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2022-11-10张晓燕通化师范学院
⊙ 文 张晓燕 通化师范学院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项共性问题,更是全球食品生产、食品消费领域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基于生命科学及食品科学,探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依托对食品生产、食品加工的管控,保障食品的营养品质及卫生质量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学科,在食品与预防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纽带作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新时期,中国已将食品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背景下,食品行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此,在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将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食品质量安全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一门兼具应用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的专业,对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如何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对学生开展科学实验训练,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理论教学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目前,中国食品产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食品质量与安全形势仍尤为严峻,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出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的一大目标。
二、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传统的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预先进行实验准备,在实验课堂上为学生讲授实验流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收的学习状态,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如何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为社会发展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教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构建在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等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上,明确树立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设置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激发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并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处理实际的实验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完备的实验知识技能框架,还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得到有效的培养。
长期以来,教师在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教学中一直偏向于采用单一固化的教学方法,这显然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结合实验类型、实验内容等,运用协作学习法、翻转课堂法、虚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提升教学成效。
一是协作学习法。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法通过在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协作学习法尤为强调学生通过在小组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协作,以达到推动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在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实验教学中,基于协作学习法,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并向各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实验任务,如组员1负责对本组试验计划的制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组员2负责对本组实验的材料制备、相关实验准备工作等进行监督,组员3负责对本组学生的实验技能复习情况进行监督,组员4负责对本组试验结果的记录、观察等进行监督,以此建立起一个小组监督闭环,并观察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参与度。教师可要求各组在相应的时间内对实验操作方法进行交流探讨,每组建立自身的实验计划,并派出学生代表在实验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最后对学生的汇报情况做出必要的点评、总结。另外,为保证协作学习法的应用效果,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环节进行科学地监督和引导。
二是翻转课堂法。翻转课堂源自美国,尤为强调学在课堂、内化在课堂,由此推进实验教学由知识讲授向知识内化吸收的改革方向发展。对于翻转课堂在食品质量安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首先应做好教学材料准备工作,结合教学大纲,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所需掌握的相关信息等内容;接着教师结合教学任务,制作实验教学课堂前中后的问题清单;最后教师结合预实验结果,编制教学视频及PPT。比如,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铜含量的实验教学中,因为茶叶重金属的测量较为繁杂,一些实验操作可以在课外开展,为此,教师应基于预实验,让学生对课内没有完成的实验做相应的内化吸收。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将各类教学资源传输至相关的学习平台,并引导学生通过该学习平台对实验原理、实验前处理方法、仪器结构等信息进行预习。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清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可以向教师进行有效的反馈,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大体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而为后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依据。课堂教学阶段通常包括教师提问、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课堂测验以及总结归纳等环节,翻转课堂下的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教学还应作好课堂评价、课后反馈等工作。
三是虚实一体化教学法。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繁杂,一些实验的实际操作也存在不小的难度。鉴于此,教师可引入质谱、色谱等大型仪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依托仿真动画模拟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仪器的内部结构、操作方法、维护手段等基础知识的有效认识,为传统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补充,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由于学生投身实践的机会较为有限,虽然一些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前往工厂进行实习实训的机会,但大多流于形式,难以开展实践操作,也必然不利于学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效掌握,而通过引入虚拟仿真软件,可以对工厂食品生产的全流程进行动态模拟,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操作,进一步建立起虚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环境科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等内容,还包括食品安全检测、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评价及管理等内容,加之教学课时相对有限,为此,应当对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尽可能地提炼典型的、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
比如,传统的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安全学两门课程中都设置有课内实验,其中都涉及食品添加剂、有害物质等检测实验,并且两门课内实验均被安排在不同学期,由于实验课时量相对有限,各个实验有且只能选取某一对象或者某一类方法开展实验,实验内容分散,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吸收。鉴于此,教师应当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应开设的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进行全面统筹,可依据检测对象或者危害因子的来源,将实验项目划分成不同模块开展授课。各模块可基于检测对象,鼓励学生设计多种不同的实验计划,亦可结合模块涉及的内容、对象予以相应的调整,适当地提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整体实验中的占比。
食品质量安全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等,因而有必要构建健全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食品质量安全实验教学课程评价主要推行“实验报告+学生日常考勤情况”的固化评价模式,难以全面客观的呈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操作能力等培养效果。为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应切实提高对学生能力评价的重视程度,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立足于课前学习评价、课中实验操作表现、课后实验报告等层面,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及线上学习情况,可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开展评价。对于学生在课中的实验操作表现,可同时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教师结合学生实验操作及整体试验过程和结果予以评价,学生互评则是由各小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学生自评即由学生对自己在实验期间的综合表现开展评价。实验报告作为学生学习态度及自主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可结合实验报告的整体美观度、实验结果及问题的分析情况开展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适时地组织学生就相关的实验项目开展技能操作比赛,并以此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最终结合评价的客观性以及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权重,循序渐进地开展考核评价,并将考核贯穿整个实验教学环节,以保障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为此,必须明确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转变实验课程教学理念、运用多元教学法、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健全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切实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