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的策略思路

2022-11-10都晨

对外传播 2022年8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走出去中华文化

【内容提要】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工作不断突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国际供给薄弱、信息渠道匮乏、演出周期相悖、推介能力欠缺等挑战。为此,需要从总体战略部署、畅通信息渠道、广泛中外合作、强化数字转化等方面思考破题,推动演艺“走出去”提质增效。

【关键词】中国演艺精品 “走出去” 中华文化 中国文艺 国际传播

文艺演出精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观表征,是中华文化魅力的呈现窗口,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作为适合“走出去”的演艺精品,除了满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标准,还需具备符合国际传播规律、易于被海外受众接受的作品属性。

近年来,伴随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中国演艺精品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在塑造国家文化形象、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文艺“走出去”效果与行业发展水平、向世界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的使命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破解难题、持久发力,推动中华文艺闪耀国际舞台,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

一、中国演藝精品“走出去”工作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走出去”步伐加速,中华演艺产品海外扩容,相关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派出的演出团组数量增加,众多剧(节)目纷纷亮相国际艺术节、演出季。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给海外实地演出带来阻隔的情况下,部分文艺机构开始探索线上“走出去”新模式,在国际网络舞台“点亮”中国作品。中国演艺精品的海外影响力总体提升,取得积极成效。

1.海外演出主体渐趋多元。海外文艺演出的主力军主要是中直院团和地方国有院团,部分民营院团、艺术院校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部委所属十余家院团,上海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等地方国有院团,演出内容丰富,质量上乘,近年来逐步走入世界知名艺术节展和国际主流剧院,在国际演出市场形成良好口碑。北京现代舞团、杨丽萍舞团、“陶身体”舞团等民营院团注重商业化运作,积极与国际演出机构合作,以商演形式推动文艺精品走入人心。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院校利用专业优势,借助与国外艺术院校的合作平台,在青年艺术群体中开展艺术交流展演,不断扩大中华文艺创作在国际青年中的影响力。

2.实地“走出去”成果日益丰富。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艺术院团赴海外演出质量、数量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前,2019年中国文艺院团赴海外实地演出收入达到34.55亿元。①一是精品精作示范引领。乐曲《黄河》《梁祝》、舞剧《孔子》《朱鹮》等密集亮相世界艺术殿堂,影响广泛,效应持久。中国爱乐乐团携手国际一流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中国之夜”国庆70周年系列主题音乐会,由中国优秀指挥家与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中国曲目专场音乐会,为世界观众送上中国音乐视听盛宴;二是内容创作推陈出新。国家京剧院探索中外合作模式,推出实验京剧《浮士德》《杜兰朵公主》,在欧洲多个城市巡演。北京现代舞团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造性结合,从2003年至今已应邀在欧美主流剧院进行逾百场专场演出;三是覆盖国家愈加广泛。2011年至今,国家大剧院海外巡演赴2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近百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2016年10月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已吸纳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家海外成员参与,成为演艺精品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3.文艺线上传播因时而进。疫情影响下,文艺团体赴海外进行实地演出无法实现。各文艺院团积极探索在特殊时期走出去的方法举措,把握全球疫情催生的“互联网+文艺”“线上观演”新形态,借助网络引擎蓄势未来,线上传播成为演艺精品走出去的新路径。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爱乐乐团、自得琴社等院团在优兔、脸书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开通账号,推出演出视频、排练花絮、艺术普及等,与海外受众进行线上互动,开拓线上传播渠道。国家京剧院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携手在优兔推出《京剧练习生》迷你真人秀,由外籍记者纳迪姆(Nadim)在100天里跟随京剧演员从零开始学京剧,最终登台表演,以真实幽默的方式记录外国人的京剧故事,引发海外受众对京剧的兴趣。以80、90后为主要成员的自得琴社演奏的《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仅在优兔的播放量就超过了200万人次,带领国外观众在网络空间感受中国音乐的深邃与美好。

二、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面临的矛盾与挑战

虽然中国演艺精品在国际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逐渐提升,但结合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疫情结束后重启的实地演出,还是新兴的网络文艺传播,演艺精品“走出去”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深耕细作,有效解决。

1.国际需求日增与实际供给薄弱的矛盾。国际主流文化机构、艺术节展、知名剧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外文化市场对中国主题文艺演出兴趣浓厚,虚席以待。例如英国文化委员会、意大利维罗纳艺术节委员会、塞尔维亚国家大剧院等机构,均对中国的艺术、演出剧目表示非常欢迎,热切希望加强与中国文艺机构合作,引进更多中国剧目,吸引当地观众。据不完全统计,“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成员单位的年演出总场次超过6万场,年观众总量超过4000万人次,文化交流与合作空间巨大。②但是,中国演艺产品走出去的数量质量离国际文化市场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在英国剧院数据库的近13万条记录中,仅有54条与关键词“China”相关的演出数据,明确涉及中国主题的演艺项目非常有限。③爱丁堡、维罗纳等国际知名艺术节展中,中国剧目的出现凤毛麟角。中国演艺精品的国际供给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的错位空间亟待填补。

2.演艺内容丰富与信息渠道匮乏的矛盾。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新媒介技术的迭代演变,文艺团体推陈出新,精品佳作不断涌现,“走出去”内容储备较为丰富。无论是《黄河》《梁祝》等经典曲目,《只此青绿》《李白》等新创舞剧,还是《国乐大典》《舞千年》等国风国潮作品,以及《神女劈观》《上元千灯会》等深受年轻群体喜欢的戏腔歌曲,大量承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的文艺作品拥趸者众,具备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爆款”胜出、强力“吸粉”的实力。但是渠道匮乏、信息缺失是制约演艺精品“走出去”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国内文艺院团对国际演出信息主要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驻外机构等获得,不能与国际演艺市场形成有效对接。国外艺术节展和文化机构了解引进中国节目的信息渠道更是严重匮乏,绝大多数只能通过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有限途径获取。国际演艺圈相对熟悉的中国艺术形式,往往止于传统国粹京剧和以民间形式“走出去”较多的杂技、现当代舞蹈等,对中国演艺新信息所知寥寥。

3.演艺市场周期与年度出访计划的矛盾。按照国际演艺行业周期规律,世界知名艺术节展、国际主流剧院一般提前1-3年开始挑选节目、商谈意向、签约制作、安排档期等,遵循“我选择,我付费;你想来,你付费”(I choose, I pay; You come, you pay)的原则。凡是入选节展、剧院档期的节目,可以按惯例在经费投入、制作编排、包装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进入外方演艺运营系统并获得全方位支持,在相对成熟的市场运作中轻松“借船出海”。但是,囿于国家任务、出访指标、外事程序等因素的制约,国内文艺院团的对外演出多数受当年计划、天数所限,难以进入外方艺术节、演出季运营范畴,只能在一些艺术节周边或利用剧院调休空档期租赁场地演出,不但经费自筹、营销吃力、场地难租,期间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例如,2019年某艺术团体原拟在金砖会议期间出访赴巴西、智利巡演,但因筹备时间太短,外事手续无法如期办理,最终取消了巡演行程。

4.“走出去”诉求强烈与推介能力欠缺的矛盾。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文化交往的逐步深入,文艺院团大多具有以艺为媒、推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有走出国门与世界一流艺术团队交流互鉴、在国际演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迫切诉求,然而与之匹配的推介能力却远远不够。一是商业意识欠缺,多数文艺院团缺乏主动对接国际艺术节展、开拓商演市场的意识,停留在完成政治任务、承接交流工作的被动层面;二是对外联络能力薄弱,文艺院团大多不具备独立与海外艺术机构联络沟通、与国际演艺经纪机构谈判合作,宣介推广演艺精品的能力;三是线上传播人才稀缺,院团基本不具备线上传播能力,即便与国际传播媒体合作,從业者也多数专于新闻舆论领域,对国际演艺规则、演艺作品版权保护等领域缺乏了解,文艺作品线上推广困难重重;四是演艺经纪机构匮乏,国内具备一定海外拓展能力的经纪公司数量较少,目前与国际文艺院团合作较多的只有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吴氏策划等,与美国近1500家演出经纪公司、2万名个体演出经纪人的体量相距甚远④。

三、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工作的策略思路

为更加务实有效对接国际演艺市场,推动中国演艺精品顺畅“走出去”,需要我们客观看待国内文艺发展现状、国际演艺市场要求、线上传播等之间的关系和差距,直面问题精耕细作,推动后疫情时代的实地演出和常态化线上传播取得新突破,积极助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1.坚定自信,总体部署。伴随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越来越渴望倾听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文化。成长于网络时代的“Z世代”获取信息更加多元,对中国和中华文化认知相对客观,逐渐成为文艺消费群体的主力,为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论是国际演艺市场的受众需求,还是国内文艺进一步丰富、线上线下传播模式双管齐下带来的全新机遇,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蓄势待发,已经具备成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强劲载体的条件和能力。下一步工作中,应该坚定自信,更加积极主动,从国家层面进行整体战略部署,对演艺精品“走出去”的承担主体、阶段性规划、项目标准、支持模式、保障机制、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指导文艺院团和精品有计划、有方向、有目标“走出去”,全面有序对外展现中华文化形象。

2.畅通信息,突破瓶颈。有关研究发现,加大信息沟通是推动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的重中之重,需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各大艺术节、主流剧院艺术总监根据艺术水平甄选节目,是直接决定是否引进节目的关键人物。建立交流平台,抓住核心人物,突破渠道瓶颈,是当下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勤出击,鼓励文艺机构更加频密、活跃地参与国际交流,增加与各大艺术节展、演艺博览会、剧院等的沟通合作机会,在世界演艺市场塑造中国文艺口碑形象;二是多搭台,利用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北京)演艺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等既有平台,邀请更多国际买家来华挑选剧目,搭建更多不同性质的对接平台,为国内文艺院团提供机会;三是抓关键,依托演艺组织机构机制化、分批次、分层级邀请国外艺术总监访华,走访优秀文艺院团,观看精品剧目,举办工作坊、交流沙龙等,做好具有决策权的关键人物工作。

3.主动宣推,增进了解。破解宣推环节的短板,向国际演艺市场推介更多中国文艺演出精品,拓宽国际社会对中国文艺的认知面和了解度,是当前演艺精品走出去工作的基础。从宏观角度看,可由国家层面支持,打造线上线下演艺精品推广平台。在国际知名艺术节举办期间配套搭台,甄选中国精品剧目以品牌方式集中展示,邀请专业买家和观众观看交流;闭展期间持续不断进行线上推送互动,形成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演艺精品的常态化窗口,放大品牌效应。从微观角度看,有关部门需统筹制作宣介材料,包括制作多语种中国精品剧目集萃名录及视频光盘,在国际艺术节展、演艺博览会、论坛峰会等活动中广泛发放;汇编国际艺术节展、主流剧院、文化机构名录联系册,发给各文艺院团和相关机构参考使用。同时,将宣推工作和成果作为院团“走出去”绩效考评指标,用好政策、资金等杠杆,鼓励文艺院团自发进行“走出去”宣介推广。

4. 扩大合作,巧借外力。全方位加强中外文艺交流合作是中国演艺精品走向国际、走入人心的捷径。加强与国际文化机构、节展剧院、院团院校等的交流力度,在节目制作、包装营销等方面广泛借力,可派员以短期培训、中长期工作或联合培养方式赴国外文化机构学习,深度了解国际演艺运作模式,培养人才,拓展人脉,打开事业局面。例如,借助爱丁堡艺术节、英国环球莎士比亚剧院等制作包装能力强、经营模式成熟、推广路径畅通的优势,在节目创排之初就与之合作,同期考虑国外受众的审美倾向和消费需求,帮助中国作品提升在各国主流社会的认知度。舞剧《朱鹮》主创团队多次赴日本交流采风,在创排中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融入作品,自2014年起在世界各地演出近300场,应邀三度赴日演出超百场,反响热烈。同时,加强与知名艺术家合作,目前国外旅居一批成就斐然、心系祖国的华裔艺术家,他们经过多年耕耘,已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如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和慧、指挥家谭盾等,可以充分挖掘这些通行世界的“艺术名片”资源,借助其国际影响力广推中国文艺。

5.数字转化,爆款出圈。全媒体时代带来文艺下移,人们关注的生活范围和情感关切扩大;疫情造成实地交流阻隔,新的文艺形式和体验应时而生,为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抓住窗口期,大力推动演艺精品以数字形式线上出海,打破时间空间隔阂和观赏形式限制,抢占疫情催生的网络文化空间,应成为当下演艺精品“走出去”的主要方向。一是强化数字转化抢抓机遇。整合精品流媒体文艺资源,依托超高清4K、超高速5G网络、沉浸式全景互动视频等前沿技术,利用网络社交媒体推动“线下演出、线上演播”。在节目形式上加速促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与演艺结合,创造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型文化体验,尝试立体时尚的新兴传播方式,有效吸引国际网民对中国文艺的关注度,为后疫情时代文艺“走出去”培育潜在观众;二是大力依托“Z世代”花式“出圈”。“Z世代”的成长与时代同频,既是网络文艺的主要受众,也是跨界传播的主力阵营。2022哔哩哔哩(B站)跨年晚会观看人数达2亿人,日漫组曲和国风表演穿插、国乐演奏家与虚拟偶像同台、新老音乐人掀起复古浪潮……中西文化、不同代际和圈层文化之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破壁”碰撞。而由B站忠实用户组成的年轻制作团队,则是策划编排这场晚会的主要力量。“Z世代”已经在文艺线上传播中显示出强劲的势能,成为新时代国际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主力;三是做好线上传播服务保障,打造涵盖线上文艺内容包装推广运维、国际演艺交易规则与政策、知识产权保障、跨境版权交易法律服务等专业领域的演艺线上服务平台,有效服务演艺线上“走出去”工作。(作者供图)

都晨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级调研员

「注释」

①李嘉珊:《中国文艺精品如何“走出去”》,《人民论坛》2021年第24期,第107页。

②周飞亚:《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已吸引一百零四家单位加盟 演艺交流的舞台更大了》,《人民日版》2018年12月3日,第12版。

③李嘉珊:《中国文艺精品如何“走出去”》,《人民论坛》2021年第24期,第108页。

④马明:《中国对外演艺业发展的问题与探索》,《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64页。

责编:谭震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走出去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