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财会监督★

2022-11-11董洁琼王艳丽郭道炜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5期

董洁琼 王艳丽 郭道炜

(1.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2.河南省烟草公司洛阳市公司 3.许昌市烟草公司襄城县分公司)

一、企业财会监督的内涵

财会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具体而言,现行企业财会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为保证财会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在内的各种会计资料所实施的监督;为保证财务收支符合有关内外部财会制度规定对财务收支进行的监督;为保证财产和资金安全对财产和资金的完整性及是否合理使用进行的监督;为确保经营活动的合理合规对包括经营规划、经济合同等进行的监督;对企业费用、开支、利润等进行的监督等。综上,可将财务监督的制度作用概括为:揭示差错和弊端;维护财务制度及财经法纪的严肃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改善企业财会工作效率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会上,首次将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并列,共同组成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即: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就企业而言,党内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财会监督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收支及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但各有侧重,要求也不尽相同,各类监督难以相互替代。财会监督处于基础性地位,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是贯穿于企业具体经营结果的会计反映和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控,其中对经济事项前期和中期的监督也是区别于其他监督的主要方面,这一特性决定了财会监督能为其他监督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

二、新形势下财会监督的特点

近年来,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蓬勃发展,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模式,技术实践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种环境下,财会监督从意识到内容再到手段都需要更多地考虑新技术的运用,财务共享平台应运而生。

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加强了信息的交互,业财融合更加紧密,推动财会监督更好地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首先,开展标准集成与在线管控,实现全程追踪,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监管到位;其次,建立智能识别管理异常信息系统,实现异常闭环管理,通过信息化强化监督和制约来提高执行力,信息化可使管理过程处处“留痕”,责任可追溯,提高问责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最后,健全监督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对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的信息联动平台,实现重要信息、监管情况的及时共享,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深化数据利用,整合信息资源,加强跨部门团结协作,促进联动监督过程中信息、人员、监管结果充分共享。

三、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财会监督实现方式

(一)完善制度约束,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制度制定、实施和评估的综合性、动态的过程,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适合”的制度。制度建设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效益的提升,只有不断建设、健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财会监督归根结底也是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

财务共享平台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传统核算型财务转型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三位一体”,分别承担规划指导、过程控制、交易执行的职能。制度建设方面,战略财务主要负责制定企业各项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组织企业会计标准化建设,搭建企业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监督、指导企业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在各单位及共享中心的执行;业务财务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企业下发的各项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并接受战略财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在企业统一的政策制度要求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会计政策、财务制度进行细化,执行财务共享中心各类报账规范,组织各类培训,宣贯公司各项制度、规范;共享财务主要负责结合各单位财务制度,制定财务共享中心相关的政策、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办法、实务操作规范及稽核规则等,整理分析各类会计政策、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对应的战略财务或业务财务,根据会计政策的执行情况,提出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科目调整的相关建议意见。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三者有机协作,共同保障各项制度在公司有效落地。

(二)增强资金监管,提升抗风险能力

企业资金管理主要是指企业资金配置、使用效率、安全监管三个方面的管理,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经营中至关重要的工作。资金管理的结果直接反应了企业的运营状况,关系着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对资金管理进行监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资金管理职责根据新的组织构架进行了重新划分,战略财务主要负责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机制,对资金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负责下属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审批各单位的银行账户开立、变更与注销申请及备案,监控各账户使用状态;业务财务主要负责银行账户的开销户与变更的申请与办理,资金计划编制上报及调度平衡以保障各项业务正常开展,对资金收付款业务发起报账并在共享系统中进行复核和确认,负责保管各类有价证券、密码器、印章印鉴;共享财务主要负责维护报账系统中的银行账户信息,收付款业务的审核及核算,对业务财务发起的银企直联付款单进行付款,并提供银行电子回单。这样的组织构架颠覆了原来业务发起与收付款都在属地财务进行的方式,提升了资金管理水平,强化了资金安全,增强了资金监管力度。一方面,减轻了属地财务进行收付款业务操作与核算的工作量,转变后的业务财务人员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资金收益提升、资金流向分析及资金风险防控上;另一方面,确保了资金支付和复核相分离,杜绝了一人完成业务付款的全部操作,有效防范利用职务之便私吞、挪用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除此之外,银企直联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因人为操作而造成的金额错误收付的情况,同时,与银行系统的对接能及时对资金收付款进行自动匹配入账,确保日清日结、账实相符。

(三)严格预算管理,强化过程监督

财务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基础上用数量、金额的形式反映下一年度企业供、产、销及财务等方面的经营策略,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资源分配、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战略目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一定联系,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等环节要使用会计核算信息,在预算执行与控制中发挥财会监督职能。因此,在报销环节加强对预算使用情况的监督能有效发挥预算的管控作用。

财务共享平台构建以标准业务事项为起点的智能报销系统,一是建立部门档案与预算指标对应关系,通过完善人员档案中部门信息即可赋予对应预算权限,达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使指标细化不悬空,为“全员报销”奠定基础;二是建立标准业务事项与预算指标对应关系,业务人员在录入单据时,只需选择标准业务事项,系统则依据相关事项自动匹配相应类型的报销单据并带出对应预算指标,确保预算管理对全业务事项的有效控制;三是优化预算与资金计划对应关系,以预算为基础,实行资金收入、支出精准控制,全面杜绝无预算、无计划支付资金的行为智能控制;四是把定额管理渗透到降本增效全过程,规范关键指标背后的操作流程,梳理并提炼重点费用项目相关总控定额标准和执行定额标准,通过设置线上审批单和申报单的形式,将定额标准镶嵌固化到共享报销系统,实现预算定额标准对费用报销的有效管控,强化预算执行的过程监督。

(四)建立标准化核算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十四五”建设的关键时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各级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坚持职业操守,坚决遏制跨期确认收入等不规范行为。围绕这一要求,财务共享中心在设计时就把解决核算口径不统一、收入确认不及时、核算标准存在差异等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进行考量,建立起了以标准业务事项为基础的全新财务核算框架。

标准业务事项以实际业务场景发生为基础进行设置,按照业务类型的差异分为三级,最终通过末级业务事项关联唯一对应的预算指标、会计科目、辅助核算、摘要规则、报销附件、稽核规则等会计核算要素。业务人员通过选择对应的标准业务事项即可弹出报销附件要求,从报销开端即规范会计核算要素;属地财务根据业务人员提报的单据审核报销金额是否与实际发生一致,系统自动生成的会计凭证是否正确即可,不需要再手工录入会计凭证,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无误;共享财务人员分业务类型对提报的单据进行标准化复核,明确标准,避免同一事项入账口径不一致情况发生。

财务共享平台搭建的会计核算标准化体系,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核算的准确性,减少了因核算规则理解偏差或者专业知识水平高低不一造成的核算差异,也防范了人为调节收入确认时间等不规范行为,使会计核算数据更加及时可靠、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有效、财务数据服务决策更加有力。

(五)优化报销流程,提升智能管控水平

流程是企业运作的基础,所有的业务都需要流程来驱动,科学、标准的流程是财务共享平台得以高效运转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报销业务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业务与财务连接最紧密的一环,也是财会监督直接发挥作用的关键节点,因此,报销流程的设计也就必然成为财会监督关注的重点。

针对传统财务报销流程中普遍存在的提单环节手工录入信息多、失误率高、报销标准把握不清、附件要求不了解;审批环节存在线下审批耗时长、审批流冗长、重复审批,财务审核环节发票验真查重效率低、标准把控主观性强、制度理解存在差异等问题,财务共享平台在设计报销流程时按照“及时、准确、高效”的原则,围绕优化用户体验、提高核算效率、提升核算准确度三个维度对报销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

业务提单方面,一是业务经办人员通过选择标准业务事项即可弹出预置的附件上传要求,经办人按要求进行必要附件的上传,从报销开端即规范报销内容;二是通过OCR 影像识别技术对经办人上传的票据进行智能识别填单,帮助报账人减负的同时提高了制单信息的准确性;三是通过在客商档案(人员档案)中选择本次报销的收款单位或者收款人名称即可自动带出与银行系统匹配的真实银行账户信息,避免因户名或账号填写有误而支付失败。

审批流程方面,一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全业务线上审批,审核人可以通过电脑PC 端和手机APP 端实现实时审批,缩短审批时间;二是对现有稽核规则进行整合,将原来线下业务审批流程与资金监管审批流程合二为一,避免重复审核;三是如果不涉及业务事项及金额的变更、不影响业务性质变化和核算等重要内容变更,修改后再次提单可以不需要重新逐个进行审批而是直接跳转到操作退回单据的审核人员处,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报销效率。

稽核规则方面,一是共享平台与税务系统对接关联,业务人员上传发票后实现系统自动验真查重,防止出现假票、错票、重复报销等不合规行为;二是将预算批复数和定额标准镶嵌到系统内,业务人员通过选择标准业务事项报销时,系统可以实现与预置标准的对比,对超预算或者超定额的报销单不予通过,防止超预算、超标准报销;三是财务共享平台与采购系统对接,报销业务事项时通过选择合同档案可自动带出对应的合同编号、付款条件、累计付款金额等信息,便于业务人员和审核人员核对和监督,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四是设置人工柔性控制作为系统智能审核的补充,将一些存在个性化差异或者审核标准不统一的稽核规则设置成柔性控制,在财务初审环节由人工进行判断并选择是否进入下一审核环节,增强了报销的包容度,审核流程更加合理有序。

(六)构建智慧税务体系,防范涉税风险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着力建设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为适应这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新形势,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应用“大智移云物区”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税务建设,以数据赋能税务管理,促进税务管理方式转型,提升税务管控效能,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财务共享平台以发票池建设和税企直连通道为基础,针对纳税主体多、属地差异大、税收政策理解水平参差不齐等难题统一政策解读、工作流程、税率税项、计税规则,建设一套覆盖增值税进项、销项全流程管理、税务申报智能化管理以及税务风险预警等全流程全闭环的税控系统,对内推动“业——财——税”一体化融合,对外实现“税——企——银”互联互通,有效提升税务管理的合规和精益化水平。

智慧税控应用场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票池管理与运用,应用OCR 识别技术实现全票种发票数据的完整沉淀和发票验真查重,通过设置敏感词、节假日规则等管控规则建立报销预警机制,通过沉淀的发票数据实现面向经营决策的税务统计分析、预警及预测分析;二是智能化销项发票管理,对接业务系统,实现销项发票的自动开具,减轻手工录入开票信息的工作量,提高开票准确性;三是进项发票自动勾选认证,通过与税务系统和发票池对接,自动获取待认证发票清单并与系统发票入账状态进行比对,实现进项发票的一键抵扣勾选认证;四是智能纳税申报,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和涉税数据,一键生成申报表,并可根据企业税务管理需求进行申报审批、财税数据自动比对、全税种一键批量申报扣款以及税负集中管理;五是智慧税务数据分析与风险监控,通过进项税、销项税、申报等相关功能模块的搭建,与财务数据形成完整的财税数据信息池,进行数据分析并配合数据大屏进行展示辅助管理决策,通过与国家税务局相关风险指标的比对以及企业大数据分析可有效地将财税风险前置,进行事前预警,防范相关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