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探讨
2022-11-08尹进学
◎尹进学
(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中学,甘肃 平凉 743421)
“核心素养”是最早由西方国家的教育专家提出来的,具体是指一个人在某些领域中处理事情的综合能力.在我国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下,核心素养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目前,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打基础.这里的“深度学习”指学生通过学习熟练地掌握学科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对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批判性思维.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处理问题,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下面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深度教学工作.
一、在新理念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当今教育背景下,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将教学重难点知识详细整理在教案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只进行简单的讲解,觉得学生已经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知识点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是错误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程度.长时间的错误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进度落后,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学习产生倦怠心理甚至厌学心理,学生的数学成绩会越来越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教学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关注学生能否跟得上教学进度和能否适应教学方法.若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跟不上教学进度,则长期下去就会失去学习动力,找不到学习方向,严重影响数学成绩.
第二,一些教师不知道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与平时的教学工作有密切联系,采用的教学方法会制约学生的发展.例如,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新理念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产生消极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厌学心理,教师的深度教学也就无法有效进行.
第三,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不能相结合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一些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对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导致他们不能根据要求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而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当前,为了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要求,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初中教学工作的重视.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学以致用,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
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深度教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科学合理的情景,让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与此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课为例,教师将多边形分解成若干三角形后分别计算每个三角形的角度,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多边形内角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展开讨论.教师提问:在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可以将多边形分解成怎样的三角形组合?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不一样的多边形,播放多边形分解成三角形的动画,让学生看到分解过程,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只与边数有关,边数每增加一,内角和就增加180°.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使学生发散思维,有效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意愿,提高教师深度教学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根据新课程理念制订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才能持续进行深度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一些学生仅靠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知识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学进度,对一些复杂的知识不能够完全理解,导致深度学习的开展受到阻碍.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将困难点留在课上和教师一起解决.例如,教师可以制订合理的预习方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确目标和方向,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效率.教师还可以抛出一些小问题(如“4和4×3的区别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如“4是三个4相乘,而4×3是4的三倍”).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同底数幂乘法规律.以此为基础,教师开展数学深度教学,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自主利用数学结论验证数学算法规律的正确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核心素养.
(三)对学生的课后时间进行规划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还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但仅抓住课前和课中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想提高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教师在除了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还必须将学生的课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不能忽视课后时间.为了更好地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开展课后复习,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复习相结合,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达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注意课后复习的层次性,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深度学习的效果.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生活是积累学习素材的最好地方,数学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还应体现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等,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通过实践提高自身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纪念馆,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提高数学素养.教学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感受知识的力量,实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保障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成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教授同底数幂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还本付息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出不同付息方式的区别,思考并得到结论.教师还可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六)及时进行课后复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日常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复习能使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总结数学知识点.学生要善于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的深度,有层次地进行复习.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使学生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找到数学学科的复习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有重要意义.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有效进行数学深度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