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化于心 外显于形
——关于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比武无生上课的思考

2022-11-09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沐方华邮编230601

中学数学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直线建构函数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 沐方华(邮编: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 朱金凤(邮编:230601)

“合肥市高中数学综合素质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比赛项目分六个部分(如表1)[1],全面考查教师基本素质,无生上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考查教师的基本素养有特别重要的参考意义.

表1 设计上下功夫

“无生上课”与“有生上课”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学生. 怎样把“无生”的虚拟课堂还原为“有生”的真实课堂,且最大限度的还原呢?笔者认为要在感官表演和教学.

1 外显于形——生动表演

一节优秀的无生上课关键之一是通过师生互动来体现出课堂氛围,要充分调动人体感官.为营造和烘托课堂气氛,其实可以借助(如图1)肢体、眼睛、耳朵等,通过这些身体感官等,把“无生”的虚拟课堂,尽可能还原出“有生”的真实课堂,通过充分调动人体感官,让评委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热闹课堂中[2].

图1

1.1 鼓舌扬唇——“铁齿铜牙”

(1)通过复述、转述、评价,有效互动

教师借助嘴巴传递“真实”课堂信息,用复述、转述和评价的形式灵活进行问题交流和互动,例如“我刚才听到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位同学的想法(看法)是……”“正如刚才大家所说……”“大家刚给出了许多不同解法,比如……”“太棒了,这位同学用的是……”“他的这个方法怎么样?”“值得肯定的是……”“虽然他算错了,但是这个方法很巧妙……”教师通过嘴巴转述或评价学生回答的话,来“有效”和“高效”互动.

(2)通过声音,生动展示

无生上课若缺乏激情,声音平淡,很难体现真实课堂中师生一问一答的互动情境,因此教师走上讲台通过嘴传达自信,脸上和嘴角露出从容的微笑,抑扬顿挫有磁性的声音,像“真实”上课那样自然,注意避免出现口头禅.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笔者认为声音是教师整个课堂精神状态的“窗户”,比眼睛有着更为与众不同的作用.

1.2 雍容文雅——“风度翩翩”

教师的板书、走姿、手势等都是教态、形象的展示,课堂通过一些肢体的动作,可传递信号、强调知识等.

(1)通过肢体展示教态

教师的良好气质会给评委留下好的印象,如何呈现良好的教师气质?笔者认为教态对教师气质和气场影响较大,教师站在课堂就是教态的完美展现,每个动作所体现的教态不可僵硬和枯燥. 因此教师根据自身的气质,找到适合自己的站位、走姿,可通过展现丰富的表情、恰当的手势、敏锐的目光、干脆利落的姿态来展现自己的亲和力[3].

(2)通过肢体传递信号

比如手指向黑板大屏示意看黑板、大屏,比如手举向同学示意起来回答问题,比如竖拇指、鼓掌示意点赞,这些肢体的演示具有传递信号和强调的作用. 又比如边讲解边板书教学内容重难点,给评委以真实的“上课”的即视感.

1.3 眼观六路——“目光四射”

眼睛要有神气劲,展现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灵动而又有锐气,做到“两看”.

通过“大看”进行关注. 教师要像平常上课一样,始终面对着学生,给评委感觉满眼都是学生,不仅从教师眼中看见许多学生,还要看见比如学生状态、学生情绪、学生讨论问题的氛围比如学生注意力等.

通过“小看”进行定位. 教师通过眼睛,给到评委一定指示或指向,比如“请最后一排手举得最高的那位同学”“请这位穿黄色衣服的同学上来展示”“看到大家手都举得老高”“还有一位同学想说,举手了”...... 在指名回答问题或者做别的什么事的时候,教师眼睛看着该学生或该方向,必要时辅以手势,这样仿佛学生都在课堂的“真实感”和课堂的“气氛感”就出来了.

1.4 耳听八方——“声声入耳”

教师可借助耳去倾听,去转述,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通过侧耳倾听,展示师生亲切互动,转述所听到的观点,譬如“我听到有同学说不是这样的?你来说说”,通过转述学生的回答来调节和纠正课堂内容,可以很好地展现教师的教育机智.

无生上课其实就是想尽办法还原真实课堂,所以教师要充分借助眼、耳、肢体等感观来展示“真实”的课堂,可通过设问、启发等形式来调动.虽然没有学生,但是依然要“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生,“话”里有学生,做到无“生”胜有‘生’,通过外在的肢体感官来不断凸显“有生”场景,并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2 内化于心——深度设计

一节精彩的无生上课,除了需要充分调动人体感官进行外在表演,同时还要有内涵,即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下功夫,在教学内容设计的某个环节或者形式等方面寻找亮点和深度.

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种可增添新意的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

2.1 认知冲突——合理导入

无生上课时,若有与众不同的开场白(导入),则能在开场就给评委留下好印象. 导入环节一般除了情境导入,还有认知冲突导入等,下面以人教A 版必修一《3.2.2 奇偶性》为例谈认知冲突导入[4]:

师:y=x2图象关于y轴对称?

师:怎么知道的?

生:画图.

师:如果将y=x2的图象(图2)挖去1 个点,图象(图3)还关于y轴对称吗?

图2

图3

生:不对称.

师:如何判断的?

生:初中学过,发现不能完全重合,可尝试翻折,所以不对称.

师:很好,y=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吗?

此时学生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产生了认知冲突. 看来从形的角度“定性”刻画对称性的方法有时使用面较狭窄,需要从数的角度进一步“定量”分析函数,从而引入本节课从数的角度对函数的奇偶性进行深入研究.

2.2 建构模型——生动呈现

若能建构模型,利于知识的本质呈现. 人教A版必修一《5.6 函数y=Asin(ωx+φ)》中,借助y=sinx的图象与性质研究参数A、ω、φ对y=A sin(ωx+φ)图象的影响.

建立以“筒车”的盛水桶运动(我国古代水车发明)为数学模型(图4),则此时:

图4

筒车的半径大小影响的是y=Asin(ωx+φ) 中的A的值;筒车的转速影响的是y=Asin(ωx+φ)中的ω值;筒车模型上的点P的起始角位置影响y=Asin(ωx+φ)中的φ值(图5).

图5

通过模型建构的过程,展现知识的本质原理,也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的距离感,不仅关注知识理解的落脚点,也增添了课堂趣味性.

2.3 单元教学——脉络清晰

单元教学是伴随新课改而日渐隆盛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若能将单元教学的思想融入无生上课的教学设计中,亦会增添一些亮点. 笔者总结了概念、知识逻辑、思维、大单元、小单元等单元教学建构示例,教师应把单元教学的思想贯穿在教学始终.

现以人教A 版必修一《3.1.1 函数的概念》为例谈单元教学思想的课堂建构.

(1)构建概念单元教学

初中和高中所学函数的概念有什么异同点?它们又有怎样联系?不妨将初高中所学函数知识联系起来,搭建概念间联系的桥梁,厘清概念间的关系,对概念单元知识框架进行建构(图6).

图6

(2)构建知识逻辑单元教学

课首通过阐明本节知识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体系(图7). 课尾通过再回到起点,阐明学完本节函数的概念,引出下节课的内容,从而实现本节课的开和结,首尾呼应,构建严谨的知识逻辑单元教学[5].

图7

(3)构建研究路径单元教学

函数概念这节课所体现的研究路径是:“情境—函数—情境”,呈现的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研究路径,构建研究路径单元教学.

①情境抽象出函数

先让学生感受几个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都有两个变量,且两个变量间都有怎样的关系,从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图8).

图8

②函数回归到情境

本节课从情境中发现并总结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目前所学函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应用?将所学的“函数解析式”放回具体生活情景中(图9),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之奥妙.以情境—函数—情境的研究路径,构建本节课研究路径单元教学框架[6].

图9

再如以人教A 版必修二《8.6.1 直线与直线垂直》为例.

在盾构完成穿越桥梁桩基后,对穿越高铁影响范围内的管片,利用管片上的注浆孔自下而上进行二次注浆,浆液采取快速凝结的双液浆,注浆压力不大于0.4MPa,以确保管片壁后空隙填充饱满。

(4)构建大单元教学

在执教《8.6.1 直线与直线垂直》时,先介绍第八章第4、5、6 三节知识之间的总体关系,第5节与第6 节都是从第4 节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的. 第6 节的垂直要类比第5 节的平行学习思路(图10).

图10

(5)构建小单元教学

本节课除了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构建知识逻辑体系,还可以从知识内在关系之间建构小单元知识框架体系. 对局部知识构建单元教学(图11),以便后续研究学习.

图11

对于单元教学,在无生上课环节,板书耗时间,若不板书,一些亮点可能无法呈现,教师如何更好快速表达呢?笔者认为可以准备一块磁贴,将认为亮点的单元教学提前板书在磁贴上,无生上课时,可贴在黑板上,节约时间又可呈现自己单元教学亮点.

2.4 实验教学——过程激趣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使用、新高考的逐步实施,数学实验教学乘着信息化的东风越来越凸显其强劲的潜力和发展力,为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开展大单元学习提供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智慧课堂为媒介,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矛盾点,在“体验”中感悟本质,在“学习”中训练思维,在“实验”中解决问题[7].

通过数学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与创新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强化学生学习知识技能.

(1)智慧课堂“悬”念——我要学习

师:观察实物正方体ABCD-A'B'C'D',线AB与线D'C,线AB与线A'D'的位置关系分别是怎样的?位置相同吗?如何描述这种差异呢?

师:给出夹角定义. 类比一下,则可以怎样阐述上述异面直线位置关系?

师:猜想用角度来刻画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那么正方体中(图12-13),直线AB与直线D'C有没有夹角呢?

图12

图13

分析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异面直线.怎么描述不同的异面直线之间的差异,给出研究的切入点.

(2)智慧课堂“聚”焦——探究学习

①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你能找到异面直线AB与直线D'C的夹角吗?如何找到?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借助正方体模型和小棒找找看,将演示的结果用平板拍照上传.

②平板拍照,交流成果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如下的平移的方法(图14-图18):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③思维辩证,感悟本质

追问1:为什么上述图平移后形成的夹角就是异面直线的夹角?

追问2:上述图不同的平移方案中,平移后所形成的角都相等吗?为什么?

追问3:总结上述平移方案,一般怎么平移比较方便呢?

分析通过观察与动手,让学生思考平移操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7],并促使其优化操作步骤,进而探究问题的本质.

无生上课过程中,合格表现是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更精彩的效果要靠感官表现与新颖的教学设计. 以上是基础,无生上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失误,要巧妙及时补救,挽回影响,展现教育机智,则会锦上添花. 譬如在第六届教师综合素质大赛无生上课环节,有一位老师板书偶函数的定义时,忘记备注定义域,这位老师紧张地出现“舌尖现象”——短暂失忆,但是这位老师很快镇定下来,转而提问:刚听个别学生说我的定义可能写的不太规范,是这样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一会告诉我.紧接着这位老师当堂翻起课本,发现确实漏写.紧接着通过请一学生纠正. 这个过程不仅灵活修正了错误,还凸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强化了知识易错点,达到一箭三雕作用. 教师通过发挥教育机智,做好自然得体的宏观和微观教学调控,争取把每一位评委带进“真实”的课堂,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教学实力[7].

总的来说,无生上课需要内外兼修,巧妙地调用感官可增加无生上课的现场感和气氛感,这些是“外在环境”;科学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时俱进的新课改理念,立足核心素养养成的环节设计,这些都是“内在修为”“内外兼修”,一定会锤炼出一节脱颖而出的精彩的“无生上课”.

猜你喜欢

直线建构函数
二次函数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