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众舞蹈创作的策略

2022-11-10肖瑞泽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
关键词:观赏性文艺工作者舞蹈

肖瑞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当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渴求。在此形势下,群众舞蹈应运而生,愈发成为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热爱。群众舞蹈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也增添了强劲的助力。同时,人们对群众舞蹈的形式与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群众舞蹈的创作也提上了日程。群众舞蹈受众广、群体庞大,很多文艺创作人员都对群众舞蹈的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群众舞蹈的意义

群众舞蹈代表的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大众性的文化特点,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一)人民群众的业余时间有了倾泻的渠道

在农村,人民群众经历白天的忙碌后,希望自己的身心得到释放,从而驱除一天的疲惫感。尤其在农活不太忙碌的时节,人民群众的业余时间比较多,他们渴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来打发时间和寂寞。而群众舞蹈喜庆热闹,简单易学,群众上手快,通过简易的动作就能够得到很大的精神满足,并且这种活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增进友谊的作用,因此他们都乐于参与。

(二)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建设

群众舞蹈作为群体性活动,具有强大的融合性,不管参与者的身份、地位、财富等如何都可以参与其中,都可以得到无限的快乐,他们以舞者的身份参与,彼此是平等的。通过参与群众舞蹈,他们有了共同的话题,有着对群众舞蹈共同的热爱。在群众舞蹈中,他们的身心得到了释放,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会因群众舞蹈而化解。因此,群众舞蹈非常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建设。

(三)刺激了基层精神文明的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能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他们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当他们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激发自身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必须符合新时代精神文明发展的要求。群众舞蹈是一种自发的艺术形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快乐,极大地刺激了基层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二、群众舞蹈的创作策略

群众舞蹈必须接地气,如此才会拥有较强的亲和性,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因此,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作出令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使群众舞蹈既具有生活性又具有艺术性。

(一)精心选择创作素材

1.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不管是专业舞蹈还是群众舞蹈,都来自生活,两者具有共性。与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生活性更强。当人们从观赏者的角度去欣赏群众舞蹈时,不难发现,几乎每个舞蹈动作都可以联想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是因为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作的,生活气息自然比较浓郁。作为文艺工作者,在创作群众舞蹈时,一定要结合群众的日常生活,如此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例如,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洗碗舞,就是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细节。这套洗碗舞动作简单易学,非常令人民群众喜爱。因此,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以他们的生活为创作素材,汲取创作的灵感,唯有如此才能将舞蹈、群众与日常生活融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具有生活气息的舞蹈。无数次的艺术实践证明,唯有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形式才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2.从人民群众生产活动中选择创作素材

在群众舞蹈中,人民群众是主体,他们是主要的表演者,同时也是群众舞蹈的创作者。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美好情感。虽然他们的舞蹈动作在专业舞者看来并不专业,甚至是太业余,但是这种来源于群众生产活动的舞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群众舞蹈动作洒脱,激情洋溢。作为文艺工作者在创作群众舞蹈时,一定要深入群众,从群众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等入手。例如,水稻舞就脱胎于人民群众忙碌于水稻种植、收割的动作,这些舞蹈动作来源于群众熟悉的生产活动,具有天然的亲附性,生动形象,一出现就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这种舞蹈包含着人民群众对丰收的渴望,寄托着他们美好的情感。因此,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生产着手,深入他们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性的素材,这样的创作才会拥有生命力。

3.将既有的群众舞蹈进行创新

因为群众舞蹈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动作相对粗糙,和专业舞蹈相比,艺术观赏性较低,所以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对现有的群众舞蹈进行钻研,精心打磨舞蹈动作,提高其动作的观赏性,同时对其内容进行赋色,使其符合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从而提高其艺术层次。如此一来,群众舞蹈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会焕然一新。例如,源于民间的雨伞舞无论是动作还是内容,都流露着浊清之气。而改造之后的雨伞舞肢体动作更为优雅,观赏性极高,并且其表现出的艺术内容更显高雅,更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热爱。因此,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用心钻研,了解其艺术起源,对其艺术形式和内容进行深研细挖。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还要接受人民群众的意见,避免过于阳春白雪,而脱离了艺术的生活根基。

(二)要勇于打破常规,不拘泥于形式

1.灵活使用舞蹈服饰和道具

为了提高群众舞蹈的观赏性,服饰和道具便成了辅助手段。舞蹈的主题不同,所使用的服饰与道具也有所不同。在服饰与道具使用方面,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打破常规,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增强艺术的表现力。例如,很多民间舞蹈采用了大红大绿的服饰,以强烈的色彩吸引围观者的注意,而且这些颜色喜庆而热烈。同时,道具的巧妙使用,会让舞蹈的表现力显著增强。例如,群众舞蹈踩高跷就采用了道具高跷。使用这种道具,无形中增高了舞者的高度,以出众的姿态吸引观众的注意,而且使用高跷具有一定的风险,舞者必须有高超的驾驭技巧。又如,舞蹈《荷塘月色》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搭配上宽大的裙裾,配上大朵的荷花,即便动作比较简单,但是有了这些道具之后,依然会产生理想的表演效果,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2.舞蹈动作要自然流畅

群众舞蹈虽然更多的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作为舞蹈,同样也需要具有观赏性,因此舞蹈动作必须自然流畅。群众舞蹈一般动作幅度比较大,形式简单,重复性的动作比较多。如果动作呆板,则难以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群众舞蹈的动作还要富有对内容的表达,前后动作有较强的暗示性,这样的动作会更加流畅,如行云流水。只有动作之间做到前后呼应,既有上升性的激情动作,又有含蓄细腻的内涵动作,才能营造出抑扬顿挫、热烈而浓厚的表演氛围,才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3.舞蹈队形要富有变化性

群众舞蹈的主要特点就是动作简单,而且重复的动作比较多。如果不能有效克服这个问题,就容易让围观者产生审美疲劳,而且无法有效调动他们参与群众舞蹈的积极性。因此,群众舞蹈队形要富有变化性,群众在不同的队形里即使表演同样的动作,也会提高表演的观赏性。舞蹈的队形多种多样,有比较规则的队形,也有不规则的队形。表演者不时地变换方位,能起到很好的炫目效果。

(三)伴奏的音乐要有活力

音乐伴奏是群众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伴奏则能吸引观众的耳朵。舞蹈和音乐合拍才能营造良好的视听效果。优美而动感十足的音乐伴奏,能够有效增强舞蹈的表现效果,瞬间烘托起表演现场的气氛,使参与舞蹈的群众激情焕发。对于群众舞蹈而言,伴奏的音乐应该选择一些富有主旋律的音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和接受能力。再就是,所选择的音乐伴奏必须和舞蹈动作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的浑然天成,这样的群众舞蹈观赏性才会更高,感染力才会更强。

(四)舞蹈动作必须考量群众的身体条件

群众舞蹈的参与者主要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之所以参与跳舞,主要是打发无聊的时间,再就是锻炼自己的身体,同时还能增进友谊。相对于专业的舞蹈演员来说,很多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都是他们所不能胜任的,而且复杂的动作他们也学不来。因此,在设计群众舞蹈动作时,一定要综合考量他们的身体条件,节奏不要过快,动作不要太复杂,毕竟群众舞蹈更多的作用是娱乐。此外,设计舞蹈动作要考虑群众的审美心理,一些不符合他们审美心理的动作尽量避免,否则会引发他们的反感。例如,广场舞《小苹果》动作简洁,重复性动作比较多,而且富有一定的动感,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不同年龄群众的欢迎。

(五)要注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群众舞蹈是群体性活动,如果参与的人数比较少,就达不到组织的目的。文艺工作者在设计群众舞蹈时,必须将群众的热情、积极性考虑在内。群众的整体学习能力如何,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怎样,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群众舞蹈的表演效果。作为文艺工作者在创作群众舞蹈时,要努力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明白舞蹈是一种肢体性的语言,属于现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其他人的态度,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于一些羞于参与的群众,要努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勇于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一面表现出来。

(六)要注意群众舞蹈的整体形象

所谓整体形象,就是群众通过舞蹈队形、舞蹈动作、伴奏音乐、服饰、道具等表现出来的综合艺术形象。群众舞蹈向围观者展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决定着其是否与周围的场景契合,是否能够让围观者所接受。如果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过于浅白,或者过于低俗,只能让围观者望而却步。因此,整体的艺术形象必须是大众的、通俗的,唯有这样才能展现出强大的亲和力,才能让更多的群众产生认同感。他们通过观赏群众舞蹈,不仅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会自发地参与进来,借助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七)群众舞蹈的主题要彰显时代新风貌

群众舞蹈虽然流行于基层,却也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历史。作为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所表演的舞蹈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彰显时代新风貌。作为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舞蹈的立意和选材,可以展现地域特色和风俗习惯,但是必须自觉地摒弃与主旋律相违背的创作素材,不能为了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而创作不和谐的舞蹈。同时,当群众舞蹈发展比较成熟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群众舞蹈的专业性,并进一步提升其观赏性,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使群众舞蹈发生质的变化,从而达到娱乐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舞蹈早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可以说,群众舞蹈是新时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艺工作者在创作群众舞蹈动作时,一定要努力把握时代主题,精心进行选材,从舞蹈动作、伴奏音乐、道具、服饰等方面打造出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形式,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观赏性文艺工作者舞蹈
舞蹈课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天价片酬”与“明星烂片”缘何相伴而生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