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2022-11-10谢吓苹
□谢吓苹
(莆田市秀屿区统计局,福建 莆田 3511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中,农业经济的繁荣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我国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开展统计工作,可以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农业发展规划提供方向。
1 农业经济统计工作的现状
我国在农业经济中开展统计工作的时间相对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现实应用中依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第一,在农业经济的统计工作中没有科学的认识。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从事农业基层的统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农业基层经济人员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高,没有充分发挥统计的价值和作用。农业经济发展中统计人员的变动比较频繁,在工作交接中不能很好地衔接,使统计工作不能正常顺利开展。同时,农业经济的主要领导者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在工作中依然用传统的农业理念开展农业活动,使得统计工作不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得到相应的应用。
第二,统计制度有待完善和优化。为了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有效开展统计工作,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基础。经济制度不完善是目前农业经济中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且执行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很多地区的农业经济统计工作都是采取领导统一管理或分级负责的模式。以此为背景,很多地区的统计工作经费被挪作他用,统计人员任用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难以保证统计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从而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统计的有效性。
第三,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统计工作内容在不断增加。目前,传统的农业统计工作中仍使用手工记录的方式,面对快速发展的农业经济态势,传统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农业经济统计的工作需求,只有提高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才能提高统计的质量和效率。当地的农业部门要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为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同时,以具备统计学知识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人才作为依托,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统计,从而提高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四,数据的统计难度大。我国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的区域分布广阔,加大了基层统计人员在开展统计工作时的难度。农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内容繁多,并且涉及的经济形式多种多样。另外,在开展统计工作时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涉及国土、民政以及水利和教育等部门,为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同时,在统计工作中还会面临信息数据有缺损、信息内容不全面等情况。尤其是在收集农村整体经济收益分配情况以及村民的实际经济收入时存在很多难题,统计人员需要到农户以及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加大了统计工作的难度,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率。
2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发展相对缓慢,盲目而缺乏科学性的农业活动严重限制了经济效益的提升。将统计工作融入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能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帮助相关人员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规划,对制定正确的农业发展政策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推广并执行统计工作内容,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第一,统计工作融入农业经济,可以提高农业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传统的农业经济相对比较单一,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农业活动内容更丰富多样。以往的农产品主要依靠外来采收或订单种植等模式作为主要销售渠道。近年来电商网络的发展,有效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途径,同时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机遇与风险成正比。为了有效规避农业经济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需要积极推广统计工作,通过收集以及整理相关数据并加以科学分析,挖掘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促使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统计工作中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逻辑思维模型等,能帮助农业活动有效控制风险,对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为农业经济活动方向和政策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在农业经济的活动过程中开展统计工作,获取准确而有效的数据,制订农业经济的发展计划。比如,通过统计相关数据,帮助农民有效控制农业活动中的成本,同时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针对具体的农业活动开展基本数据的收集,利用科学有效的统计软件结合农业活动的内容和发展方向等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农业活动的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比如,在农业市场经济变化加快的背景下,为了确定具体的农业活动内容,可以依据统计工作开展相关调查,在数据统计中根据近年来市场农作物的价格变化等数据,结合本地土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等,给予科学的建议,在科学的指导下开展农业活动能保证基本的农业经济效益。与传统的盲目开展农业活动相比,在统计工作指导下的农业活动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而且能为人们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第三,有效控制农业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农业经济的发展机遇伴随着风险,很多潜在的风险难以通过人的认知判断。潜在的风险因素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此时利用统计工作针对各种数据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调查,在经过专业的数据计算和对比之后,能快速有效挖掘出农业经济活动中的潜在风险,以便于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或及时消除风险,顺利开展农业活动,减少潜在风险带来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并为提升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农业经济活动的开展中不断提升统计工作的综合实力,开展全面科学的分析以及研究,对于在农业活动中有效规避各种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统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融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保证。农业活动中的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工作的开展,通过高效的沟通和协调,不断提升统计工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为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的有序开展做好准备工作,使得统计工作能更好地助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增强统计工作的有效性措施
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背景下,统计工作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价值,这就需要农业活动中的统计工作做到与时俱进。为统计工作搭建完善的信息平台,提高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度,提升统计数据的共享性,促使农业统计工作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不同地区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完善统计工作,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3.1 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水平
每个地区都有分管农业的政府部门,当地主管农业经济的相关人员要重视统计工作在农业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划,推动统计工作在当地农业活动中的发展和应用,这对于全民落实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中的普及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邀请专业的统计人员为相关人员进行统计工作的指导,使得统计人员能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提高宏观决策能力,同时提升自身的科学管理理念,建立统计数据的基本意识,为农业经济活动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基层农业领导者要将统计工作放到农业经济具体开展过程中,对于基层中存在的众多问题给予重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处理。同时,要对统计数据进行核实审查,督促基层提交真实客观的数据,以保证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农业部门的基层人员要将建立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作为工作目标,通过完善基层领导建设,推动统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和顺利开展,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取得更高的效益。在促进统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人员配置,同时做好统计人员的培训,为统计工作储备人才,避免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另外,在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阶段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所有农业活动的参与者都能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农业从业者对统计工作的参与热情,促使其积极配合统计工作开展,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整体性以及有效性,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 优化统计工作制度
科学有效的制度是农业经济中开展统计工作的前提。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经济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复杂,然而传统的农业管理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的农业发展需求。尤其在统计工作纳入到农业发展后,更需要完善农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建立有针对性的统计工作制度,为统计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目前,农业的会计和经济核算等制度在不断完善,促使统计工作的制度也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统计工作涉及众多的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对的不只是某一个部门,更是广大的群众,为精准而全面的信息数据采集带来了困难。因此,要完善农业活动中的统计报表,与农村的经济现状有效结合,制订科学的统计标准,科学合理地应用抽样调查等工作方式,在传统调查方式的基础上加入重点调查的统计方式,从而对农业活动的具体经济现状作出科学的总结,提高统计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有效性。另外,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资金支持。统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充足的资金是基层开展并提升统计工作的基础。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对统计工作进行资金支持,为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提供条件。统计工作的资金要保证做到专款专用,杜绝在基层被挪为他用,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在统计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3.3 建立数据统计中心,促进信息化建设
传统的手工统计方式中容易出现数据记录错误、数据分析难度较大等问题,在得出数据统计结果之后信息的传递过程较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建立数据统计中心,弥补以上统计工作的弊端。统计中心是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个共享平台。将系统与各个相关的部门进行联网,定期将相关的数据传送到数据中心。统计人员在数据中心就可以找到所有需要的数据内容和信息,从而有效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在数据中心,所有相关人员都可以看到某项农业活动的数据分析背景以及结果。同时,对于统计人员来讲,利用信息化技术能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效率,还可以对不同部门的人力资源以及经费问题进行统一管理调配。建立信息化的数据统计中心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内容简单化,对于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统计中心能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合作和监督,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个国家的农业信息化程度代表了其农业现代化水平,所以农业部门在推动统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促使统计工作和现代化农业共同发展。
3.4 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水平
受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客观影响,统计人员在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中遇到很多困难。在建立信息化的统计中心后,有效减少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需要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提升统计人员的综合统计能力和水平,提高统计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在农业经济中进行统计工作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同时要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才能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使得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另外,还要有相应的洞察和逻辑能力。在统计工作中,数据是可以“说话”的,需要统计人员具备较强的洞察能力和数字敏感度。统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学会将数据与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以此判断数据是否准确有效。比如,部分农村会在农业收益的分配中作假,只要统计人员深入到群众中,听取群众的反馈并了解农村的建设情况,就能准确判断数据是否具有统计意义。还有的群众不配合统计人员的采集数据工作,可以分析统计工作对农业活动的作用,帮助其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统计工作能帮助其发现农业活动经营中存在的潜在好处,从而促进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普及统计工作作出贡献。由此可见,为了获得更多准确而全面的数据信息,应加强统计人员的团队建设,完善统计培训工作,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在工作中做到责任到人,督促统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以确保统计工作的高效开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4 结束语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农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中,要重视统计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统一作用助力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现阶段,农业活动中的统计工作还有待完善,农业相关部门要推动基层统计工作不断优化,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准确而全面的数据支持,使农业经济能在快速发展中合理规避风险,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资金支持,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和实力,为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