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应用于急诊STEMI行PCI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2-11-10张翠翠谢晓明
张翠翠,谢晓明,白 洁
(1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2河南省职工医学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冠脉再缺血等[1]。临床通过标准化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来缓解临床症状,常规要求急诊PCI术后卧床休息48 h后方可活动,但患者可能因为长时间限制活动而运动耐力减弱而影响心功能恢复[2]。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下制定的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方案是根据患者心肺运动耐力情况而制定的渐进性运动型康复方案,其用于急诊STEMI行PCI术后患者中值得研究。为此,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30例行急诊PCI术后STEMI患者。纳入标准:诊断符合参考文献[3]中关于STEMI的标准;首次发病;符合急诊PCI术适应症且发病12 h内。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慢性恶性疾病者;术后早期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运动不耐受者;脱落病例。将纳入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53~66岁,平均(59.36±3.98)岁;BMI 23~25,平均(25.27±0.24);心功能分级:Ⅰ级25例,Ⅱ级40例;病变部位:前壁31例,下壁34例。观察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55~68岁,平均(60.02±3.84)岁;BMI 23~26,平均(25.24±0.21);心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39例;病变部位:前壁28例,下壁3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均于入院后行急诊PCI术。对照组予以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包括:术后指导其卧床休息48 h,床上大小便;指导其四肢屈伸运动,待其转入病房后开始指导其床旁活动等。标准药物治疗:予以抗血小板治疗、ACEI/ARB 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具体方案如下:术后8 h若无心电图明显改变、新发心绞痛等情况则开始训练,训练开始前先予以CPET,评估患者心肺运动功能,然后予以针对性训练。第1步:静卧休息,在护士指导下完成四肢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每次5组,2次/d;自行进行床上翻身、擦脸、洗手等日常活动;第2步:协助其床上坐起,进行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每次5组,2次/d;进行床边摆动双脚、床边挪身;第3步:行床边坐立热身,床旁行走、原地踏步等,每组10次,2次/d;同时开始进行自主上下床;第4步:站立热身同时缓慢在病房内行走,控制在50 m以内,2次/d,指导其自行进入卫生间大小便;第5步:站立热身,在病区走廊行走150 m,开始尝试上下楼梯,2次/d,同时室内自由活动;第6步:站立热身,行走距离延长至200 m,开始上下楼梯1/2层,2次/d,指导坐立沐浴;第7步:热身运动,正常步行5 min,上下1层楼梯,自行完成坐立沐浴。两组均连续干预至术后7 d,随访观察3个月。
1.3指标评价 心脏功能:术前、术后7 d采用心脏彩超(型号:DC-28)监测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独立性: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定,总分126分,分高则独立性好;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总分100分,分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好;运动耐量: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评定,步行距离越远则运动耐量越好。
2 结果
2.1两组心脏功能对比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dLVEF、CO及LVEDV水平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心脏功能对比
2.2两组运动耐量等的对比 观察组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6MWD较对照组远,MBI及FIM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耐量等指标的对比
3 讨论
STEMI因损伤内皮细胞和暴露斑块相互作用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闭塞所致,其发病急且发病率高[4]。急诊PCI因能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以挽救濒死心肌,降低心衰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5]。除此之外常通过标准化治疗和健康教育以巩固手术效果。但传统健康教育仅予以常规生活、疾病等干预指导,缺乏对早期实施心脏康复训练的重视度,进而可能影响患者运动耐量,甚至延缓心脏康复进程[6]。为此,探讨合理的训练方案至关重要。
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方案是在CPET下制定的康复方案,根据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早期实施低强度的体力运动、四肢主动和被动运动,借助运动训练促进机体外周肌肉血管的收缩,增加外周血管血流量,以强化心脏储备能力;同时通过渐进性运动训练增加线粒体密度,改善肺活量,提高胸腔内负压,激活交感神经B受体,改善静脉血液回流,降低心肌缺血缺氧发生,提高机体运动耐量。
LVEF、CO及LVEDV为反映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7dLVEF、CO及LVEDV水平较对照组高,表明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方案可改善急诊PCI术STEMI患者心脏功能。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方案首先对患者予以CPET,根据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以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同时该方案采用床上体位改变、四肢运动、下床行走、上下楼梯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可在逐渐增加的运动强度中强化机体肌肉细胞线粒体密度,产生中心性效应[7],有效增加冠脉血管侧枝循环生成,促使冠脉储备能力提高,以减轻心血管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6MWD为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越远则运动耐量越好,MBI及FIM分别为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量表,其分值越高则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能力越好,证明其运动耐量越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6MWD较对照组远,MBI及FIM评分较对照组高,说明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方案可改善急诊PCI术STEMI患者运动耐量。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方案可通过促进乙酰胆碱介导的心血管舒张,以及上调抗氧化自由基清除酶,以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改善外周血管紧张度,强化心肌细胞运动储备功能,进而提高运动耐量[8]。同时以低强度渐进性早期进行四肢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在确保耐受的条件下逐渐开展下床活动,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进而逐渐提高活动耐力,以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改善[9-10]。
综上所述,Ⅰ期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方案可通过提高急诊PCI术STEMI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