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河南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11-10□王

山西农经 2022年14期
关键词:高质量生态农业

□王 莹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农村社会和谐健康,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终极出路。所以,如何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相关文献

1.1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

芦千文(2020)提出,“十四五”时期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色、高效发展模式,创新“两山”转化模式。张侠和高文武(2020)从绿色发展和美好生活视角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评与差异性分析。王蔷等(2021)提出,把生态实力作为一级指标。赵小雨等(2018)通过实证检验评价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呈正U 型曲线关系。惠宁和陈锦强(2020)指出,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马晓河和胡拥军(2020)对“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框架和政策进行分析。任永泰等(2020)认为,生态农业经济竞争力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

1.2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的问题

陈景华等(2020)指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综合指数不高,可持续与共享之间的协调存在矛盾。赵儒煜和常忠利(2020)认为,污染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陆铭宁(2013)以实证方法证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农村经济发展受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霍达(2020)、王东晖(2020)、徐晓莉和外力·依米提(2019)、谭瑛(2018)认为,当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陷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增长方式传统、缺乏技术推动和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

1.3 关于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高耿子(2020)指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为了防止农村资源被掠夺。何湾(2020)认为,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兼顾发展品质和发展效益的理性选择。张予等(2015)、万媛媛等(2020)、高邓(2020)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对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作了分析。李瑞峰(2018)认为,加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戴军(2018)提倡参考新加坡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覃文俊等(2020)指出,只有优化环境才能吸引人才扎根,从而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学者从各个方面研究了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对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综述,在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的前提下,从生态视角下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当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薄弱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 理论分析

2.1 生态农业理论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生产率和大量的物质产物的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等大量使用、化学物质超标添加,导致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危机加剧。当世界面临这个难题时,各个国家都开始积极探索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出路。

生态农业的提出为世界各国新农村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导向。生态农业是一种农村生态经济综合体系,统筹农村生态系统与农村的经济体系,使农村实现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

我国的生态农业体系是将农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经济振兴“两手抓”的新型农业发展体系,既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决策,又是保持农村发展长久稳定的基本机制,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我国现代农村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矛盾,走出一条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道路。

2.2 绿色经济理论

绿色经济是指经济的一种新形态,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会破坏地球生态平衡,耗费大量能源、资源,而绿色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合理开发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绿色经济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是产业经济为了适应新发展环境的需要,即健康、环保、绿色的环境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绿色经济就是在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生态也协同发展。

3 河南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农业生态与环保工作,对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大,农业环境质量提升成效好,在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也在努力树立河南省农村新形象。

截至2021 年底,河南省95%的农村垃圾废水得到了有效治理,673 万户的厕所实现了无害化改造,村容村貌、农村基础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河南省农村“净起来”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正在朝着“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目标迈进,河南省政府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连续3 年受到了国务院的督查激励。

与此同时,河南省部分农村也在自主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更深层次融合的方案,逐步摆脱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商城县达权店镇新建坳村原本是一个深山村,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后经考察学习,引进种植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红豆杉树,该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在带领村民共同走上产业脱贫致富路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以前夏庄村村路破损严重,生活垃圾、污水随处排放,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回去,正在逐渐变成“空巢村”。当地党委、政府为了帮助新建坳村发展,将村里的主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并安装了节能灯;路边种上了各种绿化树木,还有花草等累积4 万棵;改造了村里的10 处池塘。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在外务工的农民纷纷愿意返回自己的家乡,村里也逐渐有了生机,村民、村貌、村风都有了很大改变。如今,夏庄村通过榜样带动、引导发展,拥有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实现了经济作物规模种植,建立的产品生产线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村民收入来源增多,生活也越来越好。

随着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稳中向好。根据河南省统计局资料显示,2021 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 620.82 亿元,比上年增长6.4%,虽然河南省农村经济一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综合水平还是不高,发展速度相比城市来说较为缓慢,存在发展困境。其中,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增长方式和集体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依然是阻碍因素。

4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4.1 生态环境整体较差

河南省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由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造成了土壤、大气环境污染,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中大量有机物质、微量元素流失,资源质量降低,农作物生长受到阻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口一直在增加,但是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直没有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低,农民获得收入的渠道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能靠扩大种养面积来实现增收,但因为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也是农村自然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之一。生态环境恶劣是部分农村区域无法致富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的自然障碍。

4.2 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很多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且相对薄弱。“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便,信息、物质传达不方便,农产品难以变成有竞争力、可衡量的商品,农民不仅收入遇到瓶颈,同时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

另外,农村电网不完善,电力基础设备没有城市发达,很多是单网运行,经常会遇到跳闸问题。农民生产、生活之需大多是直接用燃烧秸秆或砍挖树木、柴草等方式来满足,这种方式不仅没有效率,而且还会生成大量温室气体,既破坏了生态,又污染了人居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此外,农民缺少医疗保障,大病小病都需要去镇上的卫生院,有些急性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不仅满足不了日常需求,且公共卫生和预防措施都不够及时有效,农民无法抵御患上重大疾病的风险。

4.3 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传统

河南省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传统、单一、粗放型为主,对自然条件、气候环境依赖性较强。在这种方式下,大多数农业资源被直接开发成初级产品并直接销售,农民的利润空间较小,好产品由于没有销路也卖不出好价钱,因此农民就会只重视生产的产品数量。农户为了提高产量,会增加对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使用量,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酸碱化以及塑料微颗粒难分解、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等,而土壤环境差又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使农村经济与生态发展走上恶性循环的道路。

4.4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集体经济是支持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但是河南省大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都比较单一、薄弱,缺乏金融的有效支持,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不完善,这些问题导致农村社会很难吸引有生机的经济发展项目,即使成功招商引资,实际落地工作也非常艰巨。

不同地方的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难以形成统一、可以模仿照搬的发展模式,同一个村庄中不同家庭的年均收入也存在悬殊。在农村,由于农民文化程度相对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农村的集体资产存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和监督管理不严格的情况。许多由农村集体经济所办的小加工厂等都在使用有限的资源制造初级农产品,缺乏长远规划,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短期效益,资源破坏严重,导致了严峻的外部不经济问题。

5 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5.1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农村循环经济是指在原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少投资、低污染和高效使用资源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将农村周围的人居环境受到的影响和破坏减至最小,进而缓解经济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之间的矛盾。为了节约资源和能耗,有必要走上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合理有效使用自然资源。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的主体,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是关键,向农民普及教育生态文明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出改变,例如改变生产方式,包括科学地栽培粮食经济作物,合理使用农药肥料,按要求处置生活废弃物等。只有在保护环境根源上作出转变,整个农村的经济才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可持续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5.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健全农村公共运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农村与城市间的便捷连接,多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及建设配套旅游客运公交车站点。增强农村公路通达能力,为农户和消费者带来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业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提高农业农用机械化技术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领域气象预报水平和气象服务能力,也是保障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综合生产力提升的基础。

5.3 协调保障生态文明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照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和谐共存的物质循环法则进行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以确保农村生态、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协调发挥。

一方面,针对农村区域内“先污染后治理”“只污染不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等不合理的状况,逐步强化农村环境污染整治能力,按照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特点,合理利用废弃资料,变废为宝。

另一方面,建立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来保障农村生态、文化、经济和谐发展。建立严格的现代农产品残留物检测便捷系统,执行现代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等,在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同时,降低农村环境的水土污染程度,通过改变村民随意焚烧和丢弃的行为来解决焚烧和丢弃带来的污染问题。

5.4 加快农村“三产”融合

农村“三产”融合健康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加工体系、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途径。“三产”融合能够真正有效地推动乡村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有序、一二三产业增值、产业链条延伸。因此,河南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要挖掘农业发展中更多的资源和生产效益,优化整合资源、人力、科技需求,跨产业集约配置,最终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高质量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田园综合体、农产品文化特色小城镇、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现代示范农业产业园等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不断丰富农业商品体系,增强全社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同感,进而促进了河南省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6 结束语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严峻的生态问题,这是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环境治理保障,积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从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协调保障生态文明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入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不断更新认识,积极转变观念,转变过去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带动我国农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推动我国农业农村走出困局,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高质量生态农业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