更有利于投资决策。但是,如果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后,审计师仍然没有发现某一领域的重大错报,这会加大审计师感知的法律责任,同时也会加大审计师承担的审计风险,事务所也会提高审计收费基准以弥补自己多承担的那部分风险和责任。另一方面,从审计客户的角度来看,关键审计事项显示了审计公司的潜在风险。也就是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可能对公司股价、形象产生不利影响,这使审计客户在审计费用支付时处于不利地位,事务所在收取审计费用时处于优势,那么事务所可能会抬高收费而客户处于被动地位无力反驳。因此,提出假设H1:

H1:给定其他条件不变,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后审计费用会显著增加。

Simunic最早开创了审计定价研究的先河,提出了审计定价模型包括审计直接成本和风险溢价两部分后,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花费的审计产品成本、审计收入、承担的风险三方面对审计收费进行探究。Kim等考察韩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发现,审计的生产效率对审计定价具有正向影响的作用,也有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市场占有率越高审计收费越高。国内学者王雄元等(2014)认为基于声誉机制,审计师面临的审计失败风险越高时往往会寻求更高的收费溢价,这与高风险要求高收益存在类似的逻辑。如果企业缺乏实际控制人,内部对管理层监督约束力度相对较弱,这会提升审计师工作的复杂性与风险,因此可能影响审计收费。陈峻(2016)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收费具有正向影响。

受新准则的影响,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格式与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公司都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不同公司规模大小、业务复杂性等方面的不同同样影响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国际“四大”是会计师事务所中规模较大、结构较完善、质量较高、排名较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相比而言,国际“四大”专业水平更高,对新审计准则的接受能力更强,并且注册会计师数量多、业务量多,为了维持在公众中的良好声誉,提高审计收费的可能性及提高的幅度往往会很小;相反,非国际“四大”为了维持自身的利润水平往往更有理由提高审计收费的可能以弥补新审计报告准则为审计工作增加的成本。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2。

H2:给定其他条件不变,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后产生更多的审计费用,并且当由非国际“四大”审计时,这种作用更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19年数据为样本,并对数据进行了清洗与处理,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样本、剔除经融保险行业的样本、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最后共得到7380个公司—年度观测值。此外,为减轻极端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为审计费用(),参考王雄元等(2014)、万东灿(2015)的做法,采用公司境内境外所有审计相关的费用总计的自然对数度量。

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审计报告准则实施的虚拟变量()。本文将2017—2019年度定义为新准则实施后的期间(=1),将2013—2015年度定义为新准则实施前的期间(=0),剔除政策过渡期间year=2016年的样本。

3.控制变量。参考周中胜(2020)的做法,选取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比例等控制变量,同时,还控制了行业和年度固定效应。主要变量及说明如表1所示。

(三)回归模型的构建

为验证假说H1,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构建以下回归模型。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若显著大于零,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审计准则实施增加了审计费用,假设H1成立。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新准则改革前后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PanelB(=1)中审计费用自然对数(AFee)的均值为14.42,而PanelA(=0)均值为13.73,说明新准则实施后审计费用的均值大于实施前,并且审计收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比审计报告改革前增加,表2的结果为假设H1提供了初步证据。PanelA与PanelB中,控制变量的均值没有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与现有研究一致。

(二)回归分析

表3为新准则实施对审计收费影响的一阶差分回归结果。其中,公司规模与审计收费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与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表明当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审计费用会更高;是否由国际“四大”审计(4)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说明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际“四大”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表3的样本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说H1和H2。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解决样本选择偏差产生的内生性问题,以2017—2019年度(=1)为处理组,从2013—2015年以公司规模、审计意见类型、企业性质等为协变量进行样本配对形成回归样本并对配对样本进行了配对平衡检验,结果如表4,可以发现,每个匹配变量在匹配之后,匹配变量的均值之间差异较小,并且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均低于10%,说明PSM匹配的平衡性较好,匹配结果可以接受。

表2 描述性统计

表3 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与审计费用

表5是PSM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新准则实施对审计费用的系数为0.242,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实施新准则后审计收费提高了;表5的最后两列根据是否由国际四大审计进行分组,分组的结果,4=0组的系数为0.379,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非国际四大组的审计费用提高得更显著。匹配后的样本与主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在考虑了样本选择偏差产生的内生性问题之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一阶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以2013—2015及201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2016年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准则实施后审计收费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由非国际“四大”审计时,这种作用更加明显。使用PSM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

表4 PSM匹配平衡检验结果

表5 倾向得分匹配的回归结果

与前文保持一致。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新准则实施经济后果的文献,并对审计准则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研究结果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首先,政策制定者应当考虑到政策执行的经济后果,采取措施予以引导,以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同时,监管部门应该重视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后市场上审计收费乱价的现象,加强监管以稳定秩序。在实践中,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调整审计定价。当然,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考虑除了新审计报告准则之外其他条件如经济的发展、市场情况等的变化,因此,可能存在一些仅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