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观视域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11-10顾春燕

教育界·A 2022年26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途径思维能力

【摘要】英语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语言类课程,学习形式灵活,知识信息丰富,是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优质载体。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提升教学策略与学生思维发展的适配性,从而避免学生错失思维发展的良好时机,同时应基于活动观的理念,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与调控,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有利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综合分析,快速判断,力求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观;思维能力;途径

作者简介:顾春燕(1983—),女,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合作小学。

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内容涉及面广。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知识,是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拓展学习思路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有效的英语学习,能为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同样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需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多种课堂学习活动,以此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前提下,学生能自主地探索知识,自由地和同学、教师交流,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实现各方面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依托联想活动,训练学生思维

对于英语学习内容的直接感知,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更是学生对问题展开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保证。学生由目之所见,形成心之所想,有利于加深对英语知识信息的理解[1]。在活动观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需要借助多种直观、高效的技术手段,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突出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以译林版英语6B的Unit 4“Road safety”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时,考虑到对于“道路安全”这个主题,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常识,因而在学生开始学习Story time板块之前,让他们联想本课的内容。在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以此抓住学生的兴趣点:“What do you think you will learn about this topic?”。教师通过这个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探究的欲望。学生经过思考,给出了“Road safety rules.”“Some new expression about road rules.”“The ways of crossing the road.”“The importance of road safety.”等答案。学生的发言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一做出客观的评价,能够提升学生联想的效果。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充分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了准备。

在英语课堂上开展立足学习内容的联想活动,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喜好,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自发联想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事物,培养思维能力。

二、借助推理活动,训练学生思维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合理推测,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2]。现行的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的内容。在活动观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些内容,根据故事的发展脉络设置活动环节,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前因后果,合理推测后续情节,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6B的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读过许多故事,而且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上述特点,对学生开展适当的思维训练,在学生阅读了Story time板块的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之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lion和mouse的卡通图片,为学生创设推理情境,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对这则寓言故事的后续情节进行推测:“As we all know, the lion is large and strong, the mouse is small and weak. The small mouse woke the lion up and said he would help the lion some day. Can you imagine what will happen?”。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激发探究的动力。有的学生结合文本中的重要信息进行了合理的推测:“Some day the lion would be caught.”“The mouse would save the lion.”。在上述活动中,学生通过推理情节训练了思维能力,对故事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英语课堂上结合教材中故事性的内容,引导学生推理故事情节,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科学途径。教师借助推理活动进行教学,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让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三、开展表演活动,训练学生思维

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一般比较敏捷。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活动观视域下,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题和内容,基于学生喜欢表现自我、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表演活动,搭建学生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表演,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6B的Unit 2“Good habits”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词汇和句型的印象,教师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为学生营造活动氛围,说道:“There are many good habits in our daily life. Please try your best to act one of them and try to introduce it in English.”。在教師的引导下,学生们的表演兴致很高,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且说出了一些关于表演的独特想法,从而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边说边演:“Look, the bus is coming. I am waiting in line now.”“The bus stops. I queue up to get on the bus.”“When an old woman gets on the bus, I give my seat to her.”。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开展精彩纷呈的表演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结合单元主题,利用生动形象的素材和资源,精心设计表演内容,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学会用英语进行个性化表达。

四、依托交流活动,训练学生思维

课堂上自由而深入的交流,是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也是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恰如其分的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现行英语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中各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并且这些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活动观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师结合单元主题,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目标,开展主题式交流活动,能够调动学生挖掘主题深意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6B的Unit 7“Summer holiday plans”时,教师基于“假日生活”的主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话题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从单元主题出发,引导学生以日常生活为话题素材进行互相交流。在活动一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明确交流的主题:“What is your summer holiday plans? How can you spend a meaningful and wonderful summer holiday?”。這样,学生就有了交流的方向和思路。经过认真的思考并结合已有经验,学生们提出了多种看法:“Travelling is a good way of spending summer holiday. We can open our minds and enrich our knowledge during travelling.”“I agree with you. Travelling is a good choice. Travelling can relax ourselves.”。对于学生的见解,教师给予了肯定。同时,教师也借此明确了在讲解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需要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为接下来开展思维训练做铺垫。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探究出单元的主题意义,提升自身的口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开展交流活动,既是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和单元主题的理解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行方式。教师围绕不同的单元主题,联系学生实际,引入合适的话题,让学生进行探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课堂教学卓有成效。

五、借助分享活动,训练学生思维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有效沟通,可以提升语言技能,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思维活动,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在活动观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师需要以“分享”“互动”作为活动设计的关键词,从而使活动符合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需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活动时,应注重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开展分享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对于何时分享、如何分享的问题,教师可听取学生的建议;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指导,使活动井然有序。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6B的Unit 8“Our dreams”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需要围绕“理想”这一主题,并抓住升华学生思想的时机,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本单元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形成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向他们提问:“What about your dreams? What are your gains and feelings after learning this part?”。教师提出上述指向明确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换彼此的想法,营造互动氛围。而后,教师鼓励学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说出自己的感想,再与班上学生一同给出评价。如,有的学生说:“I know some occupations, and I know each of them has its duties.”。还有学生说:“In my view, there is no good job or bad job. But everyone should do his best.”。对于学生这些发自内心的感想,教师对他们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从而使学生的想法不断涌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基于评价的意见,能够发现自己的想法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分享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的交换共享,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开展此类活动,为学生创造分享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表达,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通常由形式多样、目的各异的学习活动构成。积极开展联想、推理、表演、交流、分享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思考、表达的自由天地,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通过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小学英语教师在实践中,需要认真领悟活动观的精髓,充分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同时需要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依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探寻实施思维训练的各种有效途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传萍.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21(26):19-20.

[2]傅京,陈静.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基础外语教育,2021,23(02):38-44,107-108.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课堂途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培养思维能力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即时评价效果调查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