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实践路径
2022-11-08韦志中安徽省阜阳市心理学会广州511458
◎ 韦志中(安徽省阜阳市心理学会,广州 511458)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是推动德育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来,思政课建设成效是显著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队伍也稳步上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思政教材的内容不够鲜活
思政课教材中虽然编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且区分了各学段的教学重点,但也有部分内容递进不明显,存在交叉和重叠。国家统编教材强调普适性,实际上难以满足不同区域的学生需要;地方组织编写的教材可弥补国家教材不能涵盖的内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但同样难以满足具体学校的差异需求;校本教材符合本校实情,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由于研发难度大,很多学校没有实力进行。
(二)学科教材的德育功能有待提高
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就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科内容的契合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特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考验教编者的能力,同时对于各科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大的考验。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相对弱化了其在思想引领、价值认同方面首要且重要的地位,容易使学科教师产生“这也没有那么重要”的片面认识。
(三)教育效果的评价考核难以落实
由于德育效果难以考量、学生品行评价具有隐蔽性等特点,德育评价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基于评价考核的总结推广更是难以实现。基于这一难题,教育部已在2014年明确给出实施方案:客观真实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引导学生将认知转化为实践,定期表彰优秀德育工作者和先进集体,探索品德优秀学生表彰激励机制。但学校在具体执行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落实到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对每个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可划分为这三个层次。从难易程度来说,个人层次相对较浅,也最容易理解和践行,社会层次次之,国家层次最难。教材也可以进行分层设计,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内容编排。小学教材的内容应着重个人层面,初中教材注重社会层面,高中教材注重国家层面。
(二)针对性原则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认知以具体事物为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虽然得到发展,但还是一种经验型的抽象思维,思维活动还需要具体、直观、感性经验的支持;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因此小学教材需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侧重学生与自我、家庭、班级、社会、国家、自然等的关系,使学生真正能看到、听到;初中教材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经验发展理性观念,避免单纯孤立地灌输;高中教材则可以以抽象认知为主,重点丰富、深化高中生的思想认知。
(三)时代性原则
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密切,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式和斗争也更加复杂。加上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接触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培养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材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大前提之下,也要关注全球发展趋势,纳入世界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同时还要重视传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在当今时代的运用。
(四)多样化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提出: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也就意味着,教学避免硬性灌输,要注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在素材选择、组织编排、内容呈现时要考虑多种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可综合考虑理论阐述、故事解读、榜样示范、情景演绎、问题思考、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五)具体化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引领,需要具备亲和力、感染力,越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就越能走进学生的心中。教材编写要知识和现实相结合,抽象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自觉落实为具体行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实践要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对编审人员自身素质和编审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实践要义。
(一)教材编审人员要素质过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材编审人员素质过硬。在认知方面,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跟上时代,关注国内外形势,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情感方面,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信心,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教材编审人员要有家国情怀,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在行动方面,编审人员要自觉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经验,将价值观的践行细化到具体行动中,并将内容反映到教材中。
(二)牢记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体,这就要求教材编审人员牢记以学生为中心,在内容安排、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材编写也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内容设计和呈现上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水平。此外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允许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存在差异,教材编排不要刻意追求绝对化和一刀切,要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拒绝标签化。
(三)注重教育的全过程
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如此,教材编写需明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育目标和重点,依次递进,有序过渡,尽量避免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等现象。同时也要给出具体的教学指引和教学方法。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属性和教师自身的条件限制,一本带有教案性质的参考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材既要传递方向,也要传递方法,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另外也要考虑教育成效及考核评价,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教育,也是行为习惯、品格塑造的教育。教育做得怎么样,是否有具体的考量指标,应该怎么考量,这也是教材编审者不能忽视的一环。
(四)坚持教育的价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一点要始终坚持。当然,如果只有空洞的价值观说教,学生也根本提不起兴趣,这样的教育形同虚设。同理,只强调知识,应付考试,就偏离了价值观教育的初衷。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只有将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中,价值观教育才真正有了“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的课标既要注重知识和能力,也要坚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效果的评价考核
评价考核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检验教育效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的最后保障。
(一)自我检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我检测可以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向入手。认知方面,通过自我测评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根据不同学段,设置不同题型,小学阶段需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初中阶段需结合具体的情境,高中阶段可以发挥辩证思维。行为方面,学生需反思言行,是否自觉维护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是否主动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用语,是否愿意及时指出他人的不当行为等。
(二)他人评价
综合学生、教师、父母等的观察来评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一是通过评选方式,让学生选出心目中的学习标兵。选举学习标兵既是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也是对获得者的肯定与鼓励。二是通过档案形式,教师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学生的言行是否符合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评价档案定期公布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不良行为调整。三是通过问卷或访谈形式,明确家长的反馈,对学生在家中的言行是否和学校统一,教师也要掌握一二,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充分了解教育效果。
(三)学校考核
学校考核既要考核学生言行,也要考核教师的育人工作。关于教师,除了关注课堂成绩外,学校还可通过现场观摩(活动或课程)和课程竞赛,也可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思政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关于学生,除了关注课堂成绩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评估学生的言行。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联盟的形式,组织学校间考核。定期考核之后,考核结果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布,对表现良好的师生进行表彰激励,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表现不好者及时进行再教育。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参考教材解读
由何妍和韦志中编写的参考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课》(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符合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要求,整体设计上借鉴了中小学心理活动课的理念和形式,兼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教材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着力于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该系列教材的教学设计注重系统化、循序渐进。每一堂课以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每一课包含九个部分。其一是学情分析:充分结合当下的时代特点、时事热点、社会现状,对教育教学的背景进行分析。其二是教学理念:该部分融合了科学理论,清楚地阐述相关概念的内涵、意义,为教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其三是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把握整堂课的课程脉络。其四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简要而明了,帮助教师迅速抓住课程教学的重点。其五是教学方法:阐述使用的具体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原因和意义。其六是教学准备:详细地说明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教具、材料。其七是教学过程:具体分为导入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将整节课的流程清晰展示。其八是注意事项:列出需要注意的要点,避免教师在教学中误踩“雷区”。其九是拓展阅读:展现相关主题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化理解。
该系列教材的教学方法突出情境性、艺术性、体验性和主体性。使用校园心理情景剧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境中的心理活动和冲突,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进一步调整认知、改变行为。使用绘画、音乐等艺术表达方法,使学生能够表达“不能言又不能缄默的东西”,在艺术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运用“创建文明表格”等体验式教学方法,避免说教式地告诉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学生自发制定可以做的行为和不能做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使用课件制作等教学方法,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该系列教材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同一个价值观主题的教学,按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分别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认知方式等,具有高度的适切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