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微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11-08吕双鹏
◎吕双鹏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中学,甘肃 平凉 743403)
随着科学育人观的普及,教师群体愈加注意提高自己的责任观念、质量理念及效益意识,力求为高中生创设一个有设计、有策略、有资源、有效果的科学育人环境.因此,广大教师开始将微课应用于数学课堂上,借助短小精悍、功能强大的微课资源帮助高中生拓宽视野、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及素质,切实促进数学课堂科技化、先进化、直观化、情境化及实效化,激发高中生的认知活力,打造科学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微课的概念简析
微课是微型教学课件的简称,其具有小巧玲珑、内容简单、指向明确、便捷好用、效果明显、价值突出的优点.因此,微课是一种体量较小、易于传播、方便实用、功能强大的新型教学资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品质教学课件,是高中生进行知识解读、信息处理、视野拓宽及能力训练的抓手.
二、微课的资源特点
第一,微课具有体积较小、内容简洁、目的精准的特点.一个微课一般只针对数学教材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将一个知识点讲明白、说透彻,因此其具有非常高的整合性及浓缩性,可谓体量小、功能强.
第二,微课具有类型丰富、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由于一个微课仅针对一个数学知识点,因此教师会为高中生提供大量有设计、有体系、有区域、有指向、有价值的微课资源,供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第三,微课具有科学实用、便捷高效、易于推广的特点.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高中生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获取微课资源,利用微课资源理解知识点.因此,微课为高中生的数学认知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助力.
三、微课应用于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首先,将微课应用于数学课堂能够为高中生创设一个科技化、电子化、直观化及趣味化的主体认知环境.微课能高效助力高中生的信息获取、知识解读、视野拓宽及能力训练.这样,高中生就会获得一个虚拟化、模块化、资源化及体系化的良好信息库,以便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实现快乐成长.
其次,将微课应用于数学课堂能够为教师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与新资源.微课能协助教师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高中生提供更加宽广的认知空间.这样,数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与角色定位会更加科学合理,使高中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最后,微课应用于数学课堂能够打造科技平台、生命课堂与探究通道.微课能助力新课程改革理念及科学育人观在数学课堂上的贯彻执行,激发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高中生就会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思考,快乐交流,共同成长.
四、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契合度
微课是时代科技融入数学课堂、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助力教书育人、增效生命塑造的途径之一,与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高的契合度.
(一)微课与主体认知的契合
高中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剖析能力、交流能力及整合能力,能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因此,教师要给予高中生充足的认知空间与交流契机.高中生能够在融入教师教学方法的微课的辅助下,积极进行独立思考与快乐交流,尽情释放主体个性、生命活力、能动作用及创新灵感.因此,微课与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非常高的契合度,能够帮助高中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高中生摆脱对教师直接指导的依赖,切实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微课与教师教学的契合度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设计者、领路人及促进者.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个人的教学智慧为高中生提供人性化、趣味化、适宜化及高效化的指导信息.而微课能够帮助教师为高中生输送间接化、科技化、高效化的教学指导信息,既能提供实时的间接指导,又能提供自主探究空间,为高中生提供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因此,微课能够帮助教师科学定义师生关系,重新界定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可将教学智慧、指导信息、探究任务融入微课,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三)微课与数学知识的契合度
数学知识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性、抽象性、规律性,因此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常感到茫然,难以形成良好的知识脉络与体系架构.然而,微课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模块处理、区域分割及知识包界定,有助于高中生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区域感、模块感与体系感,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自信心.微课能够将教材内容中的文本信息进行电子化、虚拟化、模块化及直观化,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五、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使高中生获取信息与积累经验的过程具有科技性、模块性、体系性及高效性,掀开了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崭新一页.
(一)微课在营造教学氛围中的应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于营造教学氛围的过程中,以提升教学氛围的真实性,给高中生良好的视觉刺激、听觉冲击、情绪感染及心理震撼,促使高中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高中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微课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高中生的空间立体感与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为高中生提供一个动画形式的微课资源——“孙悟空学法术”.心灵手巧的孙悟空先用12根小木棒尝试搭一个正方体.孙悟空先用四根小木棒在地上摆出一个正方形,然后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竖起四根小木棒,最后搭上去四根小木棒,立方体框架就这样形成了.可惜,一阵风吹过来,立方体框架倒塌了.孙悟空开始施展法术,他手指上出现一道光束,光束将刚才的搭建过程演示一遍,让高中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高中生轻松快乐地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相关知识.“孙悟空”成为数学教学的“兴奋剂”,能够牢牢吸引住高中生的注意力,在数学课堂上营造出快乐、愉悦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微课在开发教学资源中的应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应用于教学资源开发中,提升教学资源的直观性、趣味性、简易性与有效性,为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微课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内容的适宜性、体验性及趣味性,能吸引高中生参与课堂探究.因此,应用微开发教学资源能弱化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枯燥性,降低高中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微课教学中,本节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小,教师引导高中生进行逻辑思维与推理活动,理解交集、并集、包含、真包含、子集及真子集等数学概念.为了训练高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微课资源:对于“家庭”“爸爸”“妈妈”“小明”四个元素,“爸爸”“妈妈”与“小明”的并集是“家庭”,三者是“家庭”的子集,包含于或真包含于“家庭”之中;“小明”是“爸爸”与“妈妈”的交集.这样,高中生就可以根据微课内容讨论上述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逻辑推理活动.因此,应用微课开发教学资源能够为数学课堂带来较多的趣味元素,提升高中生的参与度.
(三)微课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借助微课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高中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要想让高中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的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高中生集体讨论对数、底数、真数的概念及对数式、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等.而对数函数是本节课的重点讨论内容,教师可以开展对数函数的深度探究活动,借助微课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在微课中,高中生能够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并根据“>1,值域内为增函数”“0<<1,值域内为减函数”两种情况分析对数函数的单调性.高中生还能够在微课中看到这两个对数函数图像都过定点(1,0).微课的图像展示能够帮助高中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促使高中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四)微课在改进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方法中,借助微课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成效.高中生已经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整合能力,可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而微课正是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得力助手.因此,微课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使高中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的翻转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辅助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利用微课资源指导高中生进行课下预习及独立思考.这样,高中生就会在微课资源的指引下自主学习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等.高中生具有一定的主体认知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在微课资源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预习任务.高中生可在课堂交流中大胆表达个人学习心得及思维方法,针对预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微课资源成为高中生课下预习的得力助手,是教师实施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法的重要支撑.
(五)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在高中生的信息获取、知识诠释、视野拓宽及能力训练过程中实现对高中生主体认知的间接指导.教学过程是高中生识读文本材料、探究信息脉络、提升主体能力、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高中生展示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利用微课辅助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互助交流,实现合作探究、快乐成长.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高中生提供“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直线的中心对称以及轴对称问题”等五个微课资源.这样,教学过程就被微课资源分割成为五个课堂探究活动区间.以微课资源为指导信息与探究内容,高中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究、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微课资源能够对“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进行模块处理,利用一个个“知识包”去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互助成长.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是展示教师教学才能、教育视野及职业素养的试金石,而高中生具有较高的主体认知能力,微课资源恰好能够成为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认知沟通及灵感传递的有效媒介.教师通过微课点拨高中生的探究思维、拓展思想及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可以以微课资源为教科研对象,立足数学课堂,积极探究微课在教学氛围、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为高中生构建一个科学先进、实用高效、丰富多彩、直观有趣的学习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