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研究

2022-11-08彭金美

文教资料 2022年7期
关键词:南宁纹饰英译

姚 康 王 甜 彭金美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广西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南宁,想要了解南宁的历史文化。南宁博物馆,就是了解南宁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其中,博物馆的解说词是宣传南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外宣翻译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外国友人对南宁本土文化的理解程度。由于解说词中含有大量文化内涵深厚的词条,因此在翻译这些词条时,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渊源,才能翻译准确。本文对南宁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进行研究,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根据词条类型将其分为图案名、器物名、风俗名和职务名四类,并对其英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博物馆英译实践提供参考。

一、博物馆的外宣翻译研究现状

当今,博物馆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公益机构转变为多功能机构,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博物馆里所展出的历史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博物馆为人们了解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文化“走出去”政策的实施,国内学者对于博物馆的研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博物馆外宣翻译的研究。许多学者对博物馆各类展品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研究。郦青、胡雪英以浙江省博物馆展品英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展品英译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及策略,以期实现中国文物译名的规范和统一。刘岚、郝道合分析了青铜器名称英译应该遵循的翻译原则。杨红英、马海滢对博物馆的瓷器展品名称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从瓷器名称的组成元素釉彩、器形、纹饰以及产地、年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翻译建议。顾毅则以中国内地及港台大型博物馆官网上书画展解说词中书画家的“字”“号”翻译为例,探讨了中国文化负载词“字”“号”的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郦青、张生祥、俞愉研究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绸展品解说词,分析了其译文存在的问题,并试图重译其中部分译文,以期促进丝绸文物英译的规范和统一。可见博物馆解说词翻译任重而道远,这不仅是翻译问题,更关系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对其历史的尊重问题。博物馆建设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其外宣翻译工作不可忽视。

同时,也有一些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博物馆外宣翻译进行了深入研究。刘庆元从“信达雅”的角度对湖南省博物馆的文物翻译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在文物翻译中“达”的重要性。孙建成、李昕亚从传播学视角对故宫博物院英文网页的总说部分进行了评析,探讨了网页翻译的特点和方法。吴敏焕从顺应论视角对陕西博物馆的文本汉英翻译进行了研究,认为译者要顺应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姜智慧认为,博物馆文化英译应尽量保存地区文化形象,强调了异化翻译的重要性。王文铃、楚瑛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安徽省博物馆民俗器物的英译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应尽可能形神兼备地将民俗器物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出来。刘安洪通过对平行文本的对比分析,试图构建一个适合于博物馆英译的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朱安博、杨艺对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数百件文物展品名称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了博物馆文物翻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翻译策略。综上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已经从不同视角对博物馆的外宣翻译进行了研究,成果较多。但从文化翻译观视角对博物馆进行翻译研究的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对南宁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1990年,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编纂并出版了论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标志着翻译研究进入“文化转向”。巴斯内特强调了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指出翻译应该以文化为单位。巴斯内特认为,文化是信息传递的核心,翻译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其目的是实现和促进文化交流。根据文化翻译的观点,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需要进行移植或传递,这就需要译者主要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文化特色。在翻译一些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内涵的表达时,一般在译入语文化中找不到相应的表达,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这时,我们应该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二、案例分析

(一)图案名

(1)翔鹭纹(Flying Egret Pattern),铜鼓纹饰之一。鹭指的就是“水鹤”,是古代骆越人的一种图腾鸟,与求雨、祭祀有关,是祭祀思想的体现。在中国古代,翔鹭代表了百官缙绅的形象,统治者用翔鹭的形象来美化他们的统治秩序,并将它谱入乐曲或是作为象征吉祥的装饰,这是封建等级制度在礼乐上的反映。铜鼓上饰以翔鹭,可能也有这个用意。翔鹭,“鹭”意指白鹭,“翔”意指飞行,所以译者将其译为“飞翔的白鹭”,即Flying Egret。译文符合“文化翻译观”的要求,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移植文化,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形象和特色。

(2)羽人纹(The Feather-decorated Man Pattern),铜鼓纹饰之一。戴羽冠的人物形象被称为羽人纹。羽人头戴羽冠,身披长袍,模仿鸟类,实则是鸟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壮族先民骆越人也崇尚鸟,“骆”通“雒”,是一种鸟的名字。传说中壮族始祖布洛佗的形象之一就是鸟首人身的神,“雒”的发音与壮语“鸟”相近,鸟崇拜也让我们想象到了远古先民的狩猎生活。在翻译“羽人”的过程中,译者在译文中增译了decorated(装饰)一词,以体现人身上的羽毛只是用于装饰所用,并非指人身上长满羽毛之意,译出了“羽人”的真正文化内涵。

(二)器物名

(1)双肩带袖束腰石铲(Stone Shovel with Double Shoulders, Sleeves and Narrow Waist),是展厅中最具代表性的石材展品,其造型大而平瘦,对称规则,全身抛光。该石铲在广西西南部被发现, 形似现代使用的铁锹,即上面中间有一个短小的长方形凸柄,双肩,肩部或平或略斜,半圆形弧刃,但双肩的两角和腰部则形态各异,或直或尖,或分叉或内弧。它最初是用于农耕的农用生产工具,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祭祀用的礼器。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直译法,将石铲名称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双肩”“带袖”“束腰”全部保留,并移植到了译文中,突出了该石铲在形状上的特色,相信读者也很容易理解这样的形象化表达。

(2)西周穿孔石戈(Stone Dagger-axe with a Hole in Western Zhou Dynasty)。戈,为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卢茁、宋晓安、尚晓军在研究中提到,一般认为戈是由古代用作生产工具的石镰或石刀演化而来的,在原始氏族的战争中,也被用于钩砍敌人,具有一定的杀伤力。该件西周石戈由援和内两部分组成。援体扁平,尖端呈锐三角形,两援平直磨成刃状。内作长方形端尾,中心透一圆孔,自内至援尖有一凸脊。它的形状和结构与河南殷墟商代墓葬出土的玉戈相似。该石戈的中文名称由朝代、形状和材质构成,译者在翻译时也尽量保留了戈的重要特点,用直译法进行处理。

(3)东汉乘骑饰变形羽人纹铜鼓(Bronze Drum with Deformed Feather-decorated Man Patterns and Cavalryman Ornaments in Eastern Han Dynasty)。 陆 秋燕在研究中提到,该类型铜鼓通常鼓面宽大、纹饰瑰丽。鼓面一般有太阳纹、翔鹭纹、变形羽人纹等平面纹饰,以及青蛙、水鸟、乘骑的立体装饰,鼓胸有船纹,鼓腰、鼓足有网纹、水波纹,等等。其中,“乘骑纹”指的是骑士纹饰,体现了当时古代广西少数民族统治者崇尚勇武精神,因此译为Cavalryman。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区分平面纹饰和立体纹饰,故将平面纹饰译为patterns(样式),而将立体纹饰译为ornaments(装饰),以示区别。总体来看,译文还是以直译为主,保留原文中的铜鼓细节。

(三)习俗名

侧身屈肢葬(Flexed Burial with Lying-on-side Position),是一种特殊的葬俗,将身体的四肢侧弯安葬。屈肢葬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葬俗,出现于石器时代,发展于东周及秦代,在某些地区较为普遍。屈肢葬又称“屈葬”,屈葬侧卧是屈葬的一种,即将尸体侧向安葬。侧身屈肢葬是将上肢摆放成具有一定含义的姿势,下肢小腿沿大腿回折,或将小腿与大腿摆放成直角,属于人为弯曲,具有明显的秦文化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先将“屈肢葬”译为flexed burial,再将“侧身”处理为后置定语with Lying-onside Position,意思是身体侧向一侧进行屈肢埋葬,译文保留了其文化内涵。

(四)职务名

(1)节度使(governor of one or more provinces in charge of both civil and military affairs during Tang Dynasty),中国古代官名。唐初沿用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设置总管统兵,即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相当于今天的省长级别,但比省长的权力更大。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该职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英文中找不到完全对称的词,因此,为了让外国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译者没有直译,而是采用了意译法,故将其文化内涵翻译出来。

(2)土司[Chieftain(the Ethnic Minority’s Hereditary Headman in Ancient China)],是中国古代一种官职的总称。土司制度是任命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制度,通常由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担任统治部族的职务。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地方政府组织形式和制度。张晓松研究指出,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因此元朝统治者在西南地区建立了土司制度,任命少数民族领袖担任该地区的各级行政长官,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统治与管理。因为土司的地位相当于一个族群的首领,因此译者将其译为Chieftain,但为了避免读者将其与西方国家的部落酋长混淆,译者在直译的基础上增译了信息,以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并保留了其文化内涵。

三、结语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久历史的缩影,博物馆外宣翻译在文化宣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目前,总体来看,国内对博物馆外宣翻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博物馆作为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其外宣翻译的质量理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笔者对南宁博物馆的解说词英译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类翻译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辅以直译、意译和加注等翻译方法和技巧。解说词的翻译需要与目的语读者的语境和知识相一致才能被接受并理解。因此,在对博物馆解说词进行翻译时,一定要充分把握其历史文化背景,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把翻译工作做好,真正让民族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南宁纹饰英译
带状纹饰的类型
数读南宁
蜡染的纹饰探讨
摘要英译
眷恋南宁
摘要英译
雕漆纹饰的修复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