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2-11-09黄伟峰陈鑫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单发包膜良性

黄伟峰 陈鑫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8例甲状腺钙化结节患者的CT表现,分析良性、恶性钙化结节的征象差异。结果: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在结节直径、平扫密度和增强扫描的动静脉期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中,形态不规律、结节囊实性、密度模糊、边界模糊、钙化特征占比均高于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无包膜和远处转移均低于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组间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鉴别诊断时,开展CT检查通过对影像学的密度、形态、边界和包膜等鉴别,具有关键意义。

甲状腺结节是当前颈部中最多见的一种肿块性疾病[1],及早发现病灶,鉴别良性亦或是恶性,对临床干预和手术方法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对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钙化形成机制的深入分析下,影像诊断也为钙化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进行分析,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关键依据,甲状腺结节的CT影像表现存在较大的重叠性和交叉性特征,造成CT的定性诊断率较低,尤其是对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鉴别存在一定难度[2],导致在甲状腺单发结节性质鉴别诊断中,CT应用受限。基于此,本文将分析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8例甲状腺钙化结节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5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22±9.59)岁。本次研究均向患者提前告知并得到同意。

1.2 方法

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CT)进行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矩阵设定512×512,层厚设定3.0mm,层间距设定3.0mm。患者取平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躯干两侧,所有患者均开展颈部平扫+增强扫描,扫描区间上至颅底,下至主动脉弓。所用对比剂为碘普罗胺(优维显370mgl/mL),对比剂用量为体重(Kg)×(1.2~1.5)mL,高压注射器注射流速3.0mL/s,增强扫描阶段于开始注射后25s扫描动脉期,60s扫描静脉期。

1.3 统计学分析

78例患者数据纳入Excel SPSS18.0 for windows软件中,对满足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的计量资料,用±s表达,执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用%的形式表达,执行χ2检验。P<0.05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CT图像表现

对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的CT图像研究:单发结节形状多为圆形/类圆形,属于多发性的低密度结节,外形相对规律,直径最短0.8cm,直径最长5.1cm。通过平扫存在蛋壳形状/斑块形粗钙化特征;实性/囊实性病变CT时,实质位置存在程度不同的强化特征,囊性病变位置的壁厚薄程度均匀,囊壁存在环状强化特征,中心位置无强化反应;强化后区域相对清楚,少数无显著变化。其中36例甲状腺增大和变形,20例压迫气管局部结构,全部病灶均未发生外侵征象,颈部同侧淋巴结肿大1例。

对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的CT图像研究:单发结节形状为叶状,密度不均匀,主要为低密度,直径最短0.6cm,直径最长5.6cm。结节内部存在细小的砂砾样形状,钙化具有粗细/混合性,病变边缘不规律,和局部组织分界不清楚,增强扫描后呈现为不均匀强化特征。

2.2 甲状腺良、恶性单发结节大小和扫描密度的差异

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在结节直径、平扫密度和增强扫描的动静脉期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甲状腺良、恶性单发结节大小和扫描密度的差异

2.3 甲状腺良、恶性单发结节的CT征象差异

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中,形态不规律、结节囊实性、密度模糊、边界模糊、钙化特征占比均高于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而无包膜和远处转移均低于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组间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甲状腺良、恶性单发结节的CT征象差异[n(%)]

3.讨论

甲状腺疾病目前呈现为逐年提升的趋势,所以目前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成为关注重点[3]。甲状腺结节是一种生长在甲状腺内的肿块[4],会随着患者的吞咽导致甲状腺不断的移动,是目前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甲状腺结节因多种病因产生。目前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均可以表现为结节表现[5]。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发病率呈现为逐年提升的趋势,所以对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的鉴别成为目前研究关键。

超声检查目前是甲状腺病变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因对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相对较高[6],因此对钙化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微钙化被临床认定为甲状腺癌症的明显声像学变化。但是考虑到超声检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可重复操作性较差。目前在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密度分辨率以及空间分辨率的提升下,能够分别出较小的钙化灶,从而广泛应用CT对结节诊断[7]。钙化的大小,形态和结节内的分布状态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性,恶性鉴别诊断中,是目前关注的重点,本研究认为,钙化处于结节的中间区域时,结节成为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且钙化的形态,钙化大小,对于良性以及恶性的鉴别不具有显著价值。有相关研究认为,甲状腺结节合并微小钙化患者应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可能[8]。

通过本文数据证实: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在结节直径、平扫密度和增强扫描的动静脉期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相关数据说明,CT检查记录甲状腺恶性肿瘤的钙化,多发生于结节内部中心的位置,且边缘相对毛躁,但是有部分数据证实,粗钙化有利于恶性结节的相应诊断,考虑有关因素在于可能和肿瘤病理类型的分布有所差异。恶性结节中的钙化灶出现因素,可能是恶性肿瘤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且组织呈现为过度的增生,钙盐积累,少数癌细胞还会对钙化物分泌,所以钙化多属于细颗粒,同时在中心区域。良性结节的钙化多属于粗颗粒的形状,并在中心区域。粗颗粒钙化以及边缘区域,在良性结节以及恶性结节中占比相对有差异,本数据说明,粗钙化可能更多发于良性病变,其中良性结节的钙化灶出现因素,可能是因增生以及退变交换阶段,出现的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甲状腺出血,坏死和囊性病变,从而出现结节壁以及纤维间隔的钙化,所以钙化多属于粗颗粒形状,同时在边缘区域。

恶性甲状腺结节因肿瘤呈现为浸润性的生长,容易对局部正常生长的组织侵犯,从而导致和周围的正常腺体结构,分界不清楚,造成在突破甲状腺包膜阶段,和周围组织界限不明,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9]。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则可转移到淋巴结,但良性的甲状腺结节不具有上述特征,因此对结节的形状、边界、是否存在包膜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时,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性、恶性鉴别诊断,存在十分关键的效果。通过本文结果证实: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在结节直径、平扫密度和增强扫描的动静脉期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结节CT影像学的密度,形态,边界,包膜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定十分关键。

因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相对较快,肿瘤内部的血管和显微组织呈现为过度增生趋势,容易发生钙盐沉积造成钙化反应出现,因此目前关于钙化对辨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已经大量应用于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通过本文数据分析: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中,形态不规律、结节囊实性、密度模糊、边界模糊、钙化特征占比均高于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而无包膜和远处转移均低于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组间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的CT图像分析:单发结节形状多为圆形/类圆形,外形规律,直径0.8~5.1cm,蛋壳形状;实性/囊实性病变CT时,强化特征出现,囊性病变壁厚薄程度均匀。对甲状腺恶性单发结节的CT图像研究:单发结节形状为叶状,密度不均匀,主要为低密度,直径0.6~5.6cm。结节内部存在细小的砂砾样形状,钙化具有粗细/混合性。由上述结果说明,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均具有各自的典型征象。

CT平扫的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的形态是基本处于相同状态的,对良性和恶性质的区分相对模糊;所以甲状腺组织因结节造成的储碘结构被损伤,加之甲状腺组织的血运较为丰富,增强扫描注入到造影剂以后,甲状腺组织存在相对明显的均匀强化特征,肿瘤则呈现为较低密度的不均匀强化情况,临床医师可通过上述的影像学特征,对肿瘤性质进行判定,有相关学者证实[10],上述特征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良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多处于均匀强化和完整的环形强化,甲状腺腺瘤的不同类型表现有所区别,其中滤泡性腺瘤较为多见,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正常人较为接近,组织分化接近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增强后的结节多处于均匀强化反应。而乳头状腺瘤多呈现为囊性结节,相对少见,且恶性的占比较大,增强扫描多处于环形强化趋势;结节性的甲状腺肿瘤增强后,边界更为清楚,结节局部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受到压膨隆性变化,少数结节呈现为囊变不强化特征。结节内包括钙化,细颗粒形状,以及细点状钙化,多疑似为恶性特征。少数恶性结节也存在弧形和片状钙化特征,因此临床特征性显著。良性甲状腺囊肿鉴别的诊断难度较大,误诊几率较高。颈部淋巴结增打,是辅助判定甲状腺癌的主要特征。恶性结节会对甲状腺组织浸润,且因肿瘤生长区域差异,存在相对转移状态。

综合上述结论,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鉴别诊断鲜明,可根据形态、形状、密度、边界、包膜、钙化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分析,从而达到最佳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单发包膜良性
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The arrow that saved my life救命之箭
关于环卫车辆单发底盘动力传动系统的研究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保护措施
肝癌脑转移瘤的CT及MR表现(附8例影像分析)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