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2-11-10

时代商家 2022年30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事业单位

顾 钰

(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陕西 咸阳 712100)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也在持续增长,但是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增幅,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财政资金的投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针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显得非常紧迫。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缺乏落实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发展带来一定促进作用,要求事业单位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但是目前很多单位存在管理意识匮乏,没有针对国家制定的政策更新管理制度,导致各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二)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来自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并且具有专项用途,资金的管理质量和使用效果要求财务人员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且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做出专业分析。但现在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提升较慢、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等问题。同时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到位,没有通过现代化的内控方式开展工作,人为操控的问题较为明显。

(三)专项资金预算存在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中对项目周期及项目列支细则不明晰,没有针对项目预算执行中的问题进行追踪和调整,也没有对问题及时改进。并且项目预算编制也缺少全体成员参与,存在突击编制的问题。

(四)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清晰

部分事业单位的公务经费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当前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没有实现单独核算,在管理过程中也没有实现单独管理,不利于实现专款专用。

(五)未根据自身情况建设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在于能够实现对单位各项工作的有效管控,但是很多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仅是将核算工作转移到线上,没有专业的财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不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如果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系统将影响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六)缺乏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配合

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再加上没有落实专项资金的管理责任,还存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漏洞频出的问题。一方面,单位领导缺乏专项资金方面的考评,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难以落实责任。另一方面,单位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单位内部成员没有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不能进行有效的专项资金管控。

(七)事中审核乏力

目前事业单位推行财政集中支付的核算方式,但是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不了解,再加上不同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要求不同,财政集中收付中心难以对不同单位的专项资金有全面了解,难以实现对专项资金管理效果的有效跟踪。

(八)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

监督工作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建设不健全,也没有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制定监督方面的要求,内部监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外部监督方面,虽然近年来政府要求预决算网上公布,但是还没有将信息实现完全公开化。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对策

(一)推进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与落实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与内控人员的任免不应该归由本单位考核,否则无法解决单位内部控制人员权威性不足的问题。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单位性质及行业要求,制定专项资金管理细则及具体操作规范,对实际工作中专项资金管理具有更好的指导性和约束性。其次,要建立和专项资金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管控制度,明确在管理过程中相关岗位的责任,形成完善的内控治理体系。内部控制不仅要在制度中体现,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将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到员工的工作中,形成岗位牵制与单位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再次,健全项目立项制度。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项目立项机制,确保专项资金的立项方式科学,为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在立项的基础上明确项目方向,防范重复投资的问题,并且避免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虚假合同套取专项资金等情况。政府在对事业单位的项目进行审批时,要开展技术可行性研究以及经济效益评估,确保项目具有合理性。

(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否得到落实,很大程度取决于财务人才是否具有专业性。近年来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不确定事项增多,财务人员要做好应对风险的防范,在实施专业项目之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全面系统地学习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要求,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处理能力,将风险管理落实到项目资金管理细节中。其次,单位内部需要健全对专项资金的奖惩机制。事业单位内部需要根据各成员的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落实奖惩工作,将各成员的专项资金管理成果与自身的薪酬挂钩,提高人员参与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并提高单位的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提高预算控制水平

首先,提高预算控制意识。事业单位要提高预算控制意识。预算管理涉及事业单位内部各层级人员,只有所有人员都参与到预算过程中,做到思想上的统一,才能有效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事业单位内部要树立良好的预算管理机制,就要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通过完善预算编制机制,让单位内部全体成员认识到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项目负责人、经办人、财务人员需要提高预算管理意识,防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编制不合理导致预算执行存在困难的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才能保证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保障单位的发展建设有序推进。其次,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要避免预算编制“拍脑袋”决定的现象,财政预算的收支关系到方方面面,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编制存在缺陷,没有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这就要求专项资金的编制要具有合理性,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预算一经核定之后,不能随意调整,从而实现源头控制,堵住随意花钱的漏洞。同时,要约束转移支付体系,避免专项资金的浪费或被转移问题。再次,在开展预算管理中要重视单位业务的实际情况。专项资金的预算要求为事业单位做好工作安排,单位的全体成员要认识到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在安排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以及业务实际开展系统性编制,防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为预算编制不合理而导致预算开支内容不合规的问题。预算管理的开展离不开单位实际业务,要确保财务和业务紧密配合,围绕单位的预算管理目标,结合单位发展实际,在关注各项专项资金政策的同时,从业务的角度出发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的方向、范围合理,保障预算管理程序开展更加科学,使专项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最后,建立稳定的预算编制队伍。预算管理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要形成稳定的预算编制队伍,对预算编制的人员开展培训,让预算编制工作更加专业化,并针对预算工作执行的落脚点提出明确要求,确保预算编制的过程更加合规,并得到有效的监督,促使预算编制达到高效的要求。

(四)确保可以专款专用

首先,要适当增加公务经费。通过公务经费的增加,保障专项资金不被挪用,确保专项资金能被安排到实处。其次,要对专项资金单独核算,将专项资金和公务经费分开核算,准确地反映项目成本,实现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再次,要提高领导对专项资金的重视程度。部分领导缺乏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对此需要针对事业单位的领导开展专项资金管理方面的培训,明确相关人员的义务与责任。

(五)建设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财务内控体系

首先,要加强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采用信息化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管控,并采取多种接口来为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支持。同时,要做好信息系统的规划,明确单位所需要信息系统的功能,从而制定明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其次,要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建设,要求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模式下内控制管理体系,实现对人、财、物的全方面管控。

(六)从内控角度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首先,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要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单位负责人负责预算资金的总体使用情况,降低专项资金使用风险。单位需要健全单位内部的岗位职责制度,要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健全岗位管理办法与管理机制,对单位的组织架构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单位内部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业务活动,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管理要求,在各管理环节体现权责制衡的原则,确保单位内部的员工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体系。在对专项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不同人员工作的责任,将各项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成员,从而确保各层级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避免专项资金使用的风险。其次,要实现权力的制衡机制,在单位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防范风险的产生。再次,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媒体与内部会议的方式实现对专项资金管理的宣传。最后,按照项目库的要求开展专项资金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专项资金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为了提高预算项目资金的执行效率,转变内部管理机制,专项资金围绕项目管理机制实施是大势所趋,项目库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科学性。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开展之前,要对项目的分类进行排序与筛选,并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建设项目实施动态监控,实现对项目绩效的全过程评价,提高预算管理效率。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项目库建设的制度文件,事业单位也要以文件为基础,结合单位实际加快项目库制度的建设,确保项目库管理制度落实,保障项目申报的流程及入选指标等方面的信息都符合规定,并对项目管理责任进行明确规定,确保项目执行有据可依。通过健全项目库管理机制,保障专项资金的项目具有科学性,防范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机制模糊不清等问题。一方面,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库的要求开展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各业务部门所申报的项目必须和其工作有关联性,并且要有必要性。项目入库之后,结合单位发展规划对项目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资金到位之后按照排序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为了保障专项资金的项目能够有效推进,事业单位要对项目库进行细化管理。在财政资金下发之后,项目库在最短时间内匹配相应的项目,并进入采购、建设等环节,通过滚动管理机制能够为项目的建设节约大量准备时间,有利于专项资金在事业单位内部得到高效利用。

(七)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审核力度

首先,要突出审核重点。财政收付中心确保专项资金的支出得到严格把关,要突出审核重点,针对资金支出的合同等相关重点材料重点审核。其次,要加强实地审核。对于重点专项资金要实地审核,结合项目进度确保预算、执行、支付的统一,增强审核力度,避免弄虚作假的行为。

(八)加大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首先,完善资金监督管理评价机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使之能在专项资金使用的各重要环节能及时发现风险和漏洞。为了有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机制,事业单位内部要针对专项资金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明确专项资金监管的归口部门。例如可以让财务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联合监管,明确各部门监管的权责,那种有据可依的管理机制,并针对专项资金监管的全流程实施全范围管控,促使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针对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要落实具体的管控要求,落实责任人负责制,针对关键风险点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保障专项资金的开支合规合法。在专项资金监督过程中要明确财务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落实财务人员的岗位工作要求,确保专项资金的管理程序合理,保障资金的收支得到合规管控,实现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督。其次,重视信息化监督。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监督的有效性,要确保财务数据趋于完善。事业单位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专项资金全过程的动态监管,防范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障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的相关信息能够得到及时传递,避免内部监督过程中由于信息管理不完善,而导致没有及时发现专项资金工作中风险的问题,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再次,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按要求科学透明地向社会公开专项资金审批拨付及使用的相关情况,财政部门或委托审计部门、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对资金拨付,项目论证、专款专用等各个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单位,社会及上级监管单位形成监管的合力,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

三、结束语

十八大之后,财政部不断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监管。通过健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各项内部控制规范与管理行为,能够强化单位的风险管控能力,确保资产与资金的安全。我国事业单位的类型众多,承担的社会职能也不同,所产生的各项活动也有一定差异,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和日常公务经费要区别管理。专项经费的范围比较广泛,但由于专项资金的预算不合理,很多单位的专项资金还被挤占,无法达到应有的投入效果。对此有必要研究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解决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最大程度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事业单位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