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警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2-11-08张彩云
张彩云
(吉林警察学院 中外语言系,吉林 长春 130117)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伟大成就,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在中国举办了一些大型国际会议和活动:上合组织的青岛峰会、杭州举办的“G20峰会”、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上海进出口博览会以及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等。这些会议和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实力、能力和凝聚力,而其顺利成功举办离不开警察队伍的安全保障能力和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加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选择来华游览参观、经商工作、举办展览、人文交流、学习深造和定居生活。这种新的变化要求我国的公安民警能够有效地利用英语做好对外籍在华人士的普法宣传、日常管理以及国内涉外案件的处理等工作。此外,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我国警察所面临的国际涉外案件和跨国案件呈上升趋势,包括跨国走私、人口贩卖、跨国电信诈骗、越境网络金融犯罪、跨国毒品交易和赌博以及国际恐怖主义等,面对这些案件,我国的涉外警务人员需要有效地同国际刑警组织展开合作严厉地打击犯罪和保护海外华人的利益,这对他们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时代的国内国际背景要求警务人员具有较高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警务技能知识以及娴熟准确的英语驾驭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全面地解决涉外警务问题和共同打击跨国犯罪。因此,对于广大公安院校而言,涉外警务英语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进行改革创新,实现我国公安院校复合型、应用型的国际警务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服务国际化公安实战工作的需要。
一、当前警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国的各大高校在专业和课程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线上线下金课和精品课程。但是警务英语课程因为受众相对较少等原因,其教学改革还没有得到重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区域性差别,各公安院校在警务英语课程开展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公安院校的警务英语课程性质设定是必修课,开设时间为两学期,基本都是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学时在96学时左右。一部分公安院校的警务英语课程性质设定是选修课,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学时为32学时左右。还有一部分公安院校只为涉外警务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两学期的此课程,而不是面向所有的公安专业的学生。只有极个别的公安院校从来没有开设过警务英语课程。由此看来,各公安院校对于警务英语课程的设置虽然不存在简单的一刀切,但在具体的设置方面还是不够科学优化。
(二)任课教师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呈现两张皮的现象
在大部分公安院校,警务英语课程都是由公共外语教研部开设,主讲教师也都是来自公共外语教研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瓶颈问题:虽然这些教师承担了警务英语教学的任务,但他们一般都是从地方性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或者是在国外学习其他专业留学归来。总体上来说,他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文化素养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突出,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公安专业知识,也没有公安实战工作经验,使得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知识和公安专业知识匹配不起来,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个别的学校警务英语教师由公安专业的教师来承担,但是他们的语言能力相对欠缺。在师资方面存在的这两种情况都非常不利于警务英语教学的开展。
(三)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待提高
由于上述课程设置的问题和师生层面的不利因素,警务英语课堂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比如,一些承担课程任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材选用不够合理,在采用自编讲义时,教学内容的选取也缺乏时代特色,没有把思政元素包含进去,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忽略了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对大部分模块的内容都偏向于采用简单的翻译教学法,比较机械地把课本或者讲义中的知识复制到课堂中,让学生被动接受,违反学生的认知和知识建构的规律,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最终使警务英语教学收效甚微。这些问题都急需要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公安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服务国家发展的需要。
(四)教材资源不足
由于警务英语课程在2000年之后才在公安院校逐渐开设起来,起步相对较晚,因此目前国内有关警务英语方面的教材种类不多、规模也很小,没有标准的教材作为指导和参考。笔者经过调查和统计发现,现有的警务英语教材主要有:韩旭和将荣丰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警务英语综合教程》;杨玉芳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警务英语》(森林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黄琼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警务英语简明教程》;刘挺生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实用警务英语》;岳洪锦编著,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警务英语》;颜国伟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警务英语》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警务英语》。不难发现,这些教材彼此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因此,面对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警务英语课程和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很难找到一套成熟完善的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还有部分院校的教师在教授警务英语时,采用自编的讲义方法,这种自编讲义本身也有很多不足,如教材研究的时间不足、支撑材料缺乏、经费投资有限、参与教材开发研究的师资力量薄弱等,所以最终导致教材的水平参差不齐、内容滞后、不能与时俱进,满足不了警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的需求。
(五)考核和评价标准单一
大部分的公安院校在警务英语的课程考核方式设置上,基本上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采用期末考试或者考查的形式。考试的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的翻译及阅读理解部分,而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以简单的口语测试来衡量学生对部分课程的掌握情况,不能很好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此外,参与评价的主体也比较单一、片面,基本上只有发生在课堂内的单维纵向的师生评价,缺少同伴互评和小组综合评价,更谈不上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评价。而这种评价的弊端是标准相对主观随意,不够科学。另外,由于缺少过程性的反馈,评价的结果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不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警务英语的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二、警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通过上述对警务英语教学现状的梳理,笔者发现,目前的这种情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的指导意见,本文拟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测试及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实现公安院校学生警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以适应新的国际背景下对国际化警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打破自然班级的藩篱,进行分层次课程设置
根据《指南》的指导意见,由于我国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警务英语教学应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体现校本特色。各公安类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级别,自主确定教学目标。在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后,学校可在课程设置时灵活和开放地确定分级教学,以便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警务英语教学。如学校对预开设警务英语课程的所有专业全体学生,以入学时高考英语成绩为参考,再进行一次摸底考试,评估确定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并按照评定的结果,尝试分初、中、高等级开设警务英语课程,相应等级的学生自动匹配到不同级别的警务英语班级中,而不是按照传统的自然教学班级进行教学。当然,为了保证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级别较低的学生有权选择高一级别的课程,以便形成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如果学生阶段性考核没有通过,则要退回下一级别的班级中。
(二)紧跟时代发展,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
因为警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其特点是既以外语为载体又包含公安业务专门知识,所以警务英语教学要以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即用英语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警务英语在课程结构方面,应兼顾专业性、工具性、人文性和学术能力及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既要注重其实用性、语言的规范性和文体的多样性,又要重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注意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相融合,同时,还要介绍西方风土人情及文化礼仪知识,并合理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涉外交际能力的跨文化复合型实用人才。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也应调整传统的以阅读、口语或翻译某一种技能为主的单一的内容模式,从听、说、读、写、译五个维度进行全面教学。
(三)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式与途径的总称,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公安院校的警务英语教师要紧跟国家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的动向,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探索推出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自主学习路径和优质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和实践教学的真实情景,积极地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并通过任务教学法设置学习任务,利用情境教学法贴近实践实训,如可以设置闯关活动和情景模拟再现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四)开发课程思政导向的新型教材体系
针对目前警务英语教材存在的不足,警务英语课程应从实际出发,积极组织科教研力量,探索开发符合国家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的以思政育人为导向的教材体系。这就需要公安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师、思政课程教师和英语教师协同合作,开发以语言应用为依托,以公安知识内容为载体并包含隐性思政元素的教材,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育人功能的课程目标。
(五)完善评价与测试,探索实施全国警务英语能力资格认证测试平台
评价与测试是检验警务英语教学质量、推动警务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警务英语课程应打破过去的单一评价现状,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与手段,科学合理地设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形式并兼顾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最终实现评价对课程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学生培养的提升作用。同时,根据《指南》提出的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有机地融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指导意见,各大公安院校在警务英语课程上,也可以联合各省和国家的公安部门参照《指南》意见尝试推出警务英语能力资格认证,研发全国统一标准的资格认证测试平台。获得资格认证的民警在跨国联合执法、参与维和、继续教育以及职业晋升方面可以作为参照的优先条件。这种资格认证的方式不仅能提升警务英语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更好地服务全国民警的职业能力发展。
(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推动教师全面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指南》也在教师发展方面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素养提升要求,即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警务英语教学系部可以围绕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联合教务部门和警务实战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比如在系部内,可以定期开展公开课、观摩课、优秀课件评比、课程思政示范课以及教学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和紧迫感,促使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与个性发展,提升自己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从而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另外,针对上述出现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张皮的现象,教学系部一方面可以邀请全国的专家型警务人员,如曾经有过外派经历的警务联络官、参与过联合国维和的优秀警官到校为警务英语系部的教师做专题讲座或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同时还可以与他们组成科研团队,申报相关课题,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或者安排警务英语教师到对口单位接受警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接触最新案例,学习最新方法,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教学系部还可以从公安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派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培训或者出国深造,提升其语言理论与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更好地为警务英语教学服务。
三、结语
对于公安民警而言,有效地掌握警务英语知识和警务专业知识,对于提升涉外执法能力和推动当前国际执法合作都有着重要意义。警务英语教学对新时期人民警察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警务英语教学改革是广大警务英语教师和广大公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针对警务英语课程目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及方法以及教师的发展方面提出了改革方向,希望本研究能够为警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