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智觉知护理模式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10张丽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智心肺机体

张丽娟

(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 临沂 276400)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健康教育为冠心病重要的二级预防措施,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均具有重要意义。Teach-back为临床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是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再要求其以自己的形式复述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医护人员参照患者复述情况对其理解不当或遗漏处给予补充,直至完全掌握,可有效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2]。此外,受疾病影响和长期治疗的困扰,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因此还应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心智觉知护理主要是引导患者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观察内外环境发生刺激时形成的全部心理过程,能有效改善其知觉压力及认知功能[3]。当前,临床关于心智觉知护理及Teach-back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具体应用价值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其联合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诊断符合参考文献[4]中相关标准;年龄≥60岁;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为Ⅰ~Ⅱ级;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6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3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恶性肿瘤者;存在言语沟通障碍者;伴其他心血管疾病者;伴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伴肾、肝等脏器严重病变者;伴糖尿病者。将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61~85岁,平均(75.05±11.79)岁;病程2~13年,平均(7.49±3.18)年;学历: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24例,高中12例,大学及以上3例;NYHA分级:Ⅰ级28例,Ⅱ级2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0~85岁,平均(74.59±13.05)岁;病程1.5~14.5年,平均(7.89±3.32)年;学历: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23例,高中11例,大学及以上4例;NYHA分级:Ⅰ级29例,Ⅱ级19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睡前口服,口服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向患者详细讲解冠心病发病机制和基础知识、药物治疗方式及药物名称、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应处理等;参照患者机体健康状况及耐受性指导其进行运动锻炼,包括上下楼活动、坐位排便、坐位练习过渡至步行练习、呼吸练习、床上远端肢体练习等,鼓励患者戒烟戒酒。

研究组:采取Teach-back健康教育联合心智觉知护理模式,Teach-back健康教育:①信息传递。参照患者年龄、家庭支持情况、受教育程度等选取适宜形式讲解冠心病基本知识和日常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可借助PPT、图片等形式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利用微信、QQ等建立沟通平台,鼓励患者积极表述自己的康复经验及体会,并安排责任护士值班进行答疑解惑,及时解答患者康复治疗期间遇到的问题;②效果评估。全面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心理状态、康复训练知识等,引导患者以自己的语言或肢体动作等复述健康宣教内容;③澄清。针对患者复述不当及遗漏之处及时澄清、纠正,并对此类内容再次开展健康宣教,同时可结合患者情况采取“可能我这样说你不太容易理解,我换另外一种方式再跟您说一次”等表达形式与患者交流沟通、健康宣教;④理解。开展开放式提问,包括“冠心病常见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哪些”“冠心病常用的自我管理行为包括哪些”等,若患者可完整、准确的叙述则健康宣教完成。

心智觉知护理:(1)第1周。向患者讲解心智觉知训练的概念及内容、流程、训练方式等,重点讲解走出自动引导、坐姿呼吸训练、3 min呼吸空间等。(2)第1~3次(观躯体)。主要进行机体扫描与心智觉知散步,以此减轻疾病对患者身心状态产生的负面影响,①机体扫描:a.关注机体反应:指导患者盘膝而坐,参照患者个人喜好播放舒缓轻柔音乐,通过引导语引导其关注机体反应;b.辨别现实及想法:如果自觉机体症状(如恶心、乏力等)更加严重,则告知其想到哪里就认为哪里有问题,将关注点集中在未来,鼓励其提出疑惑,如“机体症状加剧是不是病情恶化了”,给予解答后消除患者疑惑与顾虑,但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可能会再次出现疑惑,因此除给予问题解答外,还应详细告知症状出现的原因,引导其感受机体信号,感知当下;②心智觉知散步:指导患者每日散步30~60 min,并在散步期间进行机体扫描,详细记录心智觉知散步感受,第2 天主动询问患者心智觉知散步感受,监督、鼓励其坚持进行练习。(3)第4~7次(观呼吸及观想法)。①心理诊断:增进与患者间沟通交流,鼓励其表达自身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的常见应激源及对自身疾病和相关治疗、预后等的认知,发掘错误认知及不良心理行为模式,通过讨论确定需处理问题的顺序;②领悟与修通: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向其讲解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方式,鼓励患者交替练习,叮嘱其练习时将注意力集中于胸腹起伏,感受呼吸时胸腹变化;待患者彻底放松,鼓励其勇敢面对错误认知与不合理应激源,不急于规避、消除,而是尝试接受其存在,并通过事实否定它,以此改善不良心理行为,纠正患者不当认知,如患者认为疾病康复遥遥无期、非常难以好转,则通过讲解康复病例、邀请取得良好康复效果者现身说法等协助其树立康复信息;③再教育:通过与患者沟通明确是否存在和疾病无关的其他不合理认知,培养其发掘及处理不当认知的能力。(4)第8次(总结),训练完成后告知患者训练结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患者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观想法、观呼吸、观机体等练习,坚持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

1.3指标评定 心肺功能:干预前后通过Quark PFT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测定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自我管理能力:依据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估,包括不良嗜好(20分)、日常生活(20分)、情绪认知(20分)、疾病知识(25分),分值越高越好。不良情绪:采用SDS、SAS量表评估,轻度抑郁:SDS分值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轻度焦虑:SAS分值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生活质量:依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两组心肺功能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无氧阈、峰值摄氧量、LVEF、SV均有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心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CSMS分值均有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18.92,P<0.01)。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2.3两组不良情绪的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DS、SAS得分均有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

2.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F-36得分均有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9.31,P<0.01)。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x±s,分)

3 讨论

冠心病病程长,难治愈,患者多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调节其情绪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临床用于冠心病的健康教育方式较单一,主要为单纯灌输式教育,教育形式匮乏,书面内容多、示范指导少,且灌输多、反馈少,故通常难以取得满意效果[5]。而Teach-back属双向信息传递教育模式,其主要是工作人员通过询问、患者反馈及演示等形式,对健康宣教效果、宣教期间出现的问题等予以评估,并不断交流沟通患者理解不当或遗漏的知识,再次进行纠正、澄清、再教育,从而保证健康宣教效果[6-8]。此外,心理调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干预中也极为重要,心智觉知护理属于冥想训练模式,其注重不评价的、客观的接受当前主观感受,即要求患者时刻保持对自身机体感受及心理活动的清醒觉知,转变固有的“行动模式”(关注目标),协助其建立新的“存在模式”(关注过程及关注现在),以此实现身心放松、调节不良情绪、纠正错误认知[9]。本研究采取心智觉知护理及Teach-back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心肺功能相关指标、SDS、SAS、CSMS及SF-36得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心智觉知护理及Teach-back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干预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此保证心肺功能的康复效果,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取心智觉知护理模式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干预,可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利于恢复心肺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猜你喜欢

心智心肺机体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