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2-11-10张铭珍文凤平莫艳萍宁秀欢石依灵
□张铭珍,文凤平,莫艳萍,宁秀欢,石依灵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重要举措,完善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提升了乡村居民收入,完善了乡村产业结构,同时加快了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乡村旅游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遵循绿色循环产业理念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探索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1 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百色市地处滇、黔、桂3 省(自治区)接合部,景色秀丽,风景优美,充满着浓郁的壮族风情,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乡村旅游产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与绿色产业有机结合,为旅游资源提供更多创新的元素,从而实现“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增添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百色市也是我国十大红色旅游胜地之一,近年来,百色市旅游业以“红”带“绿”,以红色经典带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旅游城市,为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1 百色市绿色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绿色产业发展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百色市在推进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背景下,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打造山美水美、绿色循环、百姓安居的魅力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绿色产业发展策略,发挥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的特色优势,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无疑是一条极具实践价值的科学发展之路。近年来,百色市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经济稳步增长、生态文明全面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雏形逐步形成。
第二,绿色产业发展现状。百色市田东县为实现“绿色生态、幸福田东”的目标,依托本地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使县内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植物、蔬果、绿岩矿等项目加工,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凌云县所处的桂西经济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以及百色市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城市的重要地位,以旅游和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将持续发展。以当地的原生环境和土特农产品为基础,大力建造畜牧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厂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1.2 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经济复苏面临着巨大挑战,各项产业发展都面临停滞不前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将田园、乡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加快共同富裕步伐,实现经济稳定恢复,旅游业持续发展。百色市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石山地区,有丰富的民俗特色、乡村文化,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要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开发乡村旅游是重要途径,具体的乡村旅游类型有以下几种。
第一,观光型。以百色市田阳区为代表,开发和建造具有历史文化悠久的田州古城、布洛陀风情芒果园、巴某村、休闲农业景区,乡村旅游特色鲜明,魅力十足。以种植农产品、蔬果、花卉、树木为主,兼具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特色农业资源、自然山水资源,打造出果园、田园风光、休闲渔场、特色农业园、民俗风情文化古城等供游客欣赏。
第二,民俗体验型。以隆林彝族、那坡彝族、隆林仡佬族、隆林苗族为代表,举行乡土风情浓郁的跳坡节、拜树节、跳弓节、铜鼓舞、弄腊舞等风情表演和民族节日,体验抛绣球,感受特色民族服饰,品尝风味小吃,唱壮族山歌的民族风情体验活动。
第三,自然资源型。百色市自然资源丰富,依托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现有的AAAA 级旅游景区包括靖西通灵大峡谷、乐业天坑、德保红叶森林公园、具有“亚洲第一暗河”之称的平果黎明通天河、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田阳田州古城等,利用这些资源使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第四,康乐健身型。康乐健身型乡村旅游在百色市比较常见,主要以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休闲农家院为代表,集农业观光、休闲垂钓、康养健身、品尝特色美食、田园风光游览、蔬果采摘、科研科普为一体,这些乡村旅游景区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乡村康养基地,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第五,度假型。度假型乡村旅游也是百色市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之一,以百色市凌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景区内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内设有观光游览区、休闲娱乐区、民俗体验区、特色产品小吃街等,以休闲度假、康体健身为主题,打造了适宜养颜健体、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知名目的地。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百色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低碳发展策略,减少水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势在必行。因此,推动百色市绿色产业发展是最优选择,绿色产业开发能促进农业、工业、林业、旅游业等快速发展,使各项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和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百色市利用当地的特色民族文化定期举行歌舞、戏曲表演,品尝当地美食,亲手编制壮锦等活动,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百色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适宜种植农作物,当地主要种植甘蔗、芒果、火龙果、圣女果、沙糖桔、靖西大香糯、凌云白毫茶等经济作物,提供观光型果园、林园,或是打造成体验型园林,供游客自行采摘、拍照游玩。百色市地理位置优越,发挥现有自然资源的优势,充分结合旅游业联动发展,带动当地交通、食宿、商贸进一步发展,并为旅游产品再增添更加多元、更具吸引力的元素,形成一条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同时适应了加快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流通体系,构建共享废弃物回收利用平台。
2 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动力。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是百色市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更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两者的融合发展表现为“乡村旅游+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乡村旅游+住宿”“乡村旅游+教育”等多种形式,顺应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百色市拥有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少数民族地区,是“六区一体”的城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各个县(区)独具特色。就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而言,两者的融合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旅游形式单一,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我国乡村旅游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我国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也逐渐成熟,以“旅游+”模式为两者融合的表现,但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缓慢,旅游形式以观光、小规模体验为主,目前开发多为民族文化村寨、民族文化风情园、民族文化城、洞穴集群类的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文化”为主,内容上大同小异,游览形式缺乏创新。旅游活动也多为歌舞民俗体验、小吃类品尝、洞穴山峰观赏,如山歌对唱、铜鼓舞、婚俗嫁娶体验,与已经发展成熟的同类型的旅游活动相比,百色市在开发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上使用前面成功的旅游模式,缺乏对特色文化的深入挖掘,保持还原彰显少数民族特色发展不到位,吸引力低、竞争力不强,只能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进行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产业”模式打造的旅游商品,多以直接售卖为主,如直接售卖芒果、圣女果、八渡笋,此类旅游商品在市场上数不胜数,地区标志性不强,对景点的反作用力吸引力不大,如果对此类旅游商品进行二次加工,打造更具标识度的品牌,可以增加景点的吸引力、竞争力。
2.2 区域联动性较弱,产业带动性不强
近年来,百色市不断加大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在旅游产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2020 年,百色市国内旅游人数为4 281.82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大约为454.91 亿元。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是在逐步恢复和发展。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是百色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助力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动力,但是乡村旅游在区域产业联动上较弱,而且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性不强,是目前百色市乡村旅游产业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大弊端。在乡村旅游资源区域分布上,旅游资源总量丰富,但是分布分散、单体竞争力弱,没有形成合力。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区域旅游”和“大旅游”的理念,并缺乏有效的地域整合开发措施,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营销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形成开发无序、竞争无序和管理无序的局面,对整个百色市乡村旅游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产业上,百色市绿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多依靠举办各种节日活动获得一定流量,如举办芒果采摘节、各种主题的嘉年华狂欢节、文化节,此类活动对新鲜感要求高,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不能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3 专业人才不足,后期发展乏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还不成熟,需要专业人才参与。一方面,百色市乡村旅游从业人才培养计划较少,宽松性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储备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百色市在吸引专业人才上处于劣势,尤其是部分乡村旅游点处于市郊或县乡,待遇不高,条件艰苦,很难吸引专业的旅游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有用人才难引进,拔尖人才难留住,过剩人才难流走”的“三难”现象。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前期合理经营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后期一旦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参与,容易出现专业人才难以支撑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
2.4 旅游品牌塑造性不强,缺乏创新性标识度
随着互联网与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旅游市场逐渐扩大,旅游产品日渐丰富,人们的选择更多,同时更注重旅游项目的性价比,而没有旅游品牌标识度的旅游地难以吸引游客,导致难以获得一席发展之地。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中,不论是少数民族的村寨部落还是民族风情园,缺乏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此类景区打造融入的更多是现代文化气息,没有展示出少数民族特性和标识性的文化民俗,缺乏创新点特色性,难以形成具有标识度的旅游品牌。此外,百色市目前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旅游资源开发上,而不是旅游品牌打造上,出现“旅游景点遍地开花、精品景点少之又少”的局面,百色市乡村旅游品牌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百色市乡村旅游的竞争力,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3 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3.1 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凸显百色当地特色
为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的恶性竞争,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深入挖掘百色市当地特色文化和资源,创新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目前,乡村旅游进入门槛较低,大量资本涌入乡村旅游领域,各地乡村旅游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的问题,因此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融合绿色产业,走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之路,凸显百色市当地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助力乡村振兴。
3.2 加大区域产业联动力度,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性
百色市各景点相距过远,分布零散。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制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考虑景点与景点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动。各地不应该止步于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区域联动,更应与各产业通力合作,将各产业的特色产品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如凌云白毫茶便于保存,可在百色市各个乡村旅游景区设立“凌云特产购物店”。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区域产业联动力度,而且能够增强乡村旅游产业的带动性,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3.3 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人才是发展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要努力吸引并留住旅游服务业人才,为乡村旅游行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旅游服务人才看到乡村旅游稳定且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建设,统筹兼顾乡村各个方面,实现乡村各行各业全面发展,逐步缩小乡村和城市之间环境、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差距,提高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在良性循环中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乡村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定点、定期对旅游产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服务工作质量,提升游客旅游舒适度与满意度。要求旅行社、组团社每年展开旅游服务人员讲座、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同时,培训各类导游与地接社应对在带团过程中出现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提升导游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稳固百色市乡村旅游在游客心中的良好形象。此外,应坚持遴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党员群众进入致富带头人队伍,紧扣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开展乡村旅游党员带头活动,设置旅游产业岗、游客服务岗、村屯治理岗、环境卫生岗等“文秀先锋岗”,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就业促进作用,帮助乡村旅游当地群众提高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3.4 塑造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专属标识
大众旅游经济时代下,游客的出游经验日益丰富和理性,对个性化旅游需求旺盛。百色市乡村旅游需要挖掘百色当地特色,塑造百色市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专属标志和Logo。乡村旅游应抓住百色市获批成为首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发展以原生态为主题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出一条适合百色市乡村旅游与绿色发展融合的新道路。此外,百色市要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争取在众多同行竞争对手中打造自身特色,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4 结束语
乡村旅游产业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能有效助力百色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乡村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但是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中仍然存在旅游形式单一、区域联动性差、缺少专业人才、旅游品牌塑造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百色市需要通过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凸显百色当地特色;加强区域产业联动,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性;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塑造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专属标识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